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转向哪里?电子工程师!!!
一. 我畢業了?
2016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那一年我畢業了,開始了社會人的身份。那一年也是我們國家加入WTO的15年保護期結束的一年。那一年社會的口號是”工業4.0”“中國制造2025”。
那一年也是特朗普戰勝奧巴馬勝利當選總統的一年。那一年也是”P2P”火熱的一年。在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口號聲中,我來到了社會這所大學,開始了我新的學習。
都說“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土木機械兩大護法,“不幸”的是我入了機械這個專業的坑。生化環材不用說,都是基礎學科。土木機械這兩個專業有個相同之處,都是曾經輝煌過的傳統行業。蒸汽時代和電力時代都是很受歡迎的行業,但如今步入信息化時代。新時代下,社會的需求不再是這些了。
其次呢,這些專業80%都是男生,女性屬于吉祥物的存在,所以該專業內其實也反映了行業內男女比例是很大差距的,脫單對這些行業的男生而言是內卷。另外呢,課程難度都很大,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稍不留神就會被這些課程掛掉,同專業曾經有半個班的同學參加補考。
機械工程是個萬金油專業,說他是萬金油,是因為他面向的是制造產品,從產品的外形結構設計,動力設計,材料選擇,到加工方法,設備控制,再到學習電氣控制,軟件編程。可以說任何生活中凡是能夠被制造的物體都離不開機械工程這個專業,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機械工程很重要,但是人重要嗎?帶著美好的憧憬,機械工程師的夢想來到了現實中。
人是離不開時代的發展方向的,只有順著時代的發展方向走,才會有個人的成就。機械工程這個專業范圍很廣,要學習很多知識,要了解機械原理,要學習熱處理,要了解加工工藝,材料的選擇,產品的強度校核,電氣知識等等,每一個方向要想學明白,都是一個很深的方向,每個方向都有很前沿的知識,短短時間只能是略知皮毛。就這樣我來到了工廠。
機械工程是和工廠緊密聯合在一起的,不論是制造設備,還是使用設備,維護設備,以及設計研發設備,這些都是涉及機械工程。工作崗位很多,是個萬金油專業。但是待遇并不如人們所想的那樣美好,但實際上只能是吃不飽也餓不死。
政治學上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現實生活中是經濟基礎決定人們很多因素,戀愛,工作,結婚,生活。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在這個日益為資本壟斷的時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這里就談談對制造行業的認知。實習的我進入工廠里的產品制造技術部門,該部門負責將研發部門的設計內容轉化為實際生產的指導文件,以及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善。
以我的觀察,行業里五年內能留住的年輕人很少,在當今這個時代,工廠里對于工人的工資是按照最低工資水平發放,其余就是靠加班費。如果按照時薪計算,加班時薪是正常工作的2倍。
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過是國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線。一個好的技術工人是需要時間去培養磨煉個人技能的,在一個最需要錢的年紀,同齡人一個個賺的比自己多,給自己喜歡的人買件衣服都沒有余錢,父母生病都拿不出看病的錢。這樣怎么能培養出技術工人呢?
無產階級的無產屬性一覽無余。除去房租和吃飯住宿,剩下的就僅僅是茍活。不能休息,不能生病,一旦休息或者生病了,就斷了經濟來源。
再精密的機械,最終也是要有人來完成制造和組裝的,這是由于越精密的機械,越是產量低,也就意味著對于人的素質要求高。在傳統領域。德國日本瑞士的機械設備做的好,是因為有高素質的匠人在做。我們這里呢?工資低,還希望人家給你好好干,這不是革命年代了,”老鄉參軍給你家分地“,那是不可能的,資本的剝削屬性暴露無遺。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憑什么資本就可以分得大部分勞動果實呢?那有人會問為啥工資低呢?本質上是我們的制造業看似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實際上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IT,金融相比,制造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憑借個人單打獨斗是無法實現財務自由的。搞金融,搞IT。
一個辦公室,一個筆記本就可能開出一家公司,發布個人的產品。但是做機械的,沒有加工設備,是無法實現產品的轉化的。因為一個想法實現出來背后涉及到設計,材料,加工制造,裝配等等一系列環節。
尤其產品越精密,制造產品的母機越精密,動輒百萬,與設備相比,人的價值是忽略不計的的,因此技術工人的培養陷入惡性循環,沒待遇,留不住人。
留不住人,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下降。效益降低,削減人工成本(設備是不可能降低成本的,只能折舊,人工成本是可變資本)。但是同時設備越來精密,越來越高級。這也意味著對人素質的依賴越來越低。精密數控機床,越來越智能化,降低對人員的使用素質要求。這也意味著人的不可替代性也越來越低。
總而言之,東西做的太好,把自己未來的財路都斷了,東西做的不好,現在的財路都斷了。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機械設備,人家買回來,照著尺寸量一量,也就把東西做出來了(比如市場上的拖布,年年都有創新設計出來,但是一出來沒多久都變成白菜價,大家都打價格戰)。
價格戰餓死同行,累死自己,但是高端就在于稀缺,稀缺是由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迭代,完善。機床行業起碼是砸時間和工匠精神的,但是,母機不好,其他行業的產品也不會有多好。歐美的工匠精神是因為高技術壁壘,但是在中國,工匠都去成不了家,不如去當房地產中介,那才實在。
總而言之。絕大部分制造業本質都是資金密集型企業,有資本門檻。光是前期投資就要幾百萬,是巨頭玩的游戲。制造業效益不好,人心浮動,年輕人待不住,因此我也動了轉行的心。
二.轉行之路
轉行,轉向哪里?
《資本論》里講人出賣自己的勞動,勞動力自身就是一種商品。商品的本質就是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交換的。我在工廠里每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需求和供給,也就是崗位需求度和畢業人數成正比,中國每年培養幾百萬工程師,”人才紅利”,換句話說,人才不值錢,資本趕緊來剝削。
當代人的三座大山,”教育”,“醫療”,”房地產“,教不起,病不起,住不起。”暴利行業“”IT“,“金融”,“殯葬業”外加上面三座大山。我想了想,教育行業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錯,知識還沒有還給老師。給別人講課也是提醒自己,要實時上進。工作了一年。
在此談談教育機構。教育市場化,醫療市場化,當市場化沖擊各個行業的時候,就是道德缺失的時候,市場化是經濟邏輯。一切向錢看讓功利主義盛行。”階級“永遠存在,階級固化也成為一個社會逐漸失去活力的標志。盈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教師的榮譽感和職業成就感不如公立,受資本和家長雙重的壓力。資本不會想讓你有價值,只會壓榨你,當你沒用的時候,用更好的人來替代你。這就是現代商業的本質,人逐漸被物質化。
按照這樣的邏輯,分析一下自己,我能干什么?我能機械制圖,學過電路板設計,能夠敲代碼。可是這樣對于剛畢業的人,沒有幾年深入的磨練自己的技能,資本是不會用的。殘酷的社會真相!
痛定思痛下我決定轉行做一名電子工程師。首先進行自我的優勢,劣勢分析,然后是對整個大環境的機會和風險分析。優勢是本科階段自己做了很多和電子控制有關的校內電賽活動,感謝母校提供了一個工程實訓平臺,讓我接觸了單片機和許多電子仿真軟件,這些在**后工作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接觸過這些東西但是未能深入的學習。劣勢是自己經驗不足,項目做的不多,那時候的自己搜集了網上幾十家電子工程師的崗位職責要求,通信協議,EMC電磁兼容設計,高速電路板設計,FPGA設計,單片機常用外設電路,等等。
現在的自己知道了電磁兼容設計是怎么回事,但是對于自己而言,感覺自己懂得太少了。電子封裝只是略懂皮毛,芯片選型等等還是經驗很少。沒有哪家公司會把重要的產品開發交給新人的。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后。
再看看機會和危險,首先我還年輕,有學習的動力和精力,處于北京這個有很多工作機會的地方。這就是天時和地利。威脅嘛,就是我經驗不足,可能難以勝任電子工程師的工作。
那我可以選擇助理崗位,先做電子工程師的助理,這樣讓自己接觸這個行業。有人說轉行第三年。我想是這樣的,離開自己的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自己懂得不多領域,”學習吧”。
瘋狂的投簡歷,我有一個信念。“投100份簡歷”一定會找到自己的面試機會。果不其然,投到第20份的時候,收到了面試邀約,就這樣起步了我的電子工程師之路。
電子工程師重要的技能不僅僅是設計和編程,更重要的是有焊接技能,如何使用烙鐵?如何使用熱風槍?不同器件的焊接手法和加工方式?等等這些對于小白板的我頭一次接觸,基礎操作穩定才能進行調試。
學校里都是用洞洞板,和插件焊接。對操作者要求不高。實際工廠都是貼片器件,這就難度起來了。很容易溫度控制不好把芯片焊接壞了,最麻煩的是排查錯誤。
PCB的布局布線影響著電磁兼容性,很多布局布線的技巧在小小的電路板上體現出來,這些事通過經驗和教訓日積月壘獲得的。有經驗的工程師是用時間積累出來的。不斷地犯錯誤,然后規避錯誤。就是因為電子工程師的職業是年紀越大經驗越充足,這一點和中醫很像。苦逼的年輕人。
我順利的進入電子行業,如今快要度過第四個年頭了,經歷很多也成長了很多。給年輕人的建議,要去未來五年有發展的行業,扎根一個行業做滿三年。剛開始的一年只是皮毛,后面才能深入的了解項目過程,完成整個項目。多看看《資本論》,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
后記 轉行之后
經歷了三四個研發項目之后,對于產品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時也更理解了,設計開發的風險和難度真的很大。要時刻為自己打氣,讓自己保持一個向上的頭腦和一個永遠學習的盡頭。
二十一世紀,是學習的時代,有夢想就要去行動,學習能力和行動力是支持人實現結果的能力。三年的低谷要過去了,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有所裨益。
本文系sunny74999原創撰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END-
?電賽專欄?? ?
關于21年電賽,這些一定要熟悉!
關于2021年電賽的一些想法,看到就是賺到!???
「2020年電賽」電源題詳細技術方案,立即收藏!???
2020年電賽題目,命題專家權威解析!???
如何準備電賽?19年電賽經驗總結!???
電賽 | 19年全國一等獎,北航學子回憶錄(上)
電賽 | 19年全國一等獎,北航學子回憶錄(下)
「電賽分享」電源題,省一等獎!???
2019年電賽綜合測評怎么搞??國一師兄帶你終極大測評!
電賽 | 電源題軟件如何準備?
「2020年電賽」電源題詳細技術方案,立即收藏!
一年一度的電賽又到了,所以近期會寫一些關于電賽的文章,歡迎關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行,转向哪里?电子工程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山航就中国俄航等调侃信息发声明:不认同不
- 下一篇: 下月发!小米13 Ultra入网:配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