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C4-Network Technology Challenge)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C4-Network Technology Challenge)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2022 年“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
競賽規程
一、 制定依據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China Collegiate Computing Contest,
簡稱 C4)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
等學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
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聯合創辦于2016
年。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繼續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
機教育研究會主辦。
“網絡技術挑戰賽”為“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系列競賽之一,
根據《“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章程》,結合本競賽特點,制定本年
度競賽規程。
二、競賽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
英文名稱:C4-Network Technology Challenge
主辦單位: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
競賽官方網站主頁:http://net.c4best.cn
競賽微信公眾號:c4-network
面向對象:高等學校計算機類、網絡空間安全類、軟件工程類、
電氣信息類和其他相關專業本科學生與研究生
歸屬產業:互聯網與信息產業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賽事品質: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
行榜”
承辦單位:溫州大學、溫州市委網信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
來網絡創新研究院
協辦單位:CCF 網絡與數據通信專業委員會、CCF 互聯網專業委
員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三、競賽目的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簡稱“C4-網絡技術挑
戰賽”,以“適應新變、激勵創新、甄選英才、助力產業”為辦賽宗
旨,目的在于適應網絡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對接經濟社會人才需
求,服務于網絡強國建設,促進學生在網絡技術研究與發明、設計與
開發、應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培養,促進相關專業的新工科人
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變革,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范疇的產教融合、產學協
同育人,促進學生科創成果的產業轉化與創業孵化,實現以賽促教、
以賽促學、以賽促產教融合。
四、參賽對象
競賽面向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不少于 2 名、不多于
6 名學生組成的團隊為參賽單位;團隊所有成員在報名時按對參賽作
品的貢獻度自行排序;一位學生不能同時擔任某賽項兩個參賽團隊的
隊長。鼓勵跨專業、跨學科與跨高校組建團隊,鼓勵境外高校組隊參
賽。每支團隊可有 1 至 2 名指導教師,允許有一名指導教師來自企
業。每校報名限額根據不同賽項設置。
參賽資格以學生報名時所具有的在校學籍為準,已畢業的學生不
具備參賽資格。競賽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組別,以所有成員中的
最高學歷作為參賽團隊分組的依據。學生所在高校負責學生參賽資格
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候選獎項的團隊須提供所在學校開具的學籍證明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材料。
五、競賽內容與形式
競賽形式為作品賽,分為創意(
A)、攻關(
B)兩大系列。其中,
創意(
A)系列的作品主題、實現技術或平臺由參賽團隊自行確定,
并為網絡空間與信息安全單獨設置“
A-ST”專項,參見附件一“
A-ST
項目指南”;攻關(
B)系列包括行業知名企業參與規劃的兩個專項,
分別參見附件二“
B-EP1 項目指南”和附件三“
B-EP2 項目指南”,
參賽團隊自主選擇參賽項目,并根據相應的參賽指南與要求進行作品
的選題與實現。
(一)參賽作品要求
1.A 系列的作品選題須至少關聯以下網絡技術分支之一:軟件定
義網絡、云中開放網絡軟件、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網絡
智能、云計算、邊緣計算、網絡數據分析、IPv6,可以是網絡技術的
發明與創造,或網絡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部署與管理,或將網
絡與信息技術用于解決經濟社會各領域關注的應用熱點或難點問題,
鼓勵體現學科交叉融合的作品選題;有關網絡空間與信息安全的選題
建議申報“
A-ST”專項,參見附件一的“
A-ST 專項指南”。B 系列的
作品選題由組委會提供項目要求與指南,在此基礎上由各參賽院校與
隊伍自主確定具體作品。
2.按不同競賽階段的要求,以相應的形式申報作品成果;挑戰賽
階段的最終作品為可用的網絡系統、實物或軟件,并在作品選題或應
用領域、設計思想或方法、技術開發與應用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開拓
或創新。
3.作品的主要研究、設計與開發工作由參賽團隊成員獨立完成,
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問題,且未曾在任何其他賽事中獲得
過全國性獎項。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4.嚴禁作品涉及不健康、淫穢、色情等違規(法)內容。
5.申報作品時必須選擇作品對應的系列或賽項,即 A 系列、賽項
A-ST,賽項 B-EP1 或 B-EP2。
(二)競賽階段
競賽分為三個階段:資格賽、選拔賽與挑戰賽。競賽各階段的作
品形式與評審形式見表 1。A 系列作品的評價標準見表 2,B 系列作品
的評價標準參見本規程附件中的相應賽項指南。
表 1 競賽各階段的作品形式與評審
階段
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評審形式
資格賽
A 系列(含 A-ST):作品說明材料(文字、
圖片、視頻)
網絡評審
B 系列(EP1/EP2):賽前知識與技術在線學
習
在線測試
選拔賽
作品設計材料(設計文檔、源代碼、系統運
行視頻及在線演示鏈接等信息)
網絡評審
挑戰賽
作品設計成果(設計文檔、源代碼、系統運
行視頻及在線演示鏈接等信息)、作品(系
統或實物)現場展示與答辯
網絡評審+
現場展示與答辯
(比例各 50%)
表 2 A 系列作品各競賽階段的評分標準概要
階段
評分標準項
創意
技術
應用
設計
效果
資格賽
40%
30%
30%
—
—
選拔賽
20%
30%
20%
30%
—
挑戰賽
20%
20%
20%
20%
20%
表 2 中,評分標準各項關注的指標如下:
1.創意:設計理念、選題的創新性;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2.技術:所涉及技術的先進性、綜合性與創新性;
3.應用:實用價值、市場潛力;
4.設計:技術路線、系統結構、用戶界面;
5.效果:系統功能的有效性與復雜度。
六、競賽評審與晉級辦法
競賽所有系列與各階段的評審均由競賽組織委員會(簡稱“組委
會”)負責組織;選拔賽和挑戰賽階段的作品評審一律以“雙盲”方
式進行。本科組與研究生組晉級及獎項名額按對應階段兩個組別參賽
團隊規模的比例進行分配。
(一) A 系列作品
1.晉級選拔賽
資格賽階段,根據參賽規模與評審成績的排序確定晉級選拔賽的
規模與作品名單,淘汰不符合參賽要求的作品。
2.晉級挑戰賽
選拔賽階段,在確定各賽區的獲獎名次與獎項后,各賽區的本
科組第 1 名作品和研究生組第 1 名作品晉級挑戰賽(注:前提是作
品評審成績全國排序須位于前三分之一),除此以外的所有作品按
評審成績的全國排序晉級,總數不超過選拔賽參賽作品總數的 20%
或資格賽參賽作品總數的 10%。
(二) B 系列作品
B 系列的資格賽和選拔賽由組委會組織評審,并根據評審成績及
排序確定晉級選拔賽、挑戰賽的規模與作品名單;原則上,每校入圍
B 系列每個賽項選拔賽的作品數不超過 5 項。
(三) 晉級后參賽隊員與指導教師變更
在資格賽報名成功后,不允許變更參賽團隊成員組成,少于 2 人
或多于 6 人的團隊失去參賽資格。
每支參賽團隊的指導教師組成與順序原則上不可更換,確有不可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抗拒原因需要更換的,須在下一競賽階段作品申報開始前一周向組委
會提交書面申請,在獲得批準后生效。
七、競賽的獎項設置
(一) A/A-ST 系列的獎項設置
1.資格賽不設置獎項。
2.選拔賽的獎項按賽區單獨設置,分別按照賽區參賽規模的 10%、
20%和 40%比例確定一、二、三等獎并頒發電子證書。
3.挑戰賽按 A/A-ST 各自參賽規模,設特等獎不超過 2 名,一、
二、三等獎若干,具體設置見表 3。
表 3 挑戰賽 A/A-ST 系列之獎項與獎勵設置
獎項
數量
獎勵
特等獎
≤2 名
獎金 30000 元及證書
一等獎
10%
獎金 10000 元及證書
二等獎
30%
獎金 5000 元及證書
三等獎
60%
獎金 1000 元及證書
(二) B 系列的獎項設置
1.資格賽不設置獎項。
2.選拔賽與挑戰賽階段的獎項與獎勵依不同的企業定制賽項
(EP1/EP2)獨立設置。
3.選拔賽獎項按賽區單獨設置,分別按照賽區參賽規模的 10%、
20%和 40%比例確定一、二、三等獎并頒發電子證書。
4.挑戰賽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具體設置見表 4。各賽項特等
獎由組委會視第 1 名作品質量決定是否設置。
表 4 挑戰賽 B 系列之獎項與獎勵設置
獎項
數量
獎勵
特等獎
≤1 名
獎金 30000 元及證書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一等獎
10%
獎金 10000 元及證書
二等獎
30%
獎金 5000 元及證書
三等獎
60%
獎金 1000 元及證書
(三) “英才計劃”獎賞
1.所有報名 B-EP1 和 B-EP2 賽項的團隊可分別獲得華為、未來網
絡有關線上學習與培訓服務。
2.晉級 B-EP1、B-EP2 賽項挑戰賽的團隊可獲得暑期“英才創新
特訓營”入營資格。
3.A、B 系列晉級挑戰賽的團隊可獲得創業孵化或成果產業化轉
移的對接機會。
(四) “優秀指導教師”獎
指導學生隊伍獲本屆大賽挑戰賽特等獎、一等獎,或指導 2 支以
上學生隊伍進入本屆大賽挑戰賽,或近五年內指導學生隊伍進入挑戰
賽三屆以上的教師(注:近五年內已獲獎者除外),可獲得“優秀指
導教師獎”候選資格,組委會組織專家從中優選若干位頒發“優秀指
導教師獎”證書。
八、競賽時間安排
競賽報名 2022 年 3 月 7 日啟動,截止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3 日,
各階段的時間安排見表 5。根據新冠疫情防控變化,挑戰賽之答辯/路
演階段選擇現場或線上形式之一。根據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組委會可
能會就相關時間安排進行必要的調整;如有調整,將通過大賽官方網
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前通知。
表 5 各階段主要時間節點安排
階段
具體安排
報名
線上報名
報名審核
3.7—4.23
4.24—4.25
賽段
作品申報/在線測試
作品評審
結果公示
結果公布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階段
具體安排
資格賽
4.26—4.28
4.29—4.30
05.01
5.2
選拔賽
7.3—7.6
7.7—7.10
7.11—7.12
7.13
挑戰賽
8.23—8.27
8.28—9.1(網絡評審)
9.3—9.4(答辯/路演,
現場或線上)
9.5—9.7
9.8
競賽報名與各階段作品成果申報均采用在線方式,請訪問“中國
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官方網站(http://net.c4best.cn)
進行報名與作品申報。參賽隊伍和作品須嚴格按照報名系統要求填報
完整的信息,以免影響參賽資格。
報名參加資格賽不收取報名費用,也無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費;入
選并參加選拔賽的每項作品收取報名費 500 元,但無需支出交通及食
宿費;挑戰賽不收取報名費用,參加挑戰賽現場比賽的交通及食宿費
用自理。
按照“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組織委員會的安排,參賽作品的報
名費委托“杭州簡學科技有限公司”收取,賬號信息如下:
賬戶名:杭州簡學科技有限公司
賬 號:1202188619900006181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杭州西溪紫霞街支行
九、競賽經費
競賽經費來自企業贊助經費和選拔賽參賽團隊的報名費,主要用
于大賽組織與評審、宣傳與推廣、挑戰賽獲獎作品獎勵等。
十、競賽的組織管理
“網絡技術挑戰賽”設立專家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各設主任 1
名、副主任和委員若干名。各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如下:
(一) 專家委員會
1.研判并把握大賽技術方向的先進性,確保競賽長期、穩定、高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效開展;
2.審定賽項設置、方案、規程和技術文件;
3.依據獨立、權威、均衡的原則,指導組織委員會遴選并建立評
審專家庫;
4.依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指導開展競賽評審工作;
5.就競賽過程中有關技術方面的質疑或申訴給出處理建議。
(二) 組織委員會
1.負責競賽相關各方的聯絡與協調;
2.組織制定競賽規程、方案和其他相關文件,組織實施競賽并負
責有關解釋;
3.組織協調有關候選晉級或獲獎作品、優秀指導師獎獲得者等質
疑與投訴的裁處;
4.宣傳、推廣與運營競賽品牌,負責大賽和企業、地方政府的合
作;
5.發布(公示)與競賽相關的各項信息;
6.培訓競賽相關工作人員與志愿者。
(三) 監察委員會
1.監督、檢查競賽規程執行的有效性;
2.審查評審專家遴選的合規性和匿名評審制度實施的有效性;
3.負責有關候選晉級或獲獎作品、優秀指導師獎獲得者質疑與投
訴的最終裁處;
4.有關大賽的其他監察工作。
十一、申訴與裁處
參賽團隊可對競賽過程的疑問和工作人員的違規行為提出申訴,
申訴應在評審結果公示前由指導教師按規定的程序以書面申訴報告
形式提交。專家委員會負責技術范疇的申訴受理;組織委員會負責資
格、程序范疇的申訴受理,最終結果由監察委員會審定。已受理的申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訴在評審結果公布之前完成協商裁處,以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與公
開。
各階段結束后將對候選晉級或獲獎作品進行公示,并保留七天
的質疑投訴期,其間若收到對晉級或獲獎作品的質疑投訴,將由組
織委員會協調專家委員會、監察委員會,根據以下規定在質疑投訴
期截止前進行裁處,并根據裁處結果決定是否調整挑戰賽名次與獎
項。
1.若團隊成員的在校學籍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取消該成員所在
團隊以及所在高校所有學生的參賽資格和所獲獎項。若其他團隊因此
出現符合參賽資格的學生數量少于 2 人的情況,則取消參賽資格和所
獲獎項。
2.若作品及申報材料存在違背學術道德的行為,如抄襲、侵權、
偽造以及故意夸大團隊成員的工作貢獻等,則取消該作品團隊的參賽
資格和所獲獎項。
3.若作品存在不健康、淫穢、色情等違規(法)內容,則取消該
作品團隊的參賽資格和所獲獎項。
4.若作品在晉級選拔賽或挑戰賽名單公示期截止前在其他賽事
中曾經獲得過全國性獎項,則取消該作品團隊的選拔賽或挑戰賽參賽
資格;若作品在選拔賽或挑戰賽獲獎名單公示期截止前在其他賽事中
曾經獲得過全國性獎項,則取消該作品團隊的擬獲獎項。
5.其他申訴與裁處由組織委員會負責。
十、競賽的服務與支持
競賽組委會為所有參賽師生提供溝通與交流服務,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專門的競賽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網絡社區(釘釘群、微信群)、
線上直播與宣講等。
有關賽事工作與活動安排的通知與信息公告均通過大賽官方網
站(http://net.c4best.cn)和微信公眾號(
c4-network)發布。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十一、競賽組織架構
(一)專家委員會
主 任:劉云浩(清華大學)
副主任:
李向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王 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委 員:
徐明偉(清華大學)
李克秋(天津大學)
肖 儂(中山大學)
高小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羅軍舟(東南大學)
侯勝利(思科系統)
(二) 組織委員會
主 任:施曉秋(溫州大學)
副主任:崔江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委 員(按賽區排序,不分先后):
卞佳麗(北京郵電大學,華北)
張力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北)
顧軍華(河北工業大學,華北)
戰德臣(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
郭東偉(吉林大學,東北)
王興偉(東北大學,東北)
周果清(西北工業大學,西北)
強 彥(太原理工大學,西北)
謝曉燕(西安郵電大學,西北)
陳文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2022 年第七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規程
柳 青(云南大學,西南)
龍慧云(貴州大學,西南)
韓勁松(浙江大學,華東)
徐 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華東)
陸 音(南京郵電大學,華東)
孫潤元(濟南大學,華東)
于元隆(福州大學,華東)
陳啟買(華南師范大學,華南)
張敬偉(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華南)
滕少華(廣東工業大學,華南)
吳黎兵(武漢大學,華中)
甘 勇(鄭州工程技術學院,華中)
蔡志平(囯防科技大學,華中)
趙 燕(溫州大學,承辦單位)
張笑欽(溫州大學,承辦單位)
王 輝(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承辦單位)
魏 亮(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承辦單位)
李 偉(CCF 網絡與數據通信專業委員會,協辦單位)
趙寶康(CCF 互聯網專業委員會,協辦單位)
穆琙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協辦單位)
(三) 監察委員會
主 任:王文東(北京郵電大學)
副主任:王 茜(重慶大學)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 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嵩 天(北京理工大學)
朱弘恣(上海交通大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C4-Network Technology Challenge)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python写一个有AI的斗地主游戏(
- 下一篇: element若依 菜单点击改变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