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系统如何通过容器管理物件(以Polarion为例)
鍋碗瓢盆雖都是容器,為什么各不相同,還給它們起了不同的名字?
答案:容器需要根據盛放的物品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容器。
容器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存放東西的地方。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物件基本存儲在廚房,衛浴,客廳,臥室,書房中,其后放置不同的柜子中,然而就是在這可見的范圍內,有時候想找一件一定存在的物品,還需要翻箱倒柜,最后找不到,花了時間,還一肚子怨氣和沮喪。
以小窺大,對于一個研發組織而言,每開發一個大型項目,不同階段,不同種類,不同文件格式,不同條目的研發產出物何止萬件。當我們要查找某文檔中的條目時,先要找到指定的文檔,在文檔中,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若是忘記了線索,又得滾動著挨個看,更有甚者,忘了文件存儲路徑,還需要全局搜索。在查找的過程中,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為了解決這樣的事情,Windows上還有everything這樣的應用,幫助人們查找文件。
由此可見,當存儲物件到了一定數量級別,就需要系統來管理。
前面鋪墊講完,進入正題,在全生命管理周期(ALM)系統如何通過容器對研發過程中產生的物件進行有效管理,本文以Polarion系統為例。
容器的作用:存、取、用。
存
當我們往系統里放東西的時候,系統能夠為我們做些什么呢?
系統當有好的存儲結構,既能夠在空間上滿足不同物件分類的需要,也要能夠在時間維度上滿足需求。
上圖,是筆者整理的Polarion系統中存儲和分類的思維導圖,下面依次展開講述。(可能不夠正確,請各位大神指教)
按階段劃分工作空間圖
根據階段(時間維度)分類存放存儲物
ALM系統,作為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這意味著,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物件,ALM系統依據階段劃分一級存儲空間,然后創建子文件夾,存放該階段內不同類型的文件,例如用戶需求,系統需求,軟件需求等,其展現形式見下圖。
?目錄結構圖
根據需要,自定義存儲目錄結構,即存儲路徑
上圖中,項目組可根據需求,創建不同層級的目錄結構。在ALM系統中,一級目錄稱之為空間,下級目錄為子空間。每個空間中可存放文件夾,文檔,報告。
根據存儲物件性質,選擇不同的文檔
系統需求,軟件需求,設計文檔,用例,其功能和作用不同,需選擇不同的文檔類型以區分類別,不僅以文檔名稱來區分。在ALM系統中,系統需求,軟件需求,用例等均以不同類型屬性和icon來區別不同的文檔。用戶可以自定義文件類型,這就好比給容器貼標簽,裝醋的瓶子,裝醬油的瓶子。若不給瓶子貼上標簽,有時類似的產品很難區分。如果沒有標簽,你能僅從外觀區分下圖紅酒①和②的不同嗎?
裝的真的是紅酒嗎?
不同屬性的工作項和不同階段的文檔界面
根據屬性劃分不同容器
上圖是Polarion根據不同的工作項和文檔的不同屬性進行劃分的方式。選擇某一類型,則可以獲取該項目下所有同類型物件,進而查找。
根據不同文檔類型,存放指定的物件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把盛酒的瓶子裝醬油或醋,但是工作上可不能亂用。我們不能在系統需求文檔中放測試用例。當然,那天不小心就放了呢?對不起,系統不允許啊。當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文檔之后,在文檔中創建條目(Polarion中稱為workitem,即工作項),我們可以設定文檔中能夠創建工作項的類型,只允許用戶創建指定的工作項,其他則不允許。另外,你若不限制,則可以創建任意工作項類型。
根據每一次的保存時間記錄存放內容,追溯歷史版本
容器能夠記錄存放的時間點,在時間點的存放內容。在ALM 工具Polarion中,用戶使用其LIveDoc技術,可以多人同時在線編輯文檔,每當一人保存之后,會生成一個歷史版本,類似SVN和Git,用戶可以查看每個版本的變更內容,可以重用歷史版本。若兩人同時編輯共同的內容,后保存的人需要決定是覆蓋上一個人的編寫內容,或者先把自己編輯的內容拷貝到電腦文本上,刷新后,再次編輯提交。(科普小知識點)
取和用
存是為了取,為了用。
計算機上的容器與實體容器不同,計算機上的容器可以復制,例如復制粘貼一個Word文檔,改個名稱新增一個文檔。Word,Excel上都是容器,裝著我們的數據。對容器不同方面的利用,可以將其中裝載的數據價值最大化。下面,我們來看看ALM系統中如何對容器進行高效操作。
容器的重用(復用/引用)
在現實的容器當中,我不可能憑空復用。我不能將裝有醬油的瓶子直接復制一個,但是數據可以,而且,我們可以選擇是復用還是引用。另外,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我們重用的顆粒度,既可以選擇重用整個文檔,也可以選擇重用其中的某些工作項。
文檔重用界面
復用
在ALM系統中,選擇復用文檔或工作項。復用,我們可以理解成復制,從源文檔中拷貝一份,重命名為新的文檔,系統中會記錄兩個文件之間的復制關系,在復制文檔中,可以修改內容。
引用
當我們在ALM系統中的引用功能時,在新的文檔中,我們不可以修改源文檔中的內容,若源文檔沒有設置限制,可以修改工作項屬性的值。當源文檔發生變更時,引用的文檔可以。
多文檔重用,合并/附加文檔界面
多文檔的重用和引用
在ALM系統的index頁面,可以對子空間內容多個文檔一次性復用,可以將多個文檔合并成一個文檔,也可以將某個文檔的內容附加到另外一個文檔中。復用不再贅述,下面談一下合并和附加文檔。
合并和附加文檔
在index頁面選擇多個文檔,點擊Combine/AppendDocument按鈕,界面轉如下
?合并和附加文檔截圖
根據合并/附加的需要,選擇多個文檔的指定版本,然后將MASTER(圖中的2866)文檔至于文檔列表的頂端,系統會以MASTER文檔作為合并后文檔的屬性和工作流。
Combine:選擇New Document生成一個全新的文檔。
Append:選擇一個ExistingDocument作為MASTER文檔,將Source Document文檔添加到一個現存文檔之后。
分支管理圖
分支
上面,我們講到一個文檔就是一個容器,存儲著我們的數據。在ALM系統中引用代碼管理方式分支。以Master文檔為基礎,可以切出一個分支文檔,在分支內編輯內容后,再將分支合并到Master文檔中。
以上圖為例:
-
Master Document文檔DESKTOP,切出分支:MOBILE A 和 MOBILE B
-
MOBILE A 由張三小組負責編寫
-
張三在MOBILE A的基礎上切出分支DEVICE A-1交給王五編寫
-
在MOBILE A文檔中,A1, A2工作項是張三在文檔內編寫的,從MASTER 分支上引用的內容不能編輯
-
同理,王五在DEVICE A-1中,不能編輯引用的A1,A2, 但可以新增A-D1, A-D2
以上的分支管理方式,可以保證,從個人分支合并到MASTER分支時,不產生沖突。
ALM系統中,容器作為內容的載體,為不同層級和不同人設計指定的容器(分支),可以劃分內容層次,有效避免同時在線編輯出現沖突。
增加快速訪問步驟截圖
使用快捷方式,增加快捷訪問路徑
我們經常用的容器,當然要放在顯眼的地方。很多同事很喜歡把桌面擺的滿滿的,這樣打開電腦,就可以快捷訪問所需工作空間。
?????? 在ALM系統中,用戶通過上圖3個步驟,可以將自己經常需要使用的文檔、目錄、工作集合保存快捷方式,這樣下次就可以在導航欄直接訪問。
全局搜索
在入口設定全局搜索,直接輸入關鍵字查詢所需內容,查詢結果會顯示文檔內容,工作項,報告等,該查詢相比于我們在Windows中查詢,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文檔內容,而不需要打開文檔再查找文檔內容。
外延性
在ALM系統中,本身的研發管理數據存放于內部的SVN倉庫中,可以認為這個SVN倉庫就是系統中最大的容器,另外系統中可加載外部SVN倉庫。在Polarion系統中,通過工作項可以訪問外部SVN倉庫中的代碼和文件,在線瀏覽外部倉庫中的代碼和文件,實現大容器之間的互通。
方便配置管理
????當容器上有了各種版本和狀態,配置管理員就可以很方便給系統中的容器(文檔,工作項,報告等)打基線了。若容器上沒有這些屬性,打基線可不方便。
研發管理系統重在管理,研發管理系統將數據存放在合適的容器當中,取用方便,這是基本訴求。我認為評價一個研發管理系統,可以從容器角度出發,考慮其易用性,重用性,外延性,作為評價標準之一。
**本人手機號具備通話屬性和微信加好友屬性
很期待和您的交流
我是刁萌,
我們之間僅僅隔著一個中國聯通
186-0161-9614**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LM系统如何通过容器管理物件(以Polarion为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REP笔记:重力加速度的修改
- 下一篇: PDF文件如何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