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计算机中考操作题,2017山西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发布
一、2017年山西省中考物理命題依據(jù)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2017年山西中考物理試題的唯一命題依據(jù).
二、2017年山西省中考物理命題原則
1. 總原則
(1)內(nèi)容:強化學科核心內(nèi)容,弱化枝端末節(jié)內(nèi)容.
(2)結構:強化良好結構的知識,弱化零散的知識.
(3)測查能力層次:強化概念、原理的理解與應用,及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弱化單純的事實和內(nèi)容記憶.
(4)測查角度:強化學生理解了哪些,弱化不理解哪些.
2. 一些具體原則
(1)依據(jù)課標,遵守約定;
(2)重點知識重點考,一般知識輪流考;
(3)不過分追求覆蓋率;
(4)難度應在合理區(qū)間(0.60 ~ 0.70);
(5)開放題占10%左右;
(6)探究題情景不受教材約束,主要考方法;
(7)要有一定量的過程題;
(8)試題應聯(lián)系生活、科技、社會熱點;
(9)體現(xiàn)安全教育、生命意識(安全用電必須考).
三、山西省中考依據(jù)課標重點考查的重點知識
1. 4個理解層次
(1)通過實驗,理解密度,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2)通過實驗,理解壓強;(3)理解歐姆定律;(4)結合實例理解電功和電功率.
2. 2個約定
(1)電路約定、用電器個數(shù)及類型約定、知識要求程度約定.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以考到“理解”層次.
3. 11個認識層次
(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chǎn)生和傳播條件.
(2)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3)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4)通過實驗,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5)通過光束從空氣射入水中的實驗,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特點.
(6)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
(7)通過實驗,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
(8)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9)從能量的轉化和轉移的角度認識效率.
(10)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11)通過實驗認識磁場.
四、山西省中考頂層設計依據(jù)課標圍繞六個維度
1. 加大“活動建議”的考查力度
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包含五大類(35個):①觀看、觀察類(7個);②調(diào)查類(12個);③設計類(設計方案、設計實驗)(4個);④制作類(5個);⑤研究討論類(7個).
2. 繼續(xù)加大開放探究的考查力度
強化開放探究,關注過程方法.開放探究題有三個特點:(1)開放的多元化:條件開放、過程開放(設問開放)、結論開放;(2)要開放與探究,就必須打破學科界限,就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3)選擇題的考查也可以開放.
3. 著力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閱讀題的選材比較廣泛,它不僅包含科普知識、電器銘牌、附錄的閱讀,還包括大量的插圖、圖表、數(shù)據(jù)等非文字性閱讀.復習中要引導學生閱讀科普知識,了解科學家的成長經(jīng)歷,關注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的推動作用.
4. 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是山西中考不變的宗旨
試題的命制更加突出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減少死記硬背,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基本理念,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能力與品質(zhì).
5. 試題命制合理借鑒PISA測試理念
國際PISA測試重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活動,即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PISA及其主要特點的分析,對中考試題的命制和評價制度的改革都有借鑒意義.
6. 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成果
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交流、共享能力,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在試卷中滲透這一理念:一種是依附型的,主要在其他試題中間接滲透相關理念,一般以評價為主;另一種是專設答題,一般以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主要突破點.
五、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物理學業(yè)考試需要強化的三個方面
1. 科學思維中的“模型構建”
物理模型是一種理想化模型,根據(jù)所研究的物理問題需要,把影響事物的各個物理因素加以分析,忽略與問題無關或影響較小的因素,突出對問題作用較大的主要因素,抽象出來的一種簡單、近似、直觀的模型.
考慮一:“模型構建”的思維過程試題示例:
①研究平靜水面產(chǎn)生的反射現(xiàn)象時,忽略的次要因素鏡面材質(zhì),突出的主要因素能發(fā)生鏡面反射,可以將水面看成平面鏡.
② 物理學中常用光線來表示一束光.光線表示了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忽略了光的亮度、色彩(寫出一條即可)等其他性質(zhì).
③打開的汽車后備箱蓋,它被液壓桿支撐.關箱蓋時,我們忽略掉后備箱的形狀等次要因素,抓住可以繞固定點O轉動的主要因素,它可看作一個杠桿.
考慮二:模型知識的考查試題示例(山西考查可能性較低):
在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物理模型進行研究的是( B C )
A. 建立速度概念
B. 研究光的直線傳播
C. 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D. 分析物體的質(zhì)量
考慮三:構建模型解決實際問題試題示例:
像魚類生活在水里一樣,我們?nèi)祟惿钤诘厍虼髿獾牡撞?#xff0c;并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你能估算出地球周圍大氣的總質(zhì)量嗎?
模型一:密度模型ρ=m/V
模型二:壓強模型p=F/S,F=G,G=mg.
2. 科學思維中的“質(zhì)疑和創(chuàng)新”
質(zhì)疑:不要迷信權威和多數(shù),用證據(jù),提出疑問,請人解答,敢于質(zhì)疑,也許你的判斷才是真理.正所謂“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人類前進的過程中,批判和質(zhì)疑起著無可置疑的推動作用.
創(chuàng)新:改進或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huán)境,并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質(zhì)疑與創(chuàng)新”試題示例:
①小明看到某參考書的熔點表中“干冰的熔點是-580℃,而人類已知的最低溫度是-273.15℃……”你認為書上的印刷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的,支持你的觀點的證據(jù)是人類已知的最低溫度是-273.15℃.
② 一名登山運動員登上喜馬拉雅山歸來,宣稱在山上見到了“雪怪”,并在山上當場從外衣口袋里掏出鋼筆,迅速畫下了“雪怪”的圖像.從物理學的角度判斷這名運動員有(選填“有”或“沒有”)說謊,支持你的觀點的證據(jù)是山上溫度很低(或低于0℃),鋼筆中的墨水已凝固,無法畫出雪怪的圖像.假如你攀登喜馬拉雅山,并在山上發(fā)現(xiàn)“雪怪”,如何記錄雪怪的圖像:使用鉛筆.
③一個寒冷的冬天,天空飄著鵝毛大雪,一個人跌跌撞撞地跑進警察局,他的敘述是這樣的:我和朋友正在屋子里圍著火爐聊天,一個帶眼鏡的持槍男子破門而入,迅速瞄準我的朋友開槍并轉身逃跑了.由于前后時間太短,并且作案人還帶著眼鏡,我沒留下任何作案人的信息.警察冷冷一笑:“你一定在報假案”.同學們,你能從物理學的角度說出警察判斷這個人報假警的依據(jù)嗎?
答:圍著火爐,說明室內(nèi)很暖和,當帶著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闖入溫暖的室內(nèi)時,室內(nèi)水蒸氣遇到冷的鏡片液化,眼鏡上會立刻蒙上一層水霧,不可能迅速瞄準開槍并轉身逃跑.
3. 應用“物理觀念”解決問題
形成經(jīng)典物理的物質(zhì)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并且能用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具有現(xiàn)代物理的物質(zhì)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圖景.
“物理觀念”應用舉例:
經(jīng)典物質(zhì)觀:物質(zhì)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電子組成的,而且微觀物質(zhì)的運動軌跡可以確定;
現(xiàn)代物質(zhì)觀:原子和電子可以進行再分割,微觀物質(zhì)的運動軌跡,比如電子等,不可以準確確定.
六、考生在中考時失分的主要因素
1. 閱讀量和閱讀能力不夠,考生從試題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2. 知識理解的深度不夠,對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實認識不全面,對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
3. 獨立思考能力欠缺,獨立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歸納、推理與判斷、抽象與概括等思維與論證能力不足.
4. 書面表達能力欠缺.
5. 知識結構、方法體系殘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山西计算机中考操作题,2017山西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发布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RM系统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 下一篇: python大数据搜索_【大数据搜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