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中烦恼生起时如何解决?
煩惱,是輪回因果鏈上的第三個環節,主要指貪嗔癡慢疑。之前我們已經講過,斷除煩惱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對治,一種是根除。
對于我們凡夫而言,目前能做到的只是“對治”,無法做到“根除”。“根除”是登地以上的菩薩、圣者才能做到。從小乘的角度來說,破除我執、證悟無我之后,煩惱才能根除。而五毒煩惱如果徹底斷除,也就切斷了因果鏈,我們再也不會在輪回中流轉了。
想要斷除煩惱,我們先要明白煩惱是怎么產生的。
煩惱產生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煩惱的對象出現。
第二,非理作意。
第三,煩惱的種子。
我們先從嗔恨談起,當嗔恨產生之時,該以什么方法對治呢?
首先,要祈禱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總和。我們祈禱的目的,是祈求觀音菩薩的加持,幫助我們斷除心中的嗔恨。
其次,要轉變我們的心態。嗔恨的產生,必然是基于某一個對象的。我們心中認為這個對象是仇人、敵人,令我們厭惡的人,有了這種認知從而產生嗔恨。所以我們要努力扭轉這種心態,改變認知,轉而認為對象是親切的人、喜歡的人,以及有恩于我們的人等。或者,我們可以仔細地在心中分析一下:嗔恨的對象究竟是什么?
舉個例子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有人拿木棍打了我們,因此我們對這個人產生了強烈的嗔恨。
這時寂天菩薩問我們說:“如果是因為被打而恨這個人,為什么不恨那根木棍?”我們或許會回答說:“木棍是無辜的,它是由人支配的啊!”按照同樣道理,我們接著往下想會知道:那人也是無辜的,他是受心中的煩惱所支配,所以我們既不應該恨木棍,也不能恨那個人,而是應該恨那個人心中的煩惱。再繼續分析:煩惱是我執所造成,所以我們更應該恨我執;而我執又是無明造成的……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恨什么呢?如此分析下來不難發現,其實并沒有一個獨立的人和事物傷害了我們,每一個環節都是依靠因緣產生的,這些因緣的合和最終導致我們被打。
以這種方式來思考和分析問題,我們心中的嗔恨就會減輕很多。而且還會發現,對方其實也很可憐,也是因為被無明、我執、煩惱所控制才做出傷害我們的事情。正如寂天菩薩所說:“這時,應該對傷害我們的對象生起慈悲心。即使慈悲心難以產生,對他的嗔恨也是不合理的,因為他心中的煩惱異常強烈,他甚至無法避免傷害自己,又怎么會不傷害我們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對傷害我們的對象生起慈悲心。《入菩薩行論》的忍辱品當中,對于如何斷除嗔恨講得非常好,非常詳細,建議大家去仔細閱讀揣摩。
貪欲產生的時候,同樣需要具備對境、非理作意、貪欲的種子這三個條件。
比如,當我們看到美味的食物時會產生食欲,而食欲也是一種貪欲。如果食物不出現,我們心中貪欲的種子是不會發芽的。但由于我們以前吃過這種食物,留下了美味的記憶,所以一見到它,就回想起它的味道,這個過程叫做非理作意。非理作意會進一步推動食欲的產生。我們心中的財欲、色欲等等,都是和食欲有著同樣的道理。
在修行中,最大的障礙是色欲。雖然貪財也是很大的障礙,但最主要的障礙仍然是貪色,也就是男女間的欲望、情感上的欲望。色欲產生之時,必須要修持不凈觀來斷除。
何謂不凈觀?人的身體里具有三十六種不凈物,從眼、耳、鼻等器官流出很多臟東西,人一旦死去,尸體就會變臭、腐爛。如果我們對這些事實認真地加以分析,色欲定會得以控制。試想一下,不論是多么迷人的女子,終不過是被一副皮囊包裹而已,皮囊里面充滿了各種骯臟的東西,不管噴多少香水、戴多少珠寶、穿多少名貴的衣裝都無濟于事。
除了修持不凈觀之外,還有一種觀想的方法,就是將引起色欲的對象觀想成一具骷髏,就像在墳墓里的骷髏一樣。如果能進行這種觀想,色欲自然無法產生。這也是有些修行者會到墓地去修行的原因。
修行者在墓地修行是因為:第一,在墓地里容易生起出離心;第二,容易修持不凈觀。
男女間的貪欲被禁錮以后,財欲等其他貪欲就相對容易解決了。
我們繼續來看看,愚癡產生的時候,又有怎樣的對治之法?
對治愚癡,須要用觀察十二因緣的方法:生從哪里來?死從哪里來?病從哪里來?老從哪里來……如此一直推到十二因緣的第一個——無明。
十二因緣是內緣起,還有一種是外緣起。譬如一粒種子的發芽、開花等,就是屬于外緣起。以內、外緣起為出發點來理解萬法的來源與變化,通達之后,我們的愚癡就不會那么強烈了。
除此以外,當我慢產生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虔敬心,或是磕大頭,或是在人群中保持低調等方法來對治。
當忌妒產生的時候,可以盡力去隨喜他人的功德,用心中真實且強烈的隨喜來進行對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当心中烦恼生起时如何解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心灵法则,给予和接收
- 下一篇: 忍不了痛苦 就见不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