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杨宁课堂笔记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美学原理-杨宁课堂笔记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美學是抽象,是對稱,以什么標準去評判美是一個思考本質的過程。 阿奎那:美,通過感官(視覺聽覺)使人愉悅。是形式,不涉及內容。美的三要素:整一,比例和諧,色彩鮮明。美和善有區別, 盧梭:崇尚自然美,所有人工的都是不美的。(人用鐵絲拗植物,其實并不是人工審美,起源是為了模仿自然,模仿它被雷劈被動物踩還頑強生長)對自然的美沒有欲望,對人的美是帶有欲望的。(所以模特的意義不能是主體,會讓注意力改變,模特只是為了讓人不反感) 狄德羅:效應,東西要賣配套。不是你在買東西,而是東西在定義你,建構你;人沒有客觀的標準,他只會比較,不論在買東西還是擇偶。美在關系:樓房年輕人喜歡浪漫,中年人喜歡跟財有關,老年人喜歡跟長壽有關。 康德:美感無利害,快感有功利性。美無利害而生愉悅,無概念而有普遍性,意思是并非對我有用了,跟我有功利關系了我才覺得美,而是沒有功利關系,我對他沒有欲望,我還覺得他美,那才是真美。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有普遍性,符合先驗選擇,大家估計都覺得美,大家有審美共同感。康德不認為人能看到本質,人只是認知到自己可以認知的東西,離不開時間空間,脫離了認知能力范圍,人無法認知,更不要提本質。所以康德之后人們不再討論美學本質是什么,只是討論我們如何認知美的。從心理學,從社會。 弗洛伊德:藝術創作是本能的發泄。觀眾幻想自己是角色。就像爽文大家愛看,所以我的創作也要滿足目標粉絲的發泄欲望。 美感是本能釋放的快感。藝術是替代性的滿足。 榮格:偉大的作品呈現集體無意識。個人的東西呈現太多無法成為偉大的作品。所以拍的東西要有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由遺傳力量形成的心理傾向,普遍的,每個人都有,是一種原始意念,人格面具(扮演多個角色),阿尼瑪,阿尼姆斯,陰影(原始欲望),自性(人格組合),寫出這些共鳴,就是偉大作品。 美學拓寬了認知邊界,我們不要呆在認知舒適圈里。還能這樣想,而不是:你怎么能這樣想。 美感是通過移情,移到外物那里,感受到的情感。比如人把感情投射到樹木,好像樹木也有了人的感情。本質還是人的自戀。粉絲從明星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為了我自己,我要無條件地支持你。 你喜歡動物么,不是,你喜歡動物像人時的樣子,你本質還是喜歡人。 藝術作品是各種力的相互作用。價值水平由各種力的配置決定??档聼o目的的合目的性,格式塔性也是認為滿足心理的預期就是美 文化霸權,讓大家認為社會本就該這樣,這種意識形態就占據了主流,那么革命才能成功。我的產品營造出社會本就該這樣的觀念,我的產品才能大賣。 拉康:自我的形成是他人的建構,廣告的召喚并不是說買了我你會獲得什么使用價值,而是買了我,你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什么品味的人。當今時代的廣告宣傳,不再是對商品的使用價值進行宣傳,更多的是商品的附加價值,而附加價值就是建構你關于我應該是什么樣的人的一種想象。 建立一種趣味,這是最高級的,大家像我看齊。女排電影表達的是集體主義不如鮮活的個人重要。鮮活的個人。 對審美的評價是從兩三套甚至更多角度去思考的,不能靠一套標準打天下。現在學了哲學,心理,社會三種。 影響本該如此審美的三個觀念,階級,性別,種族。他們分別代表了人天生的特定審美趣味 人吃飽了要求偶,就要讓自己顯得和別人不一樣,一種是變成強者,可以定標準,一種是向強者靠攏,看起來像個強者。審美被少數精英決定。 價格提高能滿足炫耀性消費,這針對不從事生產性勞動的有閑階級而言。禮儀修養學識,能顯示自己不一樣。 審美會被金錢價值影響。花鳥蟲魚市場,越是難養的嬌弱的越貴,越是好養的越便宜。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認為一個事物價值高,往往因為它難。 區隔社會越來越多靠文化資本。審美趣味不僅是審美,更多的是階級區隔。通過特定的審美趣味確定我是這個階級的人。所以審美本身沒有天然的高低區分,只有天然的階級。因為階級,審美才有了高低區分。工人階級,實用為主。中產階層,文藝青年,模仿上層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上層階級,觀念解讀藝術作品。 馬爾科賽,異化,人在勞動時本來有種成就感,但生產的東西不屬于自己,因此勞動變成負擔,人變成工具人。極權通過創造溫柔鄉使人喪失斗志,進而失去自由。 通過傳媒制造虛假需求,我不需要調查市場的需求,不需要調查人的需求,我要告訴你你需要什么,我造出這個產品,你要把你手上的垃圾扔掉,買我這個。 所有的文化工業都是對制度的維護。藝術已經變味了。 悲劇是模仿比我們好的人,喜劇模仿比我們壞的人。 高低趣味都能欣賞,試圖欣賞不同事物,擴大欣賞領域,擴大接受范圍,這樣的審美趣味才是高的。 黑格爾,藝術最終要上升到宗教,上升到哲學。藝術品變成大眾娛樂對象時,其價值不由藝術品本身決定,而由市場決定。有故事的藝術品價值更高。 審美生活化,使審美等級瓦解了。人們注重生活質量,從而感到自由,平等。 消費的是商品的符號價值,買了會成為什么樣社會地位的人。跟前面一樣建構需求。大眾傳媒也推動消費,廣告去建構。也許我得總結下知名經典廣告。廣告常呈現直觀感覺,讓你覺得你曾經擁有。傳媒展現比自己強的人在干什么,然后會產生各種焦慮,想改造自己,總是處在跟別人的比較之中,為了貼近強者就會花錢。 符號消費,本質上是在消費你的審美觀。使用價值都一樣,為感覺買了單。 模仿在藝術上已經過時了。 學審美:從多種視野看待同一事物的能力,這樣才能不被多重表象迷惑。一個能發現美的社會,才是一個有希望的社會。 只從一個角度看待事物,所有理由都是從同一個體系出發,這個體系里你是對的,但忽略了這個世界還有不同的參照體系。用一條理論評判外在事物的人,與其說他在衡量外在,不如說他是在求得一種認同,試圖通過表達把自己的審美理念合理化,這是種極為自戀的方式。 在生活的瑣碎中,在功利性的生活中,一定要為自己心里留下一塊空間,這塊空間是美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美学原理-杨宁课堂笔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优先队列】
- 下一篇: CSU -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