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音乐
Yann Tiersen,法國
代表作:《天使愛美麗》《再見,列寧》
??? 對于大家來說,一提到揚·蒂爾森(Yann Tiersen)想到的便是《天使愛美麗》。的確《天使愛美麗》使這位法國音樂人一夜成為世界注目的藝術家。在我看來《天使愛美麗》的導演讓·皮埃爾·熱內(Jean-Pierre Jeunet)是理解Tiersen的音樂內涵的,把他那簡單完美的生活畫面配上了Tiersen完美簡單的音樂,與其說這種結合是完美的,不如說是天分的巧遇。讓·皮埃爾·熱內在一次開車的時候聽到了Tiersen的音樂,然后便買了Tiersen的所有專輯,并決定邀請Tiersen為《天使愛美麗》制作配樂。而此時Tiersen的新專輯發行在即,無暇為整部電影作配樂,于是,Jean-Pierre Jeunet便在舊專輯挑選一些曲目,再加上Tiersen在短時間內趕工譜寫的新樂段,《天使愛美麗》于是誕生。
??? 現在大家更多的把揚·蒂爾森看作是一個配樂人,而我個人更喜歡稱之為詞曲作者。其實Tiersen的配樂作品很少的,除大家熟悉的《天使愛美麗》和《再見,列寧》以外,在早期為《Alice and Martin》和《The Dreamlife of Angels》做過配樂,但并為得到人們的注意。與其他著名藝人一樣,Tiersen個人發展也經過一個實踐,積累,鍛煉的過程。
??? 揚·蒂爾森,1970年出生在法國Brittany(布列塔尼)的Brest(布勒斯特),在很小的時候便成為當地音樂學校的一名童星,在6開始便學習鋼琴和小提琴,經過多年的訓練最終成為一名指揮家。但Tiersen對于這種正統教育方式持有一種反叛的態度。受起喜歡的Joy Divisin和The Stooges影響,在他青年時期為當地的一些朋克樂隊作吉他伴奏,同時為一些短片作配樂,還在一些戲劇作伴唱工作。1995年Tiersen出品了他的首張個人專輯《La Valse des Monstres》(《野獸的華爾茲》)初步奠定了他的音樂風格。1997年出品的《Rue Des Cascades》(《水瀑之路》)反映平平,并為得到太多的重視。1998年出品的《Le Phare》卻在法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又出品了一張電臺表演的現場專輯《Black Session》。1999年的專輯《Tout Est Calme》(《一切平靜》)更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01年的《天使愛美麗》(《Amelie From Montmartre》)為其贏得了國際聲譽。同年出品的《L'absente》(《缺席者》)顯現出一種國際化水準。2002年出品的《C’etait Ici》這套雙張現場也是十分的經典。2003年為《Good Bye Lenin! 》(《再見,列寧》)制作配樂,再次取得成功。
??? 就我個人來看,如果說《La Valse des Monstres》(《野獸的華爾茲》) 描繪的是繁華夜晚的公園和城市的歡樂與動感,那么《L'absente》(《缺席者》)則表現的是昏黃下午的憂郁與沉思。而《Rue Des Cascades》(《水瀑之路》)則是總結了以往,并為后來的音樂專輯奠定了基調和風格。Tiersen吸引人之出還在于大量真實樂器的使用,而且很多都是其一人演奏完成的,這點也讓人佩服不已。下面是其專輯中出現的一些主要樂器:pianos(鋼琴),toy piano(玩具鋼琴),clavecine(大鍵琴),vilons(小提琴),accordeon(手風琴),mandoline(曼陀鈴),carillon(鐘琴),melodean(管風琴),banjo(班卓琴)。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GISAddictor/archive/2007/06/19/789308.html
總結
- 上一篇: 花呗的24期利息计算器_花呗24期怎么算
- 下一篇: “微积分7天搞定”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