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人工智能程序猿小哥,我就是传说中的007
?
?來自Facebook的拷問
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最近向求職和社交網站Linkedin 領英透露了一個他們最常用的面試問題:
On your very best day at work,the day you come home and think you have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what did you do that day?
在你工作的最美好的一天,你都會去做些什么,以至于那天當你回到家后,你覺得擁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硅谷的大公司問出這種問題,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他們就想知道你未來是不是適應他們的工作或者公司文化;還有就是,將來他們把活分給你后,你是不是能愉快的接受,痛快兒得、開心得完成。
請注意這個用人價值觀,或者說標準哈,非常的關鍵,一個問題帶出中西互聯網科技行業不同的用工理念。
在國內,那些面試的,或許只會去注意你適不適合和他們,你這個人能不能物盡其用,公司完全占據主動;而在西方,咱們就說Silicon Valley硅谷吧,他們能問出這個問題,本身就站在一個公立的立場,在保證企業投資人才不會失誤的同時,會尊重你,做為“人”的感受,這份工作在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同時,會不會讓你也感到滿足和快樂,你滿足你快樂后,也許會以企業為家,貢獻更多的價值,那我做為企業,豈不就賺到啦?哦哈哈哈!
那怎么才能讓你在我公司死心塌地、快樂得為資本家帶來價值?
曾經去過Facebook位于硅谷的總部,也是朋友帶著去蹭吃蹭喝,并順道去瞻仰下小扎。因為他的工位就混在大的開放式辦公區,和員工們坐在一起。
走在Facebook的公司園區里,仿佛又回到了大學校園。園區里開著各種小店,提供洗衣和干洗服務,自行車維修,冰淇凌店,都免費;還有免費營養師,健身房和健身班,往返總部的班車服務,托兒服務以及實習生免費住宿。
總部比鄰著有兩大塊辦公樓群,小札會每周雷打不動召集大家開全體會議,通報下這周的大事小情,進展,問題,確保公司上下,從決策層到普通員工,大家信息一致。大家可以隨便問他問題。那感覺,是領導給員工匯報工作。(是啊,公司是大家的,我員工這么著為你付出,總得讓我清楚公司經營現在是啥狀態吧。)
帶我參觀的Facebook這個小哥,才去還沒兩年,最近從Menlo Park-Facebook HQ發出一條朋友圈炫耀帖:“在 Facebook第二個half拿了exceed expectation(超預期獎)。“
是,咱們中國人在國外都這么勤快,肯定不會去“磨洋工”。稍微干得活多一點,還會被老板叫去,叮囑要注意勞逸結合,work / life balance啊
總之,從物質保障到個人價值疏通,在公司待著的時間,你的價值被大家充分認可,你自己感覺正在創造并為世界貢獻一些獨特的東西,在創作的過程中,你自己似乎變的也很不一般了。
所以,你覺得你在這個公司干著值得,你要不為公司好,你都不好意。
?真的勇士小F
好吧,那是在硅谷,在美國。我們先醒醒,腳踏實地來面對我們的現實。雖然這現實有點慘淡。
但我們也不乏“真的勇士”啊,“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啊,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呵呵呵。
小F,浙大畢業后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控制專業。曾經是我在紐約一個朋友的室友。
在紐約讀書的時候小F就氣質不凡。大家有看過HBO知名的美劇《硅谷》嗎?小F類似里面那個住在創業公司“孵化器”里面唯一的中國租客Jian-Yang。就那種天生麗質,一看就能搗鼓出東西來。
美劇《硅谷》 劇照
小F在哥倫比亞大學結業后,那是義無反顧啊,就回國了。而且在朋友同學都因為戶口相對好搞,跳去上海后,小F還是義無反顧得來了北京。投了一些簡歷,在踏上北京這塊熱土一周后就敲定了目前這家公司。
網絡安全公司里的人工智能部門。他自己負責一個項目。嗯,是自己負責一整個,而且時不時還要被抽調去幫襯其他小組的項目。
那我好奇啊,就開始問了:
我:你為啥回國啊,沒想著留在美國,在美國做碼農多幸福。
小F:不喜歡。(沒下文了)
我:那你會在北京永遠待下去嗎?未來是怎么打算的?
小F:回老家。(沒下文了)
我:。。。怎么這么堅決,和你年齡相仿的同事,對留在北京,都沒有執念么?
小F:不了解。我也不care。
我:你最終想回到家鄉,跟父母在一起。覺得故土,心里更踏實。就如同你義無反顧從紐約回來一樣。(看我多會圓一個榮歸故里的感人故事。。)
小F:我對哪里都沒有歸屬感,也不需要歸屬感,僅僅是不喜歡紐約。
我:。。。(這是典型90后的思維方式么?)
我覺得再跟小F談理想談人生,那是談不下去的,人家是只活在當下啊。不像我們這種老派人士這么厚重。
我:你平時需要加班么?
小F:我無所謂加班不加班,我早上起床后在家里干2個小時,然后10點到公司接著干,然后一直待在公司到晚上9、10點。我周六周日也會來公司。我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
我:你一天待在公司這么長時間都干什么啊?
小F:就是工作啊,看東西,學新的東西,看書。
我:那工作壓力大嗎?
小F:還好啊,我沒感覺到什么壓力。我覺得很充實。我還挺享受的。就是去年因為負責另一個項目,要跑到外地出差見客戶,挺麻煩的。
我:這兩天996鬧的這么兇,你咋看啊。
小F:我覺得只要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什么啊,我對這個不敏感。
嗯,滴水不進,油鹽不侵啊。人家總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看來我得放點大招,來些靈魂拷問了。
我:那你覺得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不給你錢你也會去做的?
小F:如果判定這件事重要,對自己有益,就全力以赴去做。如果不重要,就劃水(?這是90后的暗語么)。對于報酬,別人的看法,我其實都懶得care。
我:“對于報酬,別人的看法,我其實都懶得care?” 這個是一個忠于內心的回答么?
小F:嗯,care這個很消耗精力,而且無濟于事,所以干脆不care;報酬當然是同等條件下,越高越好。但對于我來說,有些東西是報酬無法取代的。比如說擁有選擇的自由,身體的健康,充足的學習時間,有機會接觸頂尖的技術,不僅僅是工作。
我: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可以超水平發揮?
小F:我從沒感覺有什么時候超常發揮,那是我能力和工作匹配,不能叫超常發揮,那我做我決定要認真去做的事,都很高效。
我:什么事情做起來讓你感覺時間過的會很快?
小F:我做什么都感覺時間很快,寫代碼,看書,學習,時間一直很快。
我:做什么事情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小F:解決難題讓我覺得有價值。
我:你的方向,或者目標是什么?
小F:就是學技術。
我:。。那是過程,不是目標。
小F:我的目標就是學技術。
?小F的平凡之路
小F請我吃了一頓潮汕牛肉火鍋,那天的夕陽很溫馴。
從13號線過去見他,途徑西直門換乘站的時候,望向茫茫人海,年輕人居多,大家都步履匆匆,當時就想起樸樹唱的那首《平凡之路》的歌詞了:
徘徊著的 在路上的 你要走嗎 Via Via?
易碎的 驕傲著 那也曾是我的模樣
沸騰著的 不安著的 你要去哪 Via Via
謎一樣的 沉默著的 故事你真的在聽嗎?
現在想想,這么多人大家都生而平凡,但大家其實都希望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盡管大家都要面臨很多困難,有貸款需要去還,別人的期待需要你去滿足,所有的害怕和恐懼都要需要你自己想法去克服。但能不能在你每天需要花費最多時間的事情上——工作中去主動給自己找來一些幸福感呢?
也問問自己上面那些問題:
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不給你錢你也會去做的?
其他人覺得你更適合做什么事情?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可以超水平發揮?
什么事情做起來讓你感覺時間過的會很快?
做什么事情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你有什么目標?
把這些問題想得稍微清楚點,或許可以讓你對現在做的工作能夠做些調整,時間花在你更熱愛去做的事情上;或許可以讓你自己給自己一個確認,目前做的是不是自己熱愛的事情;或許讓你認清自己所處的現狀,然后點擊一個激進的重置按鈕。以某種方式從新來過。
你也許會說,啊,小F是個別案例,他還年輕,想法單純,可以有很多選擇,也無所謂放棄;而且將來他會面對很多外界的壓力,家庭啊孩子啊什么的。
你當然可以用其他一切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自己無法改變了。
但我覺得小F雖然剛剛入世不久,但有些事情卻想的明白。
他可以把過程當做目標;他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舒服的生存方式;他不執迷北京。
小F是那種一年365天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我問他最近在看什么,學什么,他說他在看Linux高級環境編程;還有一些業內大牛寫的論文,比如Facebook的大牛們寫的數據科學相關的論文Forecasting at Scale。
小F愛看歷史,喜歡讀《資治通鑒》。還有自己的一個技術小博客。
博客上面的簽名是: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也許小F將來會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大牛。但這對他來說,只是個結果。他早就開始享受這中間的過程和回報。
END
小F的博客,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參觀
https://hanfeng.ink/
作者:硅谷大表姐(微信公眾號:硅谷大表姐), 英國top10名校畢業,在西安搞古典音樂,后來,闖入美國硅谷,做互聯網產品和運營,歡迎關注我,聊科技,夢想,出國,音樂,電影,旅行…等等,都可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90后人工智能程序猿小哥,我就是传说中的007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下列python语句正确的是min_下列
- 下一篇: 闲谈“个人核心竞争力”与“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