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印度惨败,中国大胜,1962年那场战争,给两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原標題:印度慘敗,中國大勝,1962年那場戰爭,給兩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1947年,隨著《蒙巴頓方案》的頒布,印度完成了獨立。獨立之初的印度可謂是出道即巔峰,渾身上下充滿著力量。
作為昔日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國人在殖民時代對于印度的建設可以說是非常的上心。他們在帶給印度無盡殖民苦難的同時,也給印度送去了先進的工業文明。以至于印度剛剛獨立,便已經打下了雄厚的工業基礎。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印度幾乎算得上是亞洲工業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他們在鋼鐵產量、鐵路里程、發電量等一系列主要工業指標上,對比其他亞洲國家那都是遙遙領先。
尤其是和當時的新中國相比,那處境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要知道那時候的新中國在出道之前,可是經歷了長達百年的動蕩,外有列強侵略,內有軍閥混戰,民生凋敝,百業頹敗,那是一堆爛得不能再爛的爛攤子。
總而言之,那時候的中國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業國,工業基礎可謂是一窮二白。如此對比,印度可謂是“天胡開局”。
都說基礎打得牢,方能飛得高。得益于殖民時代英國人給打下的厚實家底,印度在獨立之后的發展也是比較順利。
對內,印度效仿蘇聯搞起了“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工業。這讓本就底子不錯的印度工業得以進一步發展,短短十余年便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尤其是在鋼鐵、紡織等優勢產業領域,印度當時在全世界都能排得上號。
對外,印度提倡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積極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而在那個美蘇爭霸的兩極時代,不結盟運動得到了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擁護,印度也由此成為了第三世界的代表,在國際上有著極高的聲望。
1961年,印度對葡萄牙發起果阿戰爭并贏得勝利,成功收復了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而在這一過程中,葡萄牙的北約盟友盡管嘴上對印度的譴責聲不斷,但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站出來幫忙。
這意味著此時的印度已經開始被世界所正視,不再如當初英國人手底下那群殖民地雇傭兵般可以被隨意無視,一顆璀璨的大國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然而誰也沒想到,很快一場戰爭的爆發,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隨著實力地位的提升,印度的野心也在開始膨脹,他們不滿足只是在南亞扮演二流角色,而是要登上世界舞臺,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在這樣的野心驅使下,印度開始以大英帝國的東方正統自居,希望能夠繼承昔日殖民時代英國在南亞的全部利益。為此他們構建出了“大印度聯邦”的宏偉藍圖,妄想著將曾經英國人的觸手所及之處,全部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印度這個所謂的“大印度聯邦”,侵犯到了許多鄰居的利益,比如在東北方向上的中國。
眾所周知,英國在19世紀曾經入侵過我國的西藏地區,并且一度搶占了西藏的大片土地。而在英國人離開之后,印度便想著來繼承遺產,將西藏納入自家的“大印度聯邦”。
為了能夠實現吞并西藏的野心,印度從上世紀50年代初就開始各種搞事情,多次越過傳統習慣線蠶食我國領土。尤其是在1959年西藏平叛之后,眼見耍陰謀手段已經無法奏效的印度,開始準備對中國采取武力手段,多次在邊境挑起軍事沖突,造成了我軍官兵多人傷亡。
原本出于和平的考慮,對于印度的挑釁,我們一直都在盡可能地保持克制。但是印度卻將其當作了怯懦,更加的得寸進尺。其中在1962年,印度方面更是越過邊界線,在我國境內設立了多個軍事據點,并多次對我邊防軍隊發起進攻。
那時候中國的處境很艱難,自此和蘇聯鬧掰之后,我們幾乎是遭到了全世界的孤立。
北方邊境上蘇聯陳兵百萬,吵著鬧著要給咱們動外科手術;朝鮮半島上美軍虎視眈眈,一心想要洗刷當年被一打十六的恥辱;另外還有東南寶島上叫囂不停的反攻,越南叢林中愈發激烈的戰斗,那都在時刻產生著威脅,可以稱得上是四面受敵。
然而老話說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印度這都已經欺負到了家門口,那咱們自然不能再給慣著,必須要出手給些教訓才行。想當年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還要難得多,不還是派出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
于是在1962年的10月20日,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了。
這是一場被西方學者稱為“熱刀子切黃油”戰爭,從一開局就打成了一邊倒。咱們僅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清除了印軍的所有越境據點,將印軍給徹底驅逐出境。
據戰后統計,此戰我軍共斃傷印軍4885人,另有俘敵3968人。而我邊防部隊則是有722人犧牲,1697人負傷。
知道印軍不會有多強,但屬實是沒想到這么不經打。在這場戰爭中,我邊防部隊官兵算是好好給印軍上了一課,各種“神劇”級操作不斷,告訴了他們什么叫作人類輕步兵巔峰。
比如在西山口戰役中,55師163團9連戰士龐國興就當了一回“孤膽英雄”。那是西山口戰役的總攻戰斗,由于時間正值凌晨天色不明,加上西山口地形復雜山高林密,龐國興在追殲殘敵的過程中不小心和大部隊走失。
不過龐國心并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選擇繼續追擊敵人。途中龐國興還遇到了同樣在戰斗中和大部隊走失的王世軍、冉福林以及周文軒三人,并隨之組建了一個四人戰斗小組。
最終龐國興率領的戰斗小組在半天時間里,深入印軍腹地15華里,并多次與印軍遭遇作戰。取得了斃敵7名,攻占印軍兩個炮兵陣地,繳獲7門火炮、兩輛汽車以及地圖、望遠鏡,槍支若干的輝煌戰績。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龐國興戰斗小組四名成員無一傷亡,全數完好歸建。
龐國興四人戰斗小組的作戰經歷無疑是相當傳奇,可以說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拍。如果是不了解那段歷史的人看了,估計都會大呼“神劇”。而這恰好說明了那場戰爭印軍打得有多么的糟糕,絕對稱得上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慘敗。
當然對于印度而言,這也許不光是一次單純的軍事失敗那么簡單,而是一場堪稱國運轉折的滑鐵盧。
由于打輸了和中國的戰爭,印度人變得不再那么的自信,很多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各種對于政府的質疑聲也接踵而至。原本掩蓋在大國野望之下的各種國內矛盾借此機會翻身而出,讓印度原本蓬勃奮發的發展勢頭陷入了停滯。
另外印度為了地區霸權而主動挑起戰爭的行為,讓印度在國際上的聲望大跌。尤其是之前因為倡導不結盟運動在第三世界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就此崩塌。
內憂外患之下,原本順風順水的印度陷入了長期的掙扎,再也沒有了剛出道時的朝氣。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印度的掙扎,中國卻是迎來了破局。憑借這場戰爭的勝利,我們不僅成功捍衛了領土主權的完整,還得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可,從而逐漸取代印度成為了第三世界的領頭羊。
后來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順利,重返聯合國,中美建交,改革開放,加入世貿,一步步成為了如今的全球頂尖大國。
總而言之,1962年的那場戰爭,對中印兩國的未來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扭轉了兩國的國運走勢。原本順風順水的印度由此陷入掙扎,而坎坷不斷的中國則由此扶搖直上。
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值得歷史銘記。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印度惨败,中国大胜,1962年那场战争,给两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一闪一闪亮星星》的仪式感营销如此
- 下一篇: 改旗易帜?曝北京国安迎来新金主,杨立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