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經到底在說什么》(十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伯陽 ·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輻,車輪輻條。轂(gǔ),指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車輪輻條的部分。當,持用之意。
車輪上,三十根輻條安插到輪轂里面,正是因為輪轂上有安插輻條的洞,車輪才能制成,并為車所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埏(shān),用水和土。埴(zhí),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的意思。
和泥制作陶器,正因為陶器是中空的,所以才可以用來做盛放東西的器皿使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鑿,穿木也。戶,半門曰戶。牖(yǒu),穿壁以木為交窗也。古代中國,多為木制建筑。
用木頭鑿制成門窗,建造成房子。正因為房子中間是空無的,才可以用來居住。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所以,持用器物,它的有形的物質部分,有物之利。而它的無形的空間部分,才有器之用。
本章看似簡單,先講了輪轂,又接著講陶器,再講到門窗房屋。然后講有無和利用。顯然,很多人會肯定由本章,引申到了空間構成,和建筑美學領域,引發了很多審美思潮和靈感。這也是對本章道理的一個運用。
老子的只是為了講空間構成和建筑美學嗎?它包含這種理解,但不止于此。
老子本章蘊藏最深的內涵是,通過講萬物之間的利用關系,闡述圣人治國的道理,和道與萬物的關系。
如果天地間,只有一件單獨的物體,那么它隨便長成什么樣,也不會有其他的物體和它產生關聯。而天地間,萬物紛紜,那么物與物之間,就一定要發生聯系。萬物互聯的機制是什么呢?它們又是如何才有機的緊密的互聯在一起的呢?
萬物唯有互聯,才能成生態,有生態才能生機,才能互生互長。孤物不生,獨物難長。
萬物互聯的機制,則是連接。宇宙的口號:連接一切。
連接一切,又是怎么實現的呢:嵌合。
嵌合的機制:有-無-有-無-有-無……這就是宇宙的萬物互聯協議。
輻條為有,提出一個需求,輪轂為無,提供一個接口。連接成功。物品提出一個自己要被盛放的需求,陶器提供一個可以提供盛放的接口,連接成功。人類提出一個需要居住的需求,房子提供一個可以居住的接口,連接成功。
唯有萬物互聯網建立起來之后,萬物之間,才可能發生利用關系。
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一個宇宙,它說能夠承接的并聯數,取決于它的接口和端口數:連接能力。
如果你只是一根輻條,那么注定,一生只能發生一次連接。
如果你是一個輪轂,你提供了接口支持,有三十個端口數,你可以連接三十根輻條。
如果你是一個物品,那么注定,一生只能發生一次連接:找個地方盛放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陶器,那么你提供接口支持后,取決于你的空間內存有多大,越大可以連接的物品越多。
如果你是一座房子,那么你的連接數取決于你的空間有多大,越大住的人就越多。
而治國呢,圣人有無窮的接口支持能力,和無窮多的端口數,所以他可以連接全天下的百姓。
更底層,對于宇宙來說,它的接口可以支持萬物發出的連接請求,并提供和萬物一樣多的端口數連接萬物。
最最底層,對于道來說,它的接口支持可以連接天地萬物的一切的一切,因為道是最空無的存在,它什么都沒有,連無都沒有,所以才能連接一切。并成為天地萬物的根服務器。
利用,交互,有只能連接一次,為人所用。而無,則能越虛無越能連接無窮多的有,并統御萬有,為己所用。
有無之辨,為人主者,不得不察。
==============================================
附:《道德經》第十一章
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蚊子的linux笔记 - linux常用
- 下一篇: 电商-齐论教育-5+5+5新手第一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