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雪诗:雪花大如手,岂能不饮酒?丨周末读诗
原標題:李白雪詩:雪花大如手,豈能不飲酒?丨周末讀詩
我仰望天空
無邊的巖石布滿磨損的文字
那么多星星什么也沒向我表明
——《文盲》(墨西哥)帕斯
晨起開門雪滿山
元 顏輝 (傳)《袁安臥雪圖》(局部)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唐)王維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被寒冷喚醒,曉色微明,殘夜在銅壺里緩緩漏盡,他熬過了夜晚。凌晨四點,也許是五點,活著像一個懸念,今天再次誕生。料峭曉氣中,鏡子冰冷,報他以清醒的凝視:又衰老了不少。衰老,好像是一夜之間的事。
隔窗竹風,他吃了一驚。“隔牖風驚竹”,風驚竹,不是風驚,不是竹驚,是人心驚。牖是開在墻上的窗,竹子就在窗外,忽颯颯作響,攬鏡失神之人倏爾驚醒。
開門撞見雪滿山。原來夜里下雪了,一場大雪悄然降臨。有人說隔牖風驚竹,是憶起夜間聽見的風聲,如同孟浩然詩里的“夜來風雨聲”,或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但此二句都點明了時間,王維這句可以是回想起夜里,若是夜里,除非他也喝醉了酒,或是春夜沉沉好睡,否則不會到早晨才知道下雪,也不會有開門雪滿山的驚喜。
雪還在下,紛紛揚揚。怎么寫眼前的雪景呢?《詩經》里寫雪下得很盛,有“雨雪霏霏”,“雨雪其雱”,《世說新語》里有“撒鹽空中”、“柳絮風起”的比喻。陶淵明有雪句:“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詩經》的句子直見性命,淵明亦純從感官入手,雪給人的樸素體驗,正在于聽覺上的寂靜,視覺上的皓然。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更靈氣,也切合謝太傅所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但比喻再美好,終歸與物隔了一層,且由此物移至彼物,會使人離開當下的體驗。這些名句之外,常見的還有鵝毛大雪、碎瓊亂玉、花飛六出等,好句和成語都已被用濫。
王維寫雪,只是從自身感受切入,寫眼前的真景物:“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币彩菑穆犛X和視覺上,傳遞出自己的本真經驗,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盀⒖铡辈槐胤钦f出自“撒鹽空中差可擬”的典故,這個詞本來就有,盡可用來摹寫動態?!胺e素”一是潔白,二是雪厚,積雪的庭院顯得更廣,亦更安閑。王維的句子,妙在不用比喻,不粘物象。
下雪天,深巷的清幽與庭院的安閑,使他想起了一個人,即家境貧困的胡居士。古代稱信佛而在家修行的人為居士,亦可以指隱者。胡居士住處距王維不遠,王維有《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中略及居士生活景況:“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抖擻。床上無氈臥,鎘中有粥否。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漱口。聊持數斗米,且救浮生取?!?/p>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弊詈蠼柙才P雪的典故,思慕胡居士坦然高臥,固窮守志。據《后漢書·袁安傳》記載,袁安為人莊重有威望,客居洛陽時,某年大雪,地上雪深丈余,洛陽令親自在城中巡查災情,見人家都在門口外鏟雪,出來謀求食物,有一戶門外仍無行路,叫人除雪進去看,乃見袁安僵臥,問他怎么不出去找吃的,袁安道:“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袁安遂被縣令推舉為孝廉,后來位至三公,政令清平,深得百姓愛敬。
這首詩寫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僅詩末一見。時已歲暮,王維對雪不飲酒,不發豪興,也不感觸年華,只對鏡略看了看衰顏。他的心境,即如開門雪滿山,清朗平靜,憶念胡居士,亦不作困苦語,翛然而已。
對雪豈能不飲酒?
明 趙左《寒崖積雪圖》(局部)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唐)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于爾何有。
大雪紛飛,給人驚喜,使人快意。雪夜訪戴,謝太傅寒雪日與兒女講論文義,豪興皆發于雪。
李白寫雪,從來不用柳絮、鵝毛之類,嫌太俗套,也不夠大力。這兩個比喻,除了顏色與雪相似,質地并不貼切,柳絮姿態柔靡,鵝毛有股氣味,都算不得好比喻。雪的白不用說,怎么寫出雪的氣勢,這需要相當的感受力。李白寫大雪,不僅是雪下得大,而且是雪片的大,大得有力,比如這首詩里的“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雪花像手掌那么大,又如《北風行》中更為夸張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話說這天,大雪紛飛,李白在歷陽縣,縣丞設宴招待他,此詩即作于席間。歷陽縣在今安徽省和縣歷陽鎮,因縣南有歷水得名,王歷陽即姓王的縣丞。難得大雪,李白豪興萬丈,欲舉杯痛飲,主人卻不肯飲酒。酒以成禮,且須主人獻酒,主客酬酢方能盡歡,豈有客人獨酌之理?
李白心里悒悒不自得,起而賦詩一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王歷陽大約傾慕陶淵明,淵明也做過縣令,所以李白就借此戲謔他?!靶⑻諟Y明,不飲杯中酒?!痹谑染频娜丝磥恚粋€人有酒卻不肯飲,這真是可笑的事。陶淵明于仕途三進三出,為生計所迫,亦為有公田之利,可以釀酒,辭去彭澤令之后,他常苦于無酒,其自畫像“五柳先生”,家徒四壁,簞瓢屢空,他住在里面卻晏如也,人生兩大樂事,唯飲酒與讀書。所以李白說王歷陽有酒不肯飲,簡直要笑殺陶淵明。
繼續借陶淵明發揮,“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崩藫?,虛栽,俱笑王歷陽并非真正的隱逸之士,只不過做做樣子,連酒都不喝的人,能灑脫到哪里去?當然,這是嗜酒人的邏輯,李白雖在取笑,亦不過是席上快語,并無惡意,這話也是激將法。
陶淵明有詩句:“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彼幸粋€習慣,因好酒成癖,便隨時用頭巾濾酒,濾后照樣戴回頭上,時人贊其真率,而傳為佳話。李白在此引用,對王歷陽說:“空負頭上巾,吾于爾何有?!贝笥袩o可奈何之意。
說了這么多話,不知雪是否還在下,地面屋頂肯定全白了。主人不肯飲酒,佳肴再美,雪再大如手,李白的心情總有所不足,無論如何,他這天是沒法喝醉了。
風雪中的送別
元 檀芝瑞《雪竹圖》
《別董大二首》之一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漢朝古詩有:“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梁。愿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蔽覀儾恢肋@首詩的作者是誰,也不知道故人是誰,但詩中心意真摯,讀來就好像今天的事,好像我們就是那個詩人,一切都這樣在著,前日風雪中,故人遠去的背影仍沒有消失,也永遠不會消失。
是年冬天,高適在睢陽(今河南商丘)遇見琴師董庭蘭,此番相遇,距離上次見面已經十年?!秳e董大二首》之二感慨:“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笔旰?,他們的命運仍風雨飄搖,高適落拓失意,浪游梁宋間,吏部尚書房琯遭貶出朝,作為門客的董庭蘭亦不得不離開長安,故友淪落相見,天寒歲懶,可嘆連喝酒的錢都拿不出。
董庭蘭是當時頗負盛名的琴師,李頎在《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詩中寫道:“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闭f的即是庭蘭與房琯,席間彈奏的即是《胡笳十八拍》,此琴曲及曲辭,據考證皆董庭蘭所作。
敦煌本《唐詩選》殘卷載《別董大二首》,但題為“別董令望”,董令望不知系何人,已不可考,兩首詩的次序與今通行本顛倒,即先是感慨久別重逢,再送董大離去。今不妨認為就是送董庭蘭,次序敦煌本更合情理。故人相見,當下先有一番低回感傷,再來贈別慷慨悲壯,一俯一仰,天地蒼茫。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多胸臆語,質直,有氣骨,這首詩尤其粗豪。日暮天寒,游子何之,因為是知己,所以不假雕飾,直出胸臆,只能如此。又因才人淪落,心有不甘,所以慰以壯語,為志士增色,替游子拭淚。
世難時艱,人事種種,都不必再說,北風吹雁,黃云白日,漫天風雪,亦堪為君送行。杜甫詩“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边@是客氣,因與說話對象不很親近,高適與董大此時肝膽相照,縱使天下人不再識君,我仍是君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作者/三書
編輯/張進
校對/趙琳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李白雪诗:雪花大如手,岂能不饮酒?丨周末读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莫言称谈文学的用处:在于没什么用处
- 下一篇: 北京画院圆桌论坛|当下如何看待“主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