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走失,自此失踪了42年,他去了哪?
原標題:1980年,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走失,自此失蹤了42年,他去了哪?
彭加木,是一個已經在國內互聯網上被神化的名字,一個讓我們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我們可能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他有關的都市怪談,諸如雙魚玉佩、外星人劫持、羅布泊喪尸等。但在這些獵奇說法的背后,卻很少有人深入探究過這樁建國以來最大的懸案之一。
那么,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的這42年里,他究竟去了哪里?
彭加木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從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之后,便一個猛子扎進了有關植物病毒學的海洋。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彭加木更是將自己的足跡踏遍了云南、福建、陜西、新疆等多個省份。由于彭加木學問扎實,干勁兒也足,1956年組織上經過慎重考慮后,決定派彭加木出國,到蘇聯去學習有關核磁共振的技術。
但彭加木稍作考慮后,卻一口拒絕了組織的這個安排,已經成為了黨員的彭加木、給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長信,他說想到邊疆去,因為他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也是趁著這次寫信的機會,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家睦”改為了“加木”,準備為西北荒涼的戈壁灘添草加木,而且加跟木合起來就是一個“架”字,他甘愿把自己變成一架橋梁,將祖國的東端與邊疆連接起來。就在組織批準了彭加木的請求后不久,彭加木的身體卻出現了問題,他被查出了患有兩種惡性腫瘤,必須要接受深度X光照射治療,才能把命給保住。于是,彭加木在上海與新疆之間開始了不停地穿梭,只要病情稍有好轉,他便會立馬奔赴新疆,投身到考察工作中去。
1964年3月,彭加木第一次帶隊進入了傳說中的羅布泊,而彭加木團隊也被寄予了一個厚望,那就是在羅布泊中尋找能夠制造原子彈的重水。數日的奔波下,考察隊雖然沒找到重水,但也并非一無所獲。
1963年,彭加木在上??茖W技術工作會議的小組討論會因為在彭加木跟幾位科學家繞羅布泊一周,采集了大量的水樣和礦物標本之后,發現當時注入羅布泊的三條內流河中,鉀含量異常豐富。
這對于我們這個農業大國來說,也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好消息,畢竟當時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鉀肥,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而彭加木團隊的這一發現,無疑會解決我們這個卡脖子的肥料問題。
雖然羅布泊已經被科考隊確認,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但此時的彭加木已經被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說他活不過三個月。但彭加木卻不信這個邪,偏要跟病魔斗上一斗,結果,這一斗就是16年。
1979年11月,彭加木再次披甲上陣,在國務院的批準下,為《絲綢之路》攝制組擔任科學顧問。在正式開拍之前,彭加木跟同事們一起二進羅布泊,為攝制組探路。
彭加木科考隊合影而這次特殊的經歷,也徹底點燃了彭加木心中的那股熊熊燃燒的科研之火。畢竟這個時候的彭加木已經55歲,而且還患有癌癥,這個倔強的中年人,想要在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前,多發掘一點羅布泊背后的奧秘。
當時有一個主流說法是,羅布泊雖然在國內,但是對它的研究卻大都集中在國外。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俄國、日本、瑞典等國的探險家來到此地,并做了大量細致的考察,但中國對于羅布泊的考察,卻幾乎是一張白紙。
彭加木越想越興奮,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組建一支更大更全面的羅布泊科學考察隊,好將羅布泊的神秘面紗徹底撕下。
1980年5月,彭加木一行人來到了位于新疆的馬蘭基地,準備在羅布泊徹底被酷夏統治之前,結束這次為期兩個月的科學考察。
對于隊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能活著穿越羅布泊,就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但彭加木還是默默地將探尋重水跟鉀肥這兩個科研重任,放進了心里。在他們剛進入湖盆內部的時候,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巨大且沒有參照物的深井,四周全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土。在這樣極熱的環境下,短短的幾十分鐘之內,就可以把一個大活人烤干。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彭加木給科考隊的眾人立下了一個規矩,大家必須集體行動,誰也不能在沙漠中單人、單車的亂跑。就這樣,在車隊艱難前進了七天之后,考察隊才冒著極大的危險,從羅布泊里囫圇著走了出來。
這次穿越羅布泊的行動,本應該到這里就可以被完美地畫上一個句號。但彭加木覺得,就這么回去的話,對不起國務院批下來的那兩個月的考察期,畢竟批一次通行證也不容易,倒不如趁著這次機會,到羅布泊東南部考察一次,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彭加木但此時考察隊的眾人已經見識了羅布泊中的奇幻與詭譎,稍有不慎的話就會把整個科考隊給搭進去。因此,除了彭加木之外,考察隊中的其他人都是興致缺缺。最終,在大家的多次討論跟上級的批復下,眾人定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去可以,但當水和油消耗到存量的一半時,我們就必須立刻返回。
為了可以補給到充足的水分,科考隊根據一張前蘇聯時期留下來的地圖,準備去尋找位于庫木庫都克的水井。彭加木相信,即使到不了庫木庫都克,那也可以再向東走,走到八一泉那兒,那也是一個水源補給站。
但科考隊低估了羅布泊險惡的環境,就在大家前往庫木庫都克的時候,一場突如其然的大風,將科考隊的營地吹了個七零八碎。
那一晚,彭加木帶頭,跟眾人一起死死地抱住被風吹得顫巍巍的帳篷桿,迎接著羅布泊中的又一個考驗。
等到在羅布泊邊緣前行到第六天的時候,油跟水已經只剩下了原來的四分十一,更讓眾人感到絕望的是,他們費盡心力趕到的庫木庫都克,不過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當時的彭加木并不知道,水是羅布泊中最捉摸不透的東西,庫木庫都克在維語中確實有“水井”的涵義,但經過幾十年的地質條件變遷后,那片水域或許早已被黃沙覆蓋。在缺水少食的情況下,科考隊好像已經陷入了深深的絕望當中。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群野駱駝出現在眾人面前,隊伍中當過兵的陳百錄立馬扣動了扳機。大家飽餐了一頓野駱駝肉后,彭加木也終于做出了決定,向馬蘭基地求援。
但一向不愿意給組織添麻煩的彭加木,也只是在電文中寫到,科考隊缺水缺油,并沒有明寫要水要油,運一桶水進來,可能要花費國家幾千元,彭加木替國家心疼。而且,彭加木已經暗下決心,自己明天要外出找水。
當初由彭加木立下的,不能單獨行動的規矩,也被心焦不已的彭加木親自打破。在留下了一個寫著“我往東去找水井”的字條后,彭加木消失在了世人眼中。
彭加木手跡隊友們兵分兩路,一隊結伴出去尋找彭加木,一隊則留守在營地里,不停地點起篝火,發射信號彈,希望彭加木可以順著光發出的方向回到營地。但種種努力都是白費,彭加木始終沒有回來。
第二天,營地中的隊友等來了前來送水的直升機,應隊員們的要求,直升機駕駛員在向東的方向反復低飛了二十分鐘,在這樣的高度下,駕駛員連草叢中那些受驚的小獸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但卻沒有發現彭加木的絲毫蹤跡。
在科考隊余下人員順利撤出羅布泊時,解放軍和中科院方面也迅速出動,動用了大量飛機和一支地面部隊,全力尋找彭加木。但這支隊伍僅僅在距離庫木庫都克15公里外的地方,發現了彭加木留下的椰子糖紙跟幾個腳印,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發現。
1980年6月23日,新華社播報,科學家彭加木在一次科學考察中,已經7天毫無音信。彭加木,究竟去了何方?
在彭加木失蹤多年后,有關彭加木的傳說層出不窮,有人說彭加木被外星人劫持了;有人說彭加木在羅布泊中發現了雙魚玉佩,在對雙魚玉佩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一不小心被復制出了另一個彭加木,官方為了掩人耳目,只能對外宣稱彭加木失蹤;還有人說,彭加木是在羅布泊的神秘磁場中穿越到了古代,那個發明了游標卡尺的王莽,就是彭加木穿越過去的。可惜的是,這些種種怪力亂神的說法,大都是網友們的牽強附會,沒有半點科學依據,只是被編造出來博人眼球賺流量而已。
稍微現實點的說法則有,彭加木從羅布泊叛逃出國了,還有人言之鑿鑿地說,自己在紐約跟莫斯科見過他。但稍微動動腦子我們也能想到,羅布泊位于新疆腹地,科考隊想要橫穿羅布泊都是九死一生,彭加木單槍匹馬的,又是怎么在穿越羅布泊的同時,翻越國境線的呢?
彭加木失蹤路線編造這一謠言的人,真當我們的邊防武警官兵不存在嗎?見這一說法被戳破,造謠者又想出了另一個蹩腳的借口,是外國人開直升機來把彭加木接走的。
可是,彭加木消失的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國防實力早就有了大幅度提升,原子彈氫彈都已經完美實爆,早已不再是百年前那個積貧積弱、列強可以肆意進出國門的舊中國。
一架外國的直升機進入了我國領空,竟沒被立即擊落,還從我國境內帶走了一個大活人,怎么想都是一件絕無可能的事情。
而最后一種陰謀論則是,彭加木因為想立功,不顧隊友們的死活,最終把隊友們帶入了絕境當中,隊友們氣不過,就合謀將彭加木秘密殺害,再制造出了彭加木消失的假象。不然的話,怎么解釋彭加木留下的紙條上,落款日期的16號被涂改成了17號。
這個猜想估計是所有猜想中,最具有可行性的那個。因為彭加木跟隊友之間,確實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在那個極度缺水的密閉環境下,也極有可能激發出潛藏在人心中的最大惡意。但在多年之后的采訪中,彭加木的隊友們卻對于雙方之間的沖突直言不諱,如果他們心中有鬼、內心有愧的話,在鏡頭前絕對做不到那么坦坦蕩蕩。其實,不管是叛變說還是謀殺說,我們的推理都是建立在對那些科考前輩的猜忌之上,我們并沒有充足的證據,可以佐證那些天馬行空的種種假說。
如今,距離彭加木失蹤,已經過去了42年,彭加木先生,大概率已經無法生還??峙?,只有彭加木的遺體跟遺物,才能最終解開彭加木失蹤的謎團。
2006年,一具干尸在羅布泊東側被發現,當這具干尸被媒體與失蹤多年的彭加木掛上鉤時,整個新聞界都沸騰了起來。在關于這份干尸的尸檢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具軀體從頭部到腳尖一共161.5厘米,根據齒槽脫落愈合狀況,可以確定他生前是一名身高約165厘米的成年男性。
而彭加木生前則有172厘米,光是身高這一條,就與彭加木嚴重不符。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確定這具干尸到底是不是彭加木的方法,還得對他進行DNA鑒定。
雖然提取干尸的DNA并不容易,但相關的DNA鑒定專家還是從尸體的毛囊中,提取出了足夠的DNA樣本。就當人們以為,結果就在眼前的時候,彭加木的子女卻發出了反對的聲音。
只有當相關工作者確定,干尸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性是自己的父親時,他們才愿意提供血液樣本。這個要求乍一聽有點無理取鬧,不就是一滴血的事兒嗎,為什么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呢?
但當我們深入思考時,也就不難明白彭家人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古怪的要求了。因為這并不是羅布泊第一次發現干尸了,而每一次有干尸被發現的時候,一些媒體總會把他們跟彭加木聯系起來。彭家人也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中,衍生出了悲觀與絕望。這一次發現的干尸,光是在身高這一條上,就跟彭加木對不上號,這個時候,DNA鑒定做與不做,已經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了。
現如今,羅布泊中的鉀鹽礦已經被逐步勘探發掘,羅布泊鉀鹽公司也建成了年產4萬噸的硫酸鉀示范廠,數以萬計的鉀肥被生產出來,滋養著650萬平方公里上的農作物。
當我們吃著國產的小麥跟玉米時,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位曾在羅布泊中發現過鉀鹽的,有些執拗的老人。彭加木在三進羅布泊前曾經說過,就算死在羅布泊,也要用肉身為羅布泊增添一點屬于中國的有機質?;蛟S,從踏入羅布泊的那一刻起,彭加木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彭加木是消失了嗎?其實,他只是與羅布泊長眠在一起而已。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走失,自此失踪了42年,他去了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黑奴的命运有多凄惨?男的被关进船舱
- 下一篇: 原创:“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谁,为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