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之间的相处之道
親戚之間的相處之道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1、親戚之間的相處之道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與親戚的相處,而把重心放在了與朋友的交際上。實際上,自古以來,就有親屬之間血濃于水的說法。所以做親戚的要多走動。作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要互相幫助,畢竟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平常過年過節也要送去祝福。雖然大家可能因為距離原因,五湖四海無法常常相聚,但是將祝福送到也是一件好事。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親戚之間的相處之道的全部介紹了,希望大家都能與自己的親戚和睦相處。
2、什么是夫妻相處之道
所謂的夫妻相處之道,所說的是在夫妻相處的過程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包括了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以及相互信任。這些東西能夠使得夫妻在相處的過程之中減少矛盾的產生,夫妻關系更加的和諧。
夫妻之間的尊重,不僅要尊重對方的隱私,還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只有先尊重了對方,對方才能夠夠尊重你。夫妻間的包容,是要包容對方的不觸及原則的一些缺點,如果太過于斤斤計較,那么雙方的壓力都會非常大。夫妻間的信任,也是夫妻間最基本的東西,如果不相互信任,那么雙方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壓力。
3、大學之道的道
道:方法,真理。
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德之人講習的學問道理,在于發揚人們天賦的善良美德;在于革除舊習,勉做新人;在于歸宿到才德完美無缺的最高境界。
“大學之道”是儒學經典《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 “四書”之首。 朱熹又認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本子有錯亂,便把它重新編排了一番,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其中“經”一章,是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 “經”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樣一編排,便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學》版本。
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的意思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是在《孟子》當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當中出現的一個句子,那么“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當中的“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實際上,“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當中的“畔”的意思是背叛,是一個通假字,通“叛”。“寡助之至,親戚畔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幫助他的人是很少的,即使是兄弟骨肉,也會選擇背叛他。這句話表示的實際意義是如果君主不能夠得人心,做事情有違天道,就算是身邊的親人也是會離開他、背叛他。
5、大學之道家庭經營和國家治理之間
《大學之道)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齊家、洽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娃”,并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本文第一段闡明“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從“知止”到“能得”,“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果。這告訴人們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終,要知道事物發展的規律。第二段從明德修身和治國理政方面層層推進,最終推到人要學習并掌握知識、明白事理、修身養性、培養道德情操。這段話強調通是學習知識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養自己的品性,仁德修養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也是關鍵。本文闡述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將“大學之道”闡述得非常透徹。
6、大學之道的道怎么解釋
《大學》之道,是實現“大”的道路、規律、根本、依憑,它天然的與大的境界、大的體量、大的格局、大的目標相適應。
一個動物,它只要努力去滿足自己的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就行,它也是走在了自己的道上。但是一個人,作為萬物之靈和人類社會的一份子,擁有了情感和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需求,所以人需要管理很多事物和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并籍此來滿足自己相應的需求。所以人道,已經不局限于用來滿足個體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個體更高層次的需求。
《大學》給我們描述了實現各種人生小目標的必由之路,給我們描述了增大個人境界、個體體量、人生格局的必由之路,并最終給我們描述了實現治國平天下終極理想的必由之路。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明德的最終對象是天下;“大學之道在親民”,親民之所以不是親人,是因為親民的主體是大人;“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至善是至高無上的境界。所以,大學之道,不局限于衣食住行,更在于修齊治平。
7、美國的節水之道
美國家庭節約用水功不可沒向市場推行節水產品一百年前,美國人均每天消費生活用水10加侖(每加侖約3.8升),現在是100加侖,而且人口增長對水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加。美國家庭用水和污水處理花費為年均474美元,按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計算,在所有發達國家中是最低的,其中,美國家庭節約用水功不可沒。美國家庭用水主要有三大塊,包括衛浴用水、洗衣用水和廚房用水,其中衛浴和洗衣占到約2/3。
此外,滲漏浪費比較嚴重,約占14%。家庭如何節約用水?美國環保署從改變不良用水習慣和使用節水產品著手提出措施,考慮到家庭用水的各個環節。節水的大原則包括:不用水的時候勿讓水空流;自來水管道系統有任何滲漏要及時修理,減少浪費。
美國環保署提醒大眾:勿開著水龍頭刮胡子和刷牙;盡量縮短淋浴時間;打肥皂和抹香波的時候關上水龍頭;勿把馬桶當成垃圾桶;盆浴時浴缸半滿就可以了。廚房節水的辦法有:把水果和蔬菜放在盆里洗;勿用水解凍食品;洗碗機滿負荷使用,并根據負荷調整水量;用手洗碗時,在洗滌槽內充水漂洗。環保署還指出,洗衣機滿負荷使用時用水最省,另外要根據衣服多少調節水量。
美國環保署目前正在推行節水產品市場促進計劃。其目的是通過推廣使用節水產品減少耗水量,提高消費者關心產品節水性能的意識,改變購買習慣,幫助消費者甄選產品,保證產品質量同時促進產品革新。家用節水產品主要類型是水龍頭、淋浴噴頭、馬桶和洗衣機。
美國國會1992年立法要求所有在美國出售的馬桶必須達到一次耗水量不超過1.6加侖的標準。目前,美國制造的淋浴噴頭要求每分鐘水流量不超過2.5加侖。在美國已很普遍的滾筒洗衣機是美國家庭洗衣節水的推薦產品。
8、大學之道的解釋
大學之道就是大仁之道,君子之道,主要培養人的君子人格,具有智仁勇品格,擔當精神,認同自己與天地并列三才,與天地參化育萬物,讓萬物各盡其性,各享其命,天下文明。
“大學之道”是儒學經典《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 “四書”之首。 朱熹又認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本子有錯亂,便把它重新編排了一番,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其中“經”一章,是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 “經”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樣一編排,便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學》版本。
9、大學之道的理解
《大學之道》的理解: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發揚自身的德行,造福社會),在親民(親通新,啟發民智),在止于至善(可以理解為追求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為立足于追求美好)。
大學之道講述的就是如何做到這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別為格物(研究事物的極限或者邊界,了解事物的全貌)、致知(弄清事物的本末即來龍去脈,知道一件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誠意(因為致知了,所以取巧、僥幸等心理沒了,去偽存真,做事情會越來越誠于本意和初心)、正心(逐漸摒除忿懥、好樂、恐懼、憂患之心)、修身(心正了,各種偏執成見就少了,不會因為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而蒙蔽雙眼,影響對事物的準確判斷)、齊家(正心、修身之后可以齊家,家如小國,家都治不好,不可以治國)、治國以及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后面幾個就離我們比較遠,所以君子需立下追尋美好的初心,通過學習(格物致知),不斷的正心修身,以此為本,漸至齊家、治國、明明德于天下。
10、大學之道的意思
大學之道的意思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原文節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翻譯: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于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 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 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11、商業姚明的賺錢之道
小巨人姚明近年在NBA球場上縱橫馳騁的同時,也不斷嘗試著商業上的投資。姚餐廳、巨鯨音樂網、加州健身姚明運動館等無疑將姚明在賽場外的商業價值發揮到了極致。開餐廳,一只北京烤鴨34美元YaoRestaurantBar,這是以姚明名字命名的姚餐廳,目前只有休斯敦才能見到。
這是姚明的第一個實業投資項目,耗資100多萬美元。算上餐廳和酒吧,整個餐廳面積大約在1000平方米左右,可以同時容納440人就餐。姚餐廳的主要食譜以上海菜和川揚菜為基礎,最貴的主餐是價格為34美元的北京烤鴨。
這道被列在菜單首位的菜也是姚明最愛吃的菜之一。更為姚餐廳增色的是,姚媽媽平常為姚明做的一些家常菜也出現在這里的餐桌上,像姚媽媽餛飩湯、姚媽媽雞湯,等等。菜單里專門指出,這是姚媽媽的專門配方所做。
當然,價錢也不菲,姚媽媽小餛飩價格是5.95美元,一碗6個,平均下來差不多是一美元一個。玩網站,姚明也是姚董了姚明酷愛上網已成為眾人皆知的事情,因此他投資音樂網站也就成了非常自然的選擇。2006年3月,姚明參與投資了中國最大的付費音樂下載網站巨鯨音樂網。
2009年3月,谷歌中國面向中國用戶正式推出免費正版音樂搜索,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此次的合作伙伴就是巨鯨音樂網的創始人之一姚明。2007年,姚明與美國最大的私人連鎖健身機構加州健身合作,準備在中國開設20至30家高檔健身房。2007年9月,北京加州健身姚明運動館率先開業,2007年11月上海店開業。
相比前兩次投資的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此次姚明除了形象代言和資金入股之外,還參與了健身室的設計工作。姚明運動館是私人會所性質的健身場所,入會價格也比一般健身館要高,平均年費在1萬元人民幣左右。高定價也多是基于成本考慮,并不是因為有了姚明的金字招牌而刻意提價,相關人士說。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2008年姚明總收入超過3650萬美元,其中2150萬美元來自商業收入。當前姚明有約在身的廣告合同金額累計達到1.5億美元,折合10億多人民幣。從姚明的廣告來看,其代言的產品絕對是國際品質,這與其身份相符。
姚明在剛進入NBA時就與銳步簽下10年7600萬美元的合同,除此之外,他從聯通公司可以拿到3000萬人民幣的代言費,他還是中國人壽的首位全球代言人,并與麥當勞、可口可樂、蘋果電腦、佳得樂、GARMIN衛星定位系統、豪雅手表、MIG手機短訊等十多家世界品牌聯手。拿頂薪,9年總價值9400萬美元經過幾年的錘煉,如今的姚明已經成長為NBA的頂級中鋒,這種水準拿頂薪是鐵定的。在姚明加盟NBA的首個賽季,他的年薪約為386萬美元,隨著小巨人的日趨成熟,火箭隊選擇提前與其續簽了一份為期5年總價值為7600萬美元的頂薪合約。
盡管近年美元兌人民幣有所貶值,小巨人的工資也在持續縮水,但是按照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6.8左右來計算,姚明的5年合同總價值仍高達5億多元人民幣。加上之前那份4年1800萬美元的新秀合同,姚明在NBA打拼9年之后,可以拿到超過6億元人民幣的薪水。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筆賬,姚明在NBA的兩份合同總價值為9400萬美元,再加上目前他身上所背負的1.5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小巨人就算只在NBA打拼9個賽季,那么他賬面上的收入也有2.44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更是達到16億多元,絕對的天文數字。
12、大學之道與小學之道
朱熹把道德教育過程分為“小學”與“大學”兩階段。認為“小學之事,知之淺而行之小者也”,在教育內容選擇上應“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小學”是“直理會那事”,通過學習人倫規范,博以詩、書、禮、樂、射、御之文和踐行心術之要、威儀之則、衣服之制、飲食之節的涵養,實現“成人”教育功效:“大學之事,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大學”是在“小學”存養已熟的根基上“只就上面點化出些精彩”,以“窮究那理”的“成智”為主,教育內容的學習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明明德”對己之事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親民”對人之事共同實現“止于至善”的社會理想。這種“小學”與“大學”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養成教育過程論雖然缺少科學的工具價值意義,但卻被中國古代道德教育的歷史實踐驗證是具有實效性與合理性的。
13、大學之道的思想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發揚自身的德行,造福社會),在親民(親通新,啟發民智),在止于至善(可以理解為追求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為立足于追求美好)。
“大學之道”是儒學經典《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 “四書”之首。 朱熹又認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本子有錯亂,便把它重新編排了一番,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其中“經”一章,是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 “經”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樣一編排,便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學》版本。
14、大學之道表達的觀點
《大學之道》表達的觀點: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發揚自身的德行,造福社會),在親民(親通新,啟發民智),在止于至善(可以理解為追求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為立足于追求美好)。
大學之道講述的就是如何做到這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別為格物(研究事物的極限或者邊界,了解事物的全貌)、致知(弄清事物的本末即來龍去脈,知道一件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誠意(因為致知了,所以取巧、僥幸等心理沒了,去偽存真,做事情會越來越誠于本意和初心)、正心(逐漸摒除忿懥、好樂、恐懼、憂患之心)、修身(心正了,各種偏執成見就少了,不會因為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而蒙蔽雙眼,影響對事物的準確判斷)、齊家(正心、修身之后可以齊家,家如小國,家都治不好,不可以治國)、治國以及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后面幾個就離我們比較遠,所以君子需立下追尋美好的初心,通過學習(格物致知),不斷的正心修身,以此為本,漸至齊家、治國、明明德于天下。
15、大學之道修身的關鍵
修身是根本。
下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一句太重要了!因為前面說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我們做任何事就是要抓住本才行。這個本就是修身。修身之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放到任何人頭上都是百分之百正確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老百姓,從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到我們這些平凡人家統統都是要以修身作為自己的根本。修身怎么修呢?就是前面講的“七證”的次第。整個《大學》的本就在修身上,而修身的步驟就在“七證”上。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本亂,就像是一棵樹,主干都爛了,讓蟲子蛀朽了,那它的枝枝葉葉還會好嗎?還可能枝繁葉茂嗎?根本不可能,因為沒有了本就不會有末。“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如果自己的修身修不好,一切東西都免談,所以大學的根本在修身。
我們看歷朝歷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想在自己的統治下天下大治、天下太平都想創造一個太平盛世;每一個皇帝也都想名垂千古,讓后人把自己當成世上的圣主、堯舜之君,但是,又有多少皇帝能夠如愿以償呢?為什么做不到?就是因為能夠從自己修身做起的皇帝是少之又少。中國歷史幾千年,真正稱得上是太平盛世的,可以說是很難得的,就是因為這些天子、皇帝們,雖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不愿意在修身上面下功夫。在皇宮里住的、吃的都是天下最好的享受的都是世間絕無僅有的東西,自然就沒有辦法去臥薪嘗膽,就沒有辦法去艱苦奮斗,所以想要天下大治,成為讓后代萬世景仰的圣明之君,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這也是一個比喻,說是一個人自己所重視的東西,就是“厚”。一個人自己所喜歡的、重視的東西,卻希望別人不喜歡、看得輕一點,這是不可能的。你自己都愛財如命,卻希望別人都視錢財如糞土,可能嗎?你自己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別人,卻希望別人大公無私,人人都對你無私貢獻,這可能嗎?根本是不可能的。這體現了儒家精神中的一個很樸素的理念,那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歡的,你就要想到別人也會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也要想到別人不喜歡。這是儒家為人處世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在自己的單位里、企業里做事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想從單位、企業里獲得豐厚的報酬,都想多發工資獎金,但是,如果自己不想努力工作,不想為單位、企業多作貢獻,這樣合理嗎?不看自己的作為、不顧自己的貢獻只想得到豐厚的報酬,這在哪里都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面,有一個很基本的觀念,那就是“天道好還,因果不虛”。你自己以什么方式對待別人,老天爺就會以這個方式來對待你;你自己做了好事,老天爺也會把這樣的好事還給你;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天爺也會把這個不好的事情奉送給你。這也就是因果的道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福得福種禍得禍。所以,“天道好還,因果不虛”可以說是一條基本定律,正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特別要留意的地方。
總結
- 上一篇: 中班语言教案《芽》反思
- 下一篇: 好听的微信名字唯美淡雅7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