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CMM
1984年,美國國防部資助建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研究所(SEI);1987年,SEI發布第一份技術報告介紹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及作為評價國防合同承包方過程成熟度的方法論;1991年,SEI發表1.0版軟件CMM(SW-CMM)。
CMM自1987年開始實施認證,現已成為軟件業權威的評估認證體系。CMM包括5個等級,共計18個過程域,52個目標,300多個關鍵實踐。
隨著人們對CMM研究的不斷深入,其他學科也結合本系統的特點,陸續推出了自己的CMM模型。例如,人力資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系統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等:
(1) SW-CMM (Software CMM) 軟件CMM
(2) SE-CMM (System Engineering CMM) 系統工程CMM
(3) SA-CMM (Software Acquisition CMM) 軟件采購CMM
(4) IPT-CMM (Integrated Product Team CMM) 集成產品群組CMM
(5) P-CMM (People CMM) 人力資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為了以示區別,國內外很多資料把CMM叫做SW-CMM。按照SEI原來的計劃,CMM的改進版本2.0應該在1997年11月完成,然后在取得版本2.0得實踐反饋意見之后,在1999年完成準CMM2.0版本。
P-CMM(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人力資源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國際權威認證機構開發的一個成熟的框架,主要用來提高一個公司吸引、開發、激勵、統籌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它為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規范地進行員工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及有效地實施員工激勵提供了一個漸進的5級模式改進之路。
圖表1:P-CMM的結構框架人力資源能力成熟度等級共分5個等級:初始級(The Initial Level)、管理級(The Managed Level)、定義級(The Defined Level)、可預測級(The Predictable Level)、優化級(The Optimizing Level);除初始級外,每一成熟等級都包含3——7個關鍵過程領域(見圖2)。每一關鍵過程領域都包含3——5個目標,每一關鍵過程領域的目標又由3——14個最佳實踐去實現。
圖表2:P-CMM的成熟度等級與關鍵過程領域 圖表3:P-CMM關鍵過程領域的主線 圖表4:P-CMM關鍵過程領域主線的關注焦點
P-CMM則為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思路和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它提供了人才資源管理水平檢驗的標準,并為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提供了階段的框架和目標。與此同時,在國際上,IBM、畢馬威(審計)、AT&T、波音、花旗銀行等數千家國際企業中得到了良好應用;在國內,華為、中興、東軟、金蝶、康佳、神州數碼、阿爾卡特等先進企業率先嘗試P-CMM,并取得巨大成績
參考:
1.P-CMM:HRM的持續改進之路 火龍果軟件
2.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CMM/220223?fr=aladdin
3.百度文庫https://wenku.baidu.com/view/3fa89bb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5.html
總結
- 上一篇: 线程池原理(非常详细)
- 下一篇: IOS开发笔记(九)——IM聊天工具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