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学习(四)——系统设计讨论
系列文章目錄
毫米波雷達學習(一)——范圍估計
毫米波雷達學習(二)——IF信號相位
毫米波雷達學習(三)——速度估計
毫米波雷達學習(四)——系統設計討論
毫米波雷達學習(五)——角度估計
文章目錄
- 系列文章目錄
- 簡介
- 回顧
- 設計一個滿足條件的幀
- 信號強度的決定性因素
簡介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力范圍估計、IF信號相位、速度估計三個部分,我們學會了使用FFT,并通過一個幀中的后續線性調頻脈沖上執行多普勒FFT。這一篇文章我們對信息進行整合,回顧距離、速度估算的信號處理流程,并設計一個發射信號滿足一下指定要求。了解雷達距離方程。
回顧
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們每一個Tc時間內采集的ADC樣本都可以存儲在矩陣的行,實現可視化,每一行都與唯一的線性調頻脈沖相對應,對每一行都執行距離FFT,結果如下圖。
注意:X軸代表距離FFT對應頻率,但是由于距離和IF頻率成比例,此處繪制為等距離軸
我們發現第三列和第八列都有物體,這是執行距離FFT,執行完之后再使用多普勒FFT,結果如下圖:
橫坐標是距離,縱坐標是速度(其實這里本來應該是與多普勒FFT對應的離散角頻率,由于離散角頻率和速度成正比,因此此處等效為速度,所以這里的速度也不是連續的,對應的是每一個速度序列),從圖上清楚地看見在第三列有兩個速度不同的物體。
這種先執行距離FFT再執行多普勒FFT的整個過程稱為2D-FFT(二維FFT)
由于FMCWRADAR實現中,每個線性調頻脈沖的ADC數據變得可用時以內聯的方式執行距離FFT,所以可以將每個線性調頻脈沖的ADC數據看作在DSP處接收,再DSP執行多普勒FFT,并將距離FFT存儲在存儲器中。所以需要確保系統存儲器容量是充足的。
設計一個滿足條件的幀
當我們獲得了距離分辨率、最大距離、速度分辨率、最大速度時
由以上公式可知,在Vmax確定的情況下,算出Tc結果。
同樣的,dres確定的時候,可以直接求出帶寬B。
知道Tc和B之后,就可以求出斜率S。
接下來一幀的持續時間僅取決于速度分辨率,也就是可以得到Tf的值了
由于實際情況沒有這么理想,達到線性調頻脈沖參數的過程要多更多步驟,例如在最大IF帶寬和所需最大距離的乘積成正比,因此,需要在斜率和最大距離之間進行權衡取舍,以及設備限制最大斜率,存儲器問題(必須存儲所有的距離FFT才能執行多普勒FFT計算)等。
信號強度的決定性因素
決定最大距離的因素有兩個,一是ADC采樣率,二是最大距離物體反射的信號強度能被雷達檢測到。
假設我們擁有一個雷達設備,它正在輸出Pt瓦的功率,由于信號擴散,功率密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也就是下面的輻射功率密度表達式。為了使得功率密度增大,一般使用更佳增益的天線。這里的GTX就是天線增益。
反射的功率表達式還需要乘以一個變量,該變量表示目標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又稱為RCS
反射與接收都要損耗,最終結果就是上式,最終功率與發射功率、發射和接收天線增益成正比,與到目標距離的四次方成反比。
但是接收器能否檢測到信號不僅僅取決于功率,還在于信噪比SNR(信號能量與噪聲能量的比率)
以下是SNR公式,不展開講解
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時間越長,噪聲越多,這也符合常識。
在接收過程中,信號是確定的,噪聲卻是隨機的,但是經過雷達的信號處理,自然包括距離FFT和多普勒FFT,有價值的信號部分會被累計,而噪聲會是一個平均值,這稱為處理增益。
存在最小SNR,SNRmin,低于這個值的都不會被雷達接收,這個值一般由設計人員自己選擇,當這個值很高時,就很難接收到噪聲信號,也會錯過部分有價值信號,反之,很容易被干擾,很難漏掉有價值信號。
當選定SNRmin的時候,就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計算雷達看到的距離。
我會堅持學習并更新,非常感謝各位的觀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毫米波雷达学习(四)——系统设计讨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在windows系统上搭建CTS测试环境
- 下一篇: G1垃圾回收器-----基本知识及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