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庄因何得名?为何“莘”读“xīn”不读“shēn”?丨闵行情
原標題:莘莊因何得名?為何“莘”讀“xīn”不讀“shēn”?丨閔行情
日前,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2024年2月起,“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十季正式開啟,我們邀請了上海市七寶實驗小學的青少年來誦讀《尋跡——閑話閔行地名》。今天,你將聽到的是《歸鄉之路上一盞溫暖的燈》節選。一起跟著聲音,看看編者編寫此書的初衷……
歸鄉之路上一盞溫暖的燈,今日閔行,5分鐘#尋跡——閑話閔行地名1個內容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特點和人文氣韻。地名作為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詞,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這個區域人們特定的文化符號和相對較為固定的集體記憶,也是人們談起家鄉時那個共同的依托。
作為一個新閔行人,十幾年前初識閔行,和莘莊有關。最初對“莘”字究竟該念“shēn”還是“xīn”總有些忐忑,怕出洋相,在和當地的朋友確認后才敢大膽地讀出“xīn”來。原來莘莊因跨莘(xīn)溪而得名,莘溪因為兩岸長滿了細莘(一種中草藥)而命名。“莘”字在做植物時讀“xīn”。從最初的不確定到現在的釋然,原來背后有這樣的淵源,細細品來別有一番趣味。
毋容置疑,閔行有著豐富的地名資源。從農耕時代較為原始淳樸的命名方式開始,這塊土地上的集鎮街巷、村落阡陌、河道古橋便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故事并從此代代相傳。有些更是很好地保留到了今天。如華漕、虹橋、七寶、梅隴、莘莊、顓橋、吳涇、馬橋鎮均為老地名。它們或經過合并,承襲其中一個老地名而來,如華漕就是由原紀王、諸翟、華漕三鎮合并而來,顓橋也是由原顓橋鎮、北橋鎮合并而來;或一直沿用至今,名揚四方,如七寶、虹橋、莘莊、馬橋等。當中,浦江鎮較為特別,是由黃浦江以東區域的原陳行、杜行、魯匯三鎮在2000年10月18日合并而來,但并未取其中之一的名稱命名,而是賦予了它們一個新的名稱——浦江鎮。
誰也無法阻止時代前進的腳步,但為閔行人留住這些鄉愁記憶無疑是大家的共識和期盼。這也是我們編寫《尋跡——閑話閔行地名》的初衷。本書分為三個篇章,結合相關文史資料、故事傳說、老照片等,將閔行地域內各具特色的古鎮、村宅、老街等地名收入囊中,從整體地名特色到境域各色古鎮,再到鄉人熟識的村宅老街,梳理出獨屬于閔行人的鄉愁情愫。“江河厚土”篇將著重從較為整體和宏觀的角度出發,從這片土地的地理特點和歷史沿革來展開,介紹從上海縣到閔行區,從農耕時代到現代都市,這片曾是鶴之故鄉的土地上有著怎樣的地名文化傳承。“鎮名溯源”篇則選取閔行境域內16個古鎮,如虹橋、七寶、莘莊、梅隴、顓橋等,以相關鎮志、縣志、村志等資料為主要來源,從歷史、傳說、風情等方面講述這些古鎮名稱的來歷和變遷。即日起,我們將為大家誦讀《尋跡——閑話閔行地名》這本書中“鎮名溯源”篇章。
閔行日新月異,鄉愁卻從未變淡,那些曾經耳熟能詳的老地名,定會成為人們歸鄉路上一盞溫暖的燈,指引家的方向。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莘庄因何得名?为何“莘”读“xīn”不读“shēn”?丨闵行情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丈母娘“理想女婿”职业排名,公务员
- 下一篇: 理响青年|第一百八十五期:看青年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