让居民的储蓄搬家,向投资转化?现在的资本市场有底气吗
大家好,這里是“希財課堂每日讀財”,我是大財師兄,本期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儲蓄搬家”。
一直以來,儲蓄存款都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理財方式,即便如今的理財方式已經變得多樣化,但仍然沒有一種理財,能在規模上比得過銀行存款。目前我國居民的存款已經超過了90萬億,是全世界存款最多的。不過,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來說,存款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
把居民儲蓄搬到資本市場?
稍微了解經濟學的人就應該知道,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并沒有儲蓄。而且儲蓄可以說還站在消費的對立面,不僅對拉動經濟增長不利,反而還有害。
因為如果大家都把錢存起來不消費也不投資,那么生產經營者也就沒錢去投資,到時整個社會的經濟都將陷入停滯甚至衰退中。所以,怎么把我國的儲蓄變成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一直都是國家的一個研究課題。
近日,我國證監會在某會議中就指出,將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很顯然,證監會所說的投資,肯定不是房產或其他固定資產投資,而是資本市場。更進一步說,就是要促進居民的儲蓄流向股市。
讓居民的儲蓄流向資本市場,確實不失為一個將儲蓄轉化成經濟增長動力的方法。
首先,讓儲蓄流向資本市場,其實就相當于讓居民直接參與投資,從而推動投資的增長。因為在資本市場的錢在變多之后,企業就能更好地融資去擴大再生產。而且企業通過直接投資獲得的資金,成本也相對較低,因而更有利于企業增強投資效益。
其次,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也可能讓居民獲得更多的收益,進而就有更多的錢去消費,同樣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不過,居民拿出儲蓄投給企業,企業再回饋給居民更多的收益,這僅僅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問題在于,如果居民把儲蓄都用于投資,真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嗎?會不會淪為資本市場中那些資本玩家的韭菜?所以,想要居民讓自己的儲蓄搬家,不僅僅要靠喊話動員,還得讓居民切實看到好處才行。
近日,有媒體評論就指出,要讓居民儲蓄搬到資本市場成為現實,資本市場至少需要主動作為三步,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既要讓居民理解儲蓄進入資本市場的必要性,又要讓居民知道儲蓄進入資本市場的好處,還要讓居民的儲蓄能從資本市場獲得真正的回報。
那么,如今的資本市場是否可以讓居民的儲蓄獲得可觀的回報呢?
現在的資本市場能讓人放心把錢交給它嗎
雖說我國A股的大盤指數過去10年來都沒什么變化,但還是有不少績優股、藍籌股的長期平均收益比銀行存款的利率高不少。比如股價不怎么漲的銀行股,每年僅分紅的收益率,可能就比銀行的存款利率高。所以資本市場的長期收益率,肯定是比銀行存款利率高的。
不過,目前的資本市場也還有不少坑的存在,如果讓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貿然拿著儲蓄入市,也很容易成為資本市場的韭菜。
所以,想要資本市場真正成為居民儲蓄的理想搬家對象,除了還要完善資本市場、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之外,也還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同樣少不了一群成熟的投資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让居民的储蓄搬家,向投资转化?现在的资本市场有底气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DU - 3440】House Ma
- 下一篇: 【EOJ Monthly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