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朝不良人:曾经的恶迹者,如何蜕变为官府的得力助手?
原標題:唐朝不良人:曾經的惡跡者,如何蛻變為官府的得力助手?
在唐朝的行政體系中,有一群特殊的官員,他們曾因惡跡而臭名昭著,但后來卻成為了官府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力量。他們就是被稱為“不良人”的官員,是官府一種“工作人員”的統稱,是官府征用而來,用來偵緝、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小吏。在被官府征用之前,這些人還真的是不良人,也就是所謂“有惡跡者”,包括地痞流氓,以及坑蒙拐騙者等等,他們之前做過壞事,但罪行不大,屬于“可以團結的對象”。
《唐五代語言詞典》的詞條里,就有一條叫“不良”,是這樣解釋的:“唐代官府征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俗又稱之為‘不良脊爛’,其統管者稱‘不良帥’。”
《稱謂錄》引《說鈴續》:“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朝野僉載》則講了個不良人破案的故事,講的是上面命令長安、萬年兩地命不良人“求賊”,“鼎沸三日不獲”,結果還是不良主帥魏昶想了個辦法,才完成任務。
《劉賓客嘉話錄》里面講的不良人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說的是唐德宗時宰相、宗室李勉為開封縣尉時,抓了不少盜賊,有不良人想試試他為人是寬還是猛,便接受盜賊的賄賂,還故意讓李勉知道。
李勉把那些人召集攏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有人受賄,我都知道,希望受賄者主動來交代問題,給你們三天時間,過了三天還不來,就抬著棺材來見我吧。呵呵,嚇唬誰呀,咱又不是廈門大學畢業的(嚇大的),受賄者不但故意逾期不交代問題,還欣然自掏腰包買來棺材,抬著來見李勉。李勉冷笑一聲,命人取來石灰和棘刺,撒在棺材里,把受賄的不良人裝進棺材,然后命人用釘子把棺材蓋釘上,送到汴河邊,請見觀察使,觀察使“嘆賞久之”。
看來是那些家伙橫行霸道慣了,之前欺負上司的事情,估計也沒少干,被他們欺負過的上司,最終都被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于是便以為這一位也好打整,便想如法炮制,誰知這一回,碰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以至于自取其辱,沒把小命玩兒完,就算燒了高香了。
至于官府為何要征用這些有惡跡者,有關史料未予說明,大概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
1、不良人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系和信息來源。
由于混在社會,人脈廣,消息靈通,搞偵緝具有天然優勢,也對社會的陰暗面有著深入的了解,可以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和打擊犯罪行為。
2、不良人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能。他們在社會底層混跡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生存技能和社會經驗,這些技能和經驗對于打擊犯罪行為是極其有幫助的。他們熟悉犯罪分子的行為方式和手法,能夠快速準確地識別出犯罪行為,并及時采取行動。
3、官府對不良人進行了嚴格的培訓和管理。
官府對不良人進行了法律、道德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使他們具備了專業的能力和素質。同時,官府也對不良人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和監督,確保他們能夠忠誠地履行職責。
官府的嚴格培訓和管理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法律、道德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不良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明白了自己的職責是維護社會治安、保護百姓安全。而官府對他們的嚴格管理和監督,也確保了他們能夠忠誠地履行職責,成為官府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力量。
唐朝不良人的轉變不僅是他們個人成長和蛻變的過程,也是唐朝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重要體現。他們的存在和作用,不僅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秩序,也為唐朝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唐朝不良人:曾经的恶迹者,如何蜕变为官府的得力助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43岁陈冠希滑雪近照流出,老态龙钟似60
- 下一篇: 原创:雍正王朝:四阿哥很阴坏,为什么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