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框架
總第154篇/張俊紅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種數據分析中可以用到的分析框架:『六六法則 + SQVID法則』。這兩個法則來源于書籍『餐巾紙的背面』。
這本書號稱利用一支筆、一張紙搞定商業問題,主要靠的就是上述那兩個法則。而我們做數據分析的,其實也是在解決商業問題,所以這兩個法則也可以借鑒。
接下來就具體講一下這兩個法則。
六六法則其實就是核心解決六個問題:誰/什么、有多少、什么時候、在哪里、怎么樣、為什么。
誰/什么:明確問題的主體
有多少:量化問題的嚴重程度
什么時候:明確問題發生的時間點
在哪里:明確問題發生在哪里
怎么樣:問題是怎么樣發生的
為什么:問題為什么會發生
不管是商業決策還是日常的數據分析過程,我們都可以套用上面這六個問題。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作為一名數據分析師,你早上上班以后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打開牛x的 BI系統,或者是去數據庫導個表然后扔到你做好的 excel 模板里,再或者是去 ERP 點擊按鈕下載某個表。不管你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得到最終的報表,假設你現在已經得到了昨天的數據表現了,現在可以開始你的分析(表演)了。
我們不妨套用上述模板來分析一波,我發現成交量(誰/什么)在昨天晚上10-12點之間(什么時候)環比下降了20%(有多少),其中母嬰品類(在哪里)下降最嚴重,然后你又去看了一下母嬰品類的轉化漏斗發現主要是進來的流量變少了,后面的轉化不僅沒降反而升了(怎么樣),接下來又去研究了一番,發現昨晚9點多的時候媒體發了一條暴露某母嬰品牌不為人知的一面新聞,因為受該新聞的影響,導致大家都不敢買了(為什么)。
以上就是六六法則的一個簡單使用。有沒有感覺和 5W2H 有點像,其實很多思維框架的底層邏輯都是類似的。
SQVID 法則是幫助我們在用六六法則分析問題時,如何將每個問題都分析清楚,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表現出來。
接下來看一下 SQVID 法則中每一個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S:simple/specific ?簡單/具體
Q:qualitative/quantization ? 定性/定量
V:vision/validate ? 愿景/執行
I:individual/compare ? 個別/對比
D:delta/status ? 變化/現狀
在利用六六法則時并不是每個環節都需要用到 SQVID 法則,我們可以選擇性采用。
比如我們在分析成交量下降的時候,成交量下降了20%,這就是定量分析;成交量下降的比較嚴重,這就是定性分析。我們分析成交量下降了,是通過與昨天、上周今天對比發現下降的,這就是對比。我們本月銷量任務是10000臺,結果只完成了8000,任務完成率為80%,目標量就是愿望,實際完成量是執行情況。
以上就是關于六六法則和 SQVID 法則的一個簡單介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書詳細了解。
總結
- 上一篇: 文石快刷彩墨平板 Tab10 C 开卖:
- 下一篇: Keychron Q2 Pro 双模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