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赵襄子为何能灭掉代国?先用美人计麻痹代王,再设鸿门宴击杀代王
原標題:趙襄子為何能滅掉代國?先用美人計麻痹代王,再設鴻門宴擊殺代王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人們常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墒聦嵣希怨乓詠?,政治不過是戰爭的產物。在春秋戰國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謀略與武力往往并重,決定一個國家興衰存亡的,不僅是武將的勇猛,謀士的智謀也至關重要。那么,趙襄子究竟是如何用計謀奪取代國,又取得了怎樣的戰略收益?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爭奪代國,實現趙氏夢想
公元前453年,晉文公駕崩,其子晉出公繼位。三年后,晉國正式分裂為三家,韓、趙、魏三家開始稱霸。此時的趙氏,早有意占領代國。
代國,位于今山西大同及河北蔚縣一帶,是商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之一。那里盛產優質戰馬,對軍事力量的增強大有裨益。此外,代國還擁有極佳的戰略位置。它與趙氏發祥地晉陽和新興都城邯鄲遙遙相望,形成三角形之勢,有利于統治。
趙氏先祖居住在晉陽,后來遷都邯鄲。晉陽是趙氏的故里,那里曾兩次挽救趙氏于滅亡的邊緣。邯鄲則是趙氏經過多次遷都最后選擇的國都。占領代國,無疑能鞏固邯鄲的戰略地位,也使趙氏形成穩固的三角布局。
趙襄子的父親趙簡子在世時,就夢想能占領代國。臨終前,他囑咐趙襄子務必實現這個心愿。趙襄子剛剛結束父喪,就登上常山觀察代國的地勢,思索奪取之策。
他渴望能不流血占領代國。于是派人前往代國調查,打探到代王有好色的軟肋。趙襄子眼前一亮,終于找到了打開局面的鑰匙。
二、姐姐的獻身,代王放松警惕
趙襄子決定送自己的親姐姐過去。他讓姐姐嫁給代王,借此麻痹對方,令代王對趙氏沒有戒心。
趙襄子的這個決定,對當時的姐姐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犧牲。在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常常被當作政治聯姻的工具。趙襄子為達成目標,不惜讓親姐出閣他國,這在當時也屬常見手段。
代王收到美人,欣喜若狂。中原女子的姿色,又怎能和北方女子相比?代王對趙襄子這個小舅子更加親近,頻頻示好。
趙襄子也不斷示弱,扮作一個溫順無害的好弟弟,進一步取得代王的信任。代王完全放松了對趙襄子的戒心,栽入了他悉心設置的局中。
三、鴻門宴,設計擊斃代王
幾年過去,兩國關系漸趨熱絡。趙襄子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出擊了。他設計請代王赴宴,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由此誕生。
前687年冬,齊國田常伐鴻門(今河北鴻溝),大敗趙軍。后世借用“鴻門”來比喻重大的政治陰謀。趙襄子設宴的地點就叫鴻門,目的就是鏟除代王,奪取代國。
酒宴之日,代王渾然不覺權謀,只以為兩國關系更上一層樓。他高高興興前往赴宴,品嘗珍饈美酒,觀賞歌舞。漸漸醉意上頭,舉杯尋歡。
這竟是他在人世最后的歡樂。趙襄子給手下使了個眼色。侍從端著金斗走上前,假意要為代王斟酒,猛地一擊向代王頭部!
代王應聲倒地,血漿迸濺,當場斃命。
趙襄子得手后,很快占領了無主的代國。通過詭計取得了這片戰略要地。
四、三角之勢牢固,趙國基業定
代國被滅后,成為趙氏穩固邯鄲、連接晉陽的橋梁。這片土地為趙國日后發展提供了雄厚基礎。
后人曹植曾寫下“仰彼朔風,用懷魏都;愿騁代馬,倐忽北徂”的詩句,贊美代馬的駿速輕盈。代馬高大威猛,成為趙國軍事力量的有力后盾。
取得代馬這一戰略資源,使趙氏在三晉爭霸中處于優勢。正如《史記·六國年表》所說:“于是趙北有代,南并知氏,強于韓、魏?!?/p>
趙襄子用計奪取代國,錦上添花地圓了趙氏的野心。代國被吞并后,趙國版圖不斷擴大,國力日漸強盛,最終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
商周以來的小諸侯,就此在歷史長河中消失。它成為趙氏崛起的踏腳石,也成為趙國穩固統治的戰略要地。
五、后人無法考證,趙襄子滅代的番外史記
趙襄子設計殺害代王,奪取代國的故事廣為后人所知。但我們無法考證的,還有一些跌宕起伏的番外史記。
比如,趙襄子的親姐在代國嫁作王后,過上了怎樣的生活?她對弟弟設下死局有何看法?兩國君王之間是否也產生了真摯感情?這一切已然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還有,代王臨終前是否也意識到落入圈套?他對小舅子莫大的信任是否讓自己有一絲后悔?王室血脈的消亡是否使他心中不甘?我們無法得知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種種疑問成為歷史的謎。時過境遷,朝代更迭,我們只能從殘存的記載中,總結先人的經驗教訓。如何在亂世求生存,需要足夠的膽識和手段。借古鑒今,汲取歷史智慧,這這就是我們研讀歷史的意義所在。
六、代王被擊斃,趙襄子得償所愿
酒宴上,代王應聲倒地,他曾經高高在上的頭顱此刻粉身碎骨。熱血濺射,猩紅一片。曾幾何時,他還沉醉在酒精和歌舞帶來的愉悅中,哪里知道死神就在身邊!
代王在最后時刻,是否也體會到死亡的逼近?他眼中的驚恐和絕望又是何等?這一切只有親歷者才能說得清。
可以想見,他定是后悔自己過于輕信小舅子,大意失去戒心。然而悔恨已無濟于事,命運的車輪無情碾過,他再也無力阻止。
趙襄子在得知噩耗的一剎那,內心是否也閃過一絲不忍?畢竟眼前死去的,還是自己多年相處的親舅。然而身為政治家,更要顧全大局,代王的死對趙氏的稱霸之路無疑是一大助力。
此時此刻,趙襄子的內心定是五味雜陳。眼看著心血悉數收獲,他又要如何掩飾內心的喜悅?步步為營的布局終于結束,代國輕輕落入掌中。趙襄子此生最大的心愿,就這樣實現了。
七、姐姐的犧牲,兩難的處境
對趙襄子的親姐而言,代王的死也必定掀起了心中萬丈波瀾。
她本是被弟弟設計嫁到代國,目的就是降低敵對勢力的戒心。如今代王被害,她作為王后的身份尷尬無比。心愛的丈夫死在弟弟設下的政治詭計中,她的內心無疑痛苦不已。
可作為趙國公主,她更要顧全大局。所以最終只能接受這個現實,成全趙襄子的偉業。
姐姐付出了巨大犧牲,才換來趙氏一統河山的契機。她又是否會怨恨弟弟的決斷,埋怨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些只有當事人才能道出真相。
無獨有偶,這與后世的楊貴妃成全唐玄宗,楊玉環成全史可法如出一轍。為了家國大業,個人命運往往是可以犧牲的。
八、代國覆滅,百姓涂炭
鴻門宴上,代王被殺,王室血統就此斷送。數十萬代國百姓在一夕之間失去君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他們也許并不理解趙襄子的野心和布局,更不明白王室何以突然覆滅。朝夕之間,生活發生巨變,他們要面對來自異族的統治和融合。
我們無法得知,那些曾經的代國子民是怎樣活過這個艱難時期的。新王朝的到來是否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困苦?失去故土和自由,他們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去適應和反抗?
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代國的淪亡,奪去了一個民族講述自身歷史的權利。百姓的疾苦和奮斗,很難流傳于史冊。我們只能想象他們經歷的巨變與苦痛。
九、晉國分裂,三家霸業爭鋒相對
晉國的分裂,使河東地區陷入動蕩。三家門閥為爭霸中原,你爭我奪,勾心斗角。趙襄子滅代,為趙家一統中原積累了實力。
韓威子看到趙氏坐大,心生嫉妒。他也想效仿趙襄子的策略,先聯姻,再找機會吞并另一支。于是威子先后和魏斯、魏犨聯姻,意圖分化魏晉關系。
趙襄子滅代的成功也讓魏氏意識到危機。為應對趙韓聯手的局面,魏襄子聯合齊國,形成魏齊聯盟。
三家鼎足之勢對峙多年。期間,韓魏聯手,幾乎滅了趙國。好在趙國靠晉陽之固得以茍延殘喘。后來,三家又反目成仇。這就是晉國分裂后,三家你爭我奪的局面。
最終,秦國崛起,三家沒能真正一統中原。但趙襄子滅代的布局,確實使趙國在這場爭霸中更加強大。代地的戰略價值,也在戰國戰爭中充分顯現。
十、秦國崛起,三晉落幕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晉國三家最終都沒有逃脫被并吞的命運。秦朝規定全國實行郡縣制,廢除三家諸侯的封建制度。
從春秋到戰國,晉國經歷分裂與合并的過程。這期間,三家你爭我奪,連番兼并和戰爭使百姓涂炭。諸侯們明爭暗斗,而秦國則是真正受益者。
秦國早年一直位居西戎,不被中原諸侯看重。后來采取變法圖強的方式,國力大增。秦穆公時期,實行連橫聯縱的策略。到秦孝公時,西戎六國之地,奠定霸業。
秦國之強大,也源自其在地緣政治上的巨大優勢。它擁有崤函天險,控制六國要道。趁諸侯內耗之機,最終完成了對各國的兼并。占領戰略要地和獲得優質軍馬,對秦國實力的增強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當年趙襄子滅代的布局,恰恰也利用了地緣政治優勢。代國盛產良馬,又連接趙國二大都城。代地淪陷后,馬匹資源直接進入趙國軍隊。這無疑大大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是趙氏崛起的重要素。
趙襄子運籌帷幄,以姐姐和親王,最終達成心愿。這是政治家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寫照。也讓我們看到,在亂世爭霸的年代,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多么脆弱。
結語
歷史的車輪不因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覆滅而停滯。每一個朝代和政權的更替,都踩在前人血淚混雜的廢墟之上。代國的消亡,為趙國奠定基業。趙國的滅亡,又成就了秦朝帝國。
今人研讀歷史,不能僅囿于故事和細節。更要反思歷史發展的規律,汲取先人的智慧。唯有明鑒往事,才能對當今社會有更深的認識。歷史并不只是昨日那已逝的華章,也有對今日現實的深刻啟示。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赵襄子为何能灭掉代国?先用美人计麻痹代王,再设鸿门宴击杀代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理性分析香港虚拟主机
- 下一篇: 瞬间让人泪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