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提升幸福感
通過行為提升幸福感
數百年前,笛卡爾的二元論認為身體與精神二者是分開的,治療就如同修理機器一樣,只是關注身體,而與精神完全不相關。直到十七世紀的西方,笛卡爾的二元論思想一直都是主宰的力量。但是后來出現了一大批學者開始反駁這個觀點,著名的有:約翰·卡伯尼,赫伯特·本森、艾倫·蘭格等,這些心理學家和醫學家指出:人不能把健康單獨歸為身體,也不能單獨歸為心理,因為身體和心理緊緊相連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有助于身體健康,而身體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由此,心理學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時期,但不幸的是,現代心理學似乎陷入片面強調心理作用的泥沼,而忽視了身體對心理的影響。
一個偶然的機會,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蒂邀請沙哈爾老師來到他的家里做客。馬蒂老師家有個著名的玫瑰花園,之前沙哈爾老師只是在書中讀到過,這一次有幸能夠身臨其境,親自坐在花園中,與馬帶老師一起暢談積極心理學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沙哈爾老師也小有興致地將自己的課堂教學心得與馬蒂老師分享。
當談話進行到了一半的時候,馬蒂停了下來,問沙哈爾老師:“你是否想過,如今積極心理學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是什么?”沙哈爾老師連忙請教,同時掏出了自己的筆記本?!艾F在積極心理學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關注的地方都集中在了頸部以上。”馬蒂老師一語中的地說,“但是人們出現狀況的部位恰恰都是在頭部以下?!?/p>
馬蒂老師是積極心理學的帶頭人。當年在行為主義心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時候,他就提出了認知心理學。他的視線總是站在最前端:如今,當人們都在熱衷于研究心理學的時候,馬蒂又提出了新的觀點,認為人們應該多關注頸部以下。
沙哈爾老師提出四個行為,有助于我們提升幸福感:
體育運動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過這樣一句話,傳了兩千四百年。他說:“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彼€在古希臘山上的巖石刻了這樣的一段文字:“你想變健康嗎?你就跑步吧!你想變聰明嗎?你就跑步吧!你想變美麗嗎?你就跑步吧!”
沙哈爾老實說:“運動是一種需要,就好比每個人都需要氧氣、需要維生素、需要碳水化合物一樣?!鄙彻柪蠋熆偨Y了運動的幾點益處:
當然,運動要適度,我們可以要求一個成年人一天跑一兩公里,但如果這樣要求一個嬰兒那就有點過分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水平先定一個運動量,再逐漸增加。沙哈爾老師說展示了這樣一個圖表,縱坐標是身體和精神上的收益,橫坐標是運動量,這兩者的關系是個拋物線,中間最高,然后兩面逐漸減少。太多或太少的運動量對我們的精神和身體都不是件好事,只有適量才能獲得最佳的收益。
冥想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和行為習慣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培養良好的身形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通常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并調節呼吸,采取某些身體姿勢(比如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
根據科學實驗證明,冥想可以讓我們左腦平靜下來,讓意識聽聽右腦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腦波會自然轉成α波。當腦波呈現為α波時,想象力、創造力和靈感便會源源不絕涌出,此外對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度提升,同時身形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動的一種修心行為,如禪修、瑜伽、氣功等,但現今已經廣泛地被運用在許多心靈活動的課程中作為一名長期的冥想者,沙哈爾老師給我們列舉了冥想的四種好處:
每個人都能夠借助冥想來創造身體和心理上的奇跡,不要把它認為是什么超能力,它是心理上本來就有的東西,而且是任何人都搓手可得的東西。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冥想呢?
沙哈爾老師說,冥想的形式有很多種:瑜伽、氣功、太極;靜坐冥想、燭光冥想、移動冥想、觀呼吸冥想……無論你喜歡哪種形式,最關鍵的是要適合自己。沙哈爾老師為我們總結了各種瑜伽訓練形式的共同點:
可能有人說:“既然冥想那么好,我去喜馬拉雅山冥想吧。我要花三十年的時間,每天冥想八個小時?!逼鋵?#xff0c;我們根本不需要像苦行僧那樣自殘軀體,快速冥想照樣能給我們帶來理想的效果。沙哈爾老師說,人們每天只需要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冥想就勾了,有人做過研究,他們讓一組人每天做四十五分鐘冥想,堅持四個月,然后測量這些人的焦慮感。結果,這些人的焦慮感比沒有做過冥想的人有明顯的下降。
睡眠
以前的人睡眠時間通常在每天十個小時左右,如今,人們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9個小時,比若干年前少了很多,即便在周末時間,也只不過在每天平均7.5個小時,這是全美的平均水平。
斯坦福大學的威廉姆·丹蒙教授研究發現:“缺乏睡眠會給人帶來認知能力和身體方面的損害,其中情緒受到的影響更大。那些沒有充分睡眠的人,會經常感到不快樂,他們覺得壓抑,身體也會更虛弱,身心匹配。相反,那些睡眠充足的人則會感到更幸福、更快樂、更有生機和活力。”
那么,我們需要多少睡眠時間才算合適呢?沙哈爾老師給大家的建議是:每天睡眠時間達到八個小時。沙哈爾老師例舉了睡眠充足的好處:
撫摸與擁抱
撫摸與擁抱是身體的需要,就像是睡覺、鍛煉和人際關系一樣重要。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海拉·卡斯博士表示,人體腦下垂體后葉會分泌一種被稱為“黏合荷爾蒙”的物質,它適人之間有撫摸和擁抱的欲望,這種動作也會刺激體內修復細胞分泌一種抗衰老、抗壓抑的激素。
來自邁阿密大學的研究發現,撫摸和擁抱對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在身體健康方面,撫摸和擁有可以幫助人的免疫系統得以加強,幫助人們熬過傷痛。在心理方面,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情緒錯亂、飲食錯亂都與缺乏撫摸和擁有有一定的關系。在心理干預療法中,撫摸和擁有在70%~95%的時候都會產生作用。抑郁、焦慮都可以通過撫摸和擁抱來消除。
曾經有一個教授用猴子來做實驗,他把其中的幾只猴子從母親身邊帶走,并不給予任何的撫摸和擁抱,后來他發現這些猴子比那些在母親身邊的猴子發育慢得多,而且認知能力說道了嚴重的損害。
心理學家撒提亞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四次擁抱來存貨,八次擁抱來維持生活,十二次擁抱來成長。實驗發現,每天擁抱五次的人的幸福指數在一段時間后出現了顯著的上升,而那些沒有擁抱的人則沒有上升。
沙哈爾老師對撫摸和擁抱的重要性深信不疑,并極力將這個方法推薦給他的學生:“從現在開始,每天至少擁抱五次,當然最好是十二次?!彼f,擁抱是個雙贏的事情,當我們擁抱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擁抱我們;當我們撫摸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撫摸我們。就如同與人分享快樂一樣,我們分享它,它就會成長。
最后,沙哈爾老師提醒大家:在擁抱和撫摸他人時,我們要尊重他人,因為并非每個人在被撫摸的時候都像自己感到舒服。一些人可能會感到不安,一些人可能會感到很受用,個人的感覺不一樣,這都是正常的現象。我們懂得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我們。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beiluowuzheng/p/10525100.html
總結
- 上一篇: [BIM]案例
- 下一篇: 尾插法创建链表(C++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