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这么多事儿
??????????
????????????????????????????????????????????????????????????????司馬遷
???看《文人那點子事兒》也許你會聯想到《明朝那些事兒》,但書名的近似不過是一種策略。《明朝那些事兒》寫的是一個朝代的歷史,,而且加入了小說的筆法,既然有小說筆法,那肯定會有虛構、演義,甚至戲說的成分。而《文人那點子事兒》更像是黃仁宇(美籍華裔歷史學家,著有《萬歷十五年》《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等)的筆法,黃仁宇是將歷史分成小切片,通過考察和分析歷史細節,挖掘中國歷史更深層的含義和價值。而《文人那點子事兒》的作者王洪江是將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古代的文化人物,從歷史中擇出來,并通過這些人物的命運,研究中國文人整體的際遇和變遷。
??? 作者雖是寫小說出身,可他沒有虛構,大多有史實的根據。所以對他來說這部作品是一種新的文體嘗試,而作為一個文學寫作人來說,這本書又像是一種義務和責任。歷史學家多半關注歷史中的政治人物——帝王將相,而對有關文人和所謂知識分子境遇的筆墨甚少,對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思想、情操,以及在文化上的延傳等等記錄的相對簡練、概括,所以王洪江的這部非小說化的文人傳記作品,它顯示的意義非常獨特。
??? 《文人那點子事兒》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從駁雜的混沌的歷史事件中思考和梳理出一些被后人忽略甚至遮蔽的細節。它注重人物與社會、人物與人物的矛盾的或者說是因果的關系,并且在世界文人史的背景下進行比較、分析、推演,盡而得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結論。
??? 書中我感興趣的是司馬光這個人物。我們知道,在宋朝歷史上,他是個堅決的保守派,但是他編纂的《資治通鑒》卻為后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執政經驗。他編纂該書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和警醒皇帝不要成為亡國之君,但是,在成書之后的一千多年里,歷代的皇帝亡國的照樣亡國,昏庸的依然昏庸。書中將司馬光與法國19世紀的伏爾泰做了比較,他編纂的《百科全書》成為歐洲思想解放的啟蒙教材,推動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民主化進程。兩種類似的書,卻有不同的作用和命運。作者認為司馬光的著作選錯了讀者對象,雖然判斷有些簡單,但卻一語道破了兩種書和兩個作者的不同境界,一個是為皇權服務,一個是為了喚醒民眾,而兩種體制和社會歷史條件的差異,也造就司馬光悲劇的命運。
?
?????????
???????????????????????????????????????????????????????????? ?司馬光
?
??? 書中說陶淵明是中國第一位有獨立人格的文人。我卻不以為然,我覺得司馬遷才算的上是中國第一位有獨立人格的文人。雖然他沒有像陶淵明一樣出世歸隱,甚至屈辱地茍活在皇帝的屋檐下,但是他的精神是獨立的自由的,他的《史記》就是獨立人格的最好體現。在當時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禁錮中,他能夠獨立思考,成一家之言,在書寫先皇劉邦和悲劇英雄項羽時,能事實求是,褒貶鮮明。從這一點上說,司馬遷的意義絕對超越了陶淵明,更超越了同為史家的司馬光。他不是為皇帝為一朝而修史,而是為后世留下真實的歷史見證,他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地面對自己、正視歷史和現實滄桑變幻。
??? 《文人那點子事兒》對湯顯祖與蒲松齡的分析也非常有意思。將湯顯祖與同時代的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比較,將蒲松齡與丹麥童話之王安徒生進行類比。湯顯祖只寫了“臨川四夢”,而莎士比亞卻留下37部戲劇,無論數量和質量,以及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影響力,兩者都不可同日而語。而蒲松齡與安徒生的差距在于安徒生的自信與蒲松齡的自卑。安徒生堅信自己的寫作是“不朽的工作”,而蒲松齡雖然寫出了《聊齋志異》這樣不朽的作品,卻到死羞于向外人啟齒。這種差異雖然根源于社會體制、歷史環境和文化價值觀的不同,但是對文學和人生意義本身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才是導致他們創作生命兩種不同歸宿。中國的這兩位作家最后都是底氣不足,原因是他們都被對仕途和功名的渴望所累,最終落得江郎才盡,令后人抱憾。所以作者王洪江將兩者命名為“業余作家”,而認為莎士比亞和安徒生才是“專業作家”,還是有點道理的。在中國傳統文人心目中,文學不過是茶余飯后的消遣、是喪志的玩物,而加官進爵才是正道。由此我聯想到國內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不少作家的相同命運。一旦做了官或者一門心思想做官的時候,文學便成了他們的擺設或者資本。所以,對官本位的追求著實毀了不少中國作家。
??? 歷史學家常說:對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不能超越或者擺脫那個時代的標準,必須根據當時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做出判斷。《文人那點子事兒》不是歷史著作,所以,我們容許它將歷史和歷史人物放置到今天,甚至用現在的個人化的眼光和標準來考察、分析、比較、判斷和推測。王洪江用一己之力,遍訪書中人物的故地,將亙遠的他們如此近距離地演示給我們,并給我們以別樣的思考,我們有理由寬容作者的某些探索、甚至可能的偏執。因為,它就是一部歷史人物的隨筆。
???????????????????(已發《文藝報》2009年10月24日,有刪節,《文匯讀書周報》2009年12月18日全文發表)
?
?? ?(此文系在《文人那點子事兒》一書研討會上的發言,《文人那點子事兒》群言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
??????????
??????????????????????????????????????????????????????????????? ?伏爾泰
總結
- 上一篇: 女生收到20条除夕群发祝福 当事人:感觉
- 下一篇: AMD EPYC 9654 登顶 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