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常用的基本命令【转载CSDN象在舞】
本文主要介紹Linux中常用的基本命令,簡單實用,以供大家參考,如有錯誤,歡迎大家指出。下面開始介紹。
一、查看哪個用戶登錄的系統
1、users命令
2、whoami命令或者who am i命令
二、查看哪些用戶在系統上工作
1、who命令
2、w命令
三、查看登錄Linux系統所使用的終端
1、tty命令
四、顯示操作系統的信息
1、uname命令:uname [選項]
其中,常用的“選項”如下:
-r:顯示操作系統發布的版本信息
-s:顯示操作系統名
-m:顯示機器硬件名
?
-p:顯示中央處理器類型
--all/-a:顯示所有信息
-n:顯示所用系統的主機名(也可用hostname命令)
?
-n-i或者-ni:顯示所用系統的主機名和硬件平臺名
????注意:可以使用help方法查看uname的所有可用選項。如下所示:
????
五、顯示日歷、日期、時間等
1、date命令:顯示日期和時間,在其后加-R,可以顯示時區
2、cal命令:顯示日歷
例1:cal 8 2018:顯示2018.08月的日歷
例2:cal 2018:顯示2018年的日歷
六、清除屏幕顯示的信息
1、clear命令
2、Ctrl+L
七、切換用戶與退出用戶
1、su命令:切換用戶
例如:su – root:切換到root用戶
2、exit:退出當前用戶
八、用戶密碼
1、passwd username:修改某用戶的密碼
2、passwd –S username或者passwd --status username:獲取某用戶的密碼狀態
九、顯示某命令的簡單說明
1、whatis [命令]
2、man –f [命令]
十、查看某命令的幫助文檔
1、[命令] --help
2、man [命令]
例如:man date(注意:系統會進入一個Man Pages界面,man命令使用簡述見十一)
十一、man命令使用簡述
1、上下左右鍵進行移動,Home鍵跳轉到第一頁,End鍵跳轉到最后一頁。
2、:處輸入/string,表示向下搜索string字符串。
3、:處輸入?string,表示向前搜索string字符串。
4、q鍵退出Man Pages。
5、搜索沒記全的命令:man -k [命令關鍵字]
十二、使用info命令獲取幫助:info [命令]
注意:輸入info [命令]之后,會進入一個Info Pages頁面,q鍵退出此頁面。
十三、查看當前目錄的絕對路徑
1、pwd命令
十四、切換命令的幾個特殊含義
1、cd .:切換到當前目錄
2、cd ..:切換到上一層目錄
3、cd -:切換到之前的工作目錄,相當于撤銷操作
十五、復制命令:cp [選項] [文件] [復制后的文件]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1、-i:防止不小心覆蓋已經存在的文件或目錄,在覆蓋之前給出提示信息。
2、-r:遞歸的復制目錄。
3、-p:保留一些特定的屬性,如時間戳等。
4、-f:強制覆蓋原有的文件。
十六、移動和剪切命令:mv(使用方法與cp命令類似)
十七、創建目錄命令:mkdir
??? 如果創建的目錄有很多個,可以加-p,意思為遞歸創建目錄。
十八、創建文件命令:touch
在創建文件的過程中,如果文件名或者目錄名已經存在,touch將該文件或目錄的時間戳改為當前訪問時的時間和日期。
十九、刪除文件命令:rm [選項] [要刪除的文件]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1、-i:防止不小心刪除有用的文件,在刪除之前給出提示。
2、-r:遞歸的刪除目錄。
3、-f:強制刪除。
注意:rmdir命令只能刪除空目錄,rm –r命令可以刪除目錄及子目錄。
二十、確定文件中數據的類型
1、file命令
二十一、瀏覽正文文件內容
1、cat [文件]
2、cat –A [文件]:顯示文件內容的同時還將顯示文件中看不見的換行字符。
3、cat > [文件]:新建文件并輸入內容。
4、head [文件]:默認顯示文件的前十行
5、head –n10 [文件]:使用-n可以指定顯示的行數,也可以—lines或者-代替。
6、tail [文件]:默認顯示文件最后10行
????注意:使用-可以自定義顯示的行數,使用-f或者—follow可以當正文信息發生變化時將變化的信息展示出來。
二十二、顯示文件行、單詞和字符數:wc命令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1、-l:僅顯示行數
2、-w:僅顯示單詞數
3、-c:僅顯示字符數
二十三、瀏覽大文件:more命令
進入后,屏幕底部將會出現--More--(n%)”,n%是指已經顯示文件內容地百分比。
1、空格鍵:向下移動一個屏幕;
2、Enter鍵:一次移動一行;
3、b鍵:往回移動一個屏幕;
4、h鍵:顯示一個幫助菜單;
5、/string:向前搜索string;
6、n鍵:發現某個字符串的下一個出現;
7、q鍵:退出More Pages。
8、v鍵:在當前啟動vi命令。
二十四、type識別bash的內置命令:type [選項] [命令名]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1、-t:顯示文件的類型(file為外部命令;alias為別名;builtin為bash的內置命令)
2、-a:列出所有包含指定命令名的命令,也包括別名。
3、-P:顯示完整的文件名(外部命令),或者為內部命令。
二十五、列出某命令的類型相關信息
1、which命令
2、whatis命令
二十六、通配符
1、*:將匹配0個(即空白)或多個字符;
2、?:將匹配任何一個字符而且只能是一個字符;
3、[a-z]:將匹配字符a-z范圍內的所有字符;
4、[^a-z]:匹配所有字符但是a-z范圍內的除外;
5、[xyz]:匹配方括號中的任意一個字符;
6、[^xyz]:匹配不包括方括號中的字符的所有字符。
二十七、列出曾經使用過的命令:history命令
history命令顯示結果的最左邊是命令的編號,可以使用命令編號重新執行對應的命令。例如執行第1050行,!1050
現在想把上面命令中的-w改為-c執行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w^-c
二十八、{}命令
1、同時創建多個文件:touch {a,b}.{csv,txt}
二十九、將一個命令的輸出作為另一個命令的參數
1、echo “This computer system’s name is `hostname`”
2、echo “This computer system’s name is $(hostname)”
三十、使用Linux進行數學運算
1、num1=1;num2=2
?? echo $[$num1 + $num2]
三十一、恢復一個特殊字符的原來字符:轉義字符(\)
1、echo “$678”
?? echo “\$678”
2、\也可以用作換行
三十二、單引號和雙引號的區別
1、單引號:禁止所有的命令行擴展功能
2、雙引號:禁止所有的命令行擴展功能,但以下特殊符號除外:$,`,\,!。
三十三、幾個常用的快捷鍵
1、Ctrl + A:光標移動到命令行開始處;
2、Ctrl + E:光標移動到命令行結尾處;
3、Ctrl + U:刪除到命令行開始處的所有內容;
4、Ctrl + K:刪除到命令行結尾處的所有內容;
5、Ctrl + 箭頭:向左向右移動一個字。
三十四、搜索文件和目錄:find命令
1、find pathnames expressions actions各選項含義如下:
(1)pathnames:搜尋起始的絕對路徑或相對路徑;
(2)expessions:由一個或多個選項定義的搜尋條件;
(3)actions:當文件被定位之后需要進行的操作。默認打印出所有滿足條件的路徑到屏幕上。
2、在find命令中,可以使用如下的表達式(expressions)
(1)-name文件名:查找與指定文件名相匹配的文件。在文件名中可以使用元字符(通配符),但是他們要放在雙引號之內。
(2)-size[+/-]n:查找大小大于+n、小于-n或等于n的文件。默認情況下,n代表512字節大小的數據塊的個數。
(3)-atime[+/-]n:查找訪問時間超過/低于/等于n天的文件。
(4)-mtime[+/-]n:查找更改時間超過n天不到n天或正好等于n天的文件。
(5)-user loginID:查找屬于loginID名(用戶)的所有文件。
(6)-type:查找某一類型的文件,如f(文件)或d(目錄)。
(7)-perm:查找所有具有某些特定的訪問許可位的文件。
3、find命令中可以使用如下的動作表達式(actions)
(1)-exec 命令 {} \;:在每一個所定位的文件上運行指定的命令。(反斜線與大括號之間必須要有一個空格)
(2)-ok 命令 {} \;:在find命令對每一個定位的文件執行命令之前需要確認。
(3)-print:當前路徑名打印在屏幕上,默認方式。
(4)-ls:顯示當前的路徑名和相關的統計信息。
三十五、重定向到文件中
1、>:覆蓋原文件內容
2、>>:在原文件之后追加內容
三十六、重定向標準輸出和標準錯誤
1、find / -name [命令] 1 > output.std:將命令路徑追加到output.std中,控制臺只打印出錯誤信息。
2、find / -name [命令] 2 > errors.std:將錯誤信息追加到errors.std中,控制臺只打印出命令路徑。
3、find / -name [命令] 2 > errors 1 > output:一條命令完成以上操作。
4、find / -name [命令] > output_errs 2 > &1或者find / -name [命令] & > output_errs:將所有信息導出到一個文件中。
三十七、將文件中的大寫字母換成小寫字母
1、tr ‘A-Z’ ‘a-z’ < [文件名]:結果直接顯示在屏幕上。
2、tr ‘A-Z’ ‘a-z’ < winsql.sql > unixsql.sql:將winsql.sql中的大寫字母換成小寫字母后追加寫入到unixsql.sql中。
3、tr –d “\r” < dept.data > dept.data.unix:刪除dept.data文件每行結束符中的\r符號。并將文件存儲到dept.data.unix中。
三十八、cut命令
剪切命令從一個文件中剪切掉某些正文字段并將它們送到標準輸出顯示。格式為:cut [選項] [文件名]。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f:說明(定義)字段列
-c:要剪切的字段
-d:說明(定義)字段的分隔符(默認為Tab)
注意:可在-f/-c/-d后面指定字段,如-f2/-c4-7
三十九、paste命令:粘貼命令
??? 將每一個文件中的每一行用Tab字符分隔開并排序的寫到標準輸出上。如果命令中沒有文件名或文件名使用了-,paste命令將以標準輸入讀入??梢允褂胮aste命令將多個文件合并成一個文件,如果在paste命令中使用了-d選項將更改輸出的分隔符(默認是Tab)。paste命令中的選項使用方法與cut類似。
四十、sort命令
將正文內容進行排序并將結果送到標準輸出,但是原始文件的值不會改變。其格式為:sort [選項] [文件名]。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r:進行反向排序(降序),r是reverse的第一個字母。
-f:忽略字符的大小寫,f是folds的第一個字母。
-n:以數字的順序進行排序,n是numeric的第一個字母。
-u:去掉輸出中的重復行,u是unique的第一個字母。
-t:-t c表示以c作為分隔符。
-k:-k n表示按照第n個字段進行排序。
-k n1,n2:表示先按第n1個字段進行排序,當第一個字段重復時再按照第二個字段排序。
四十一、uniq命令:去掉文件中相鄰的重復行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c:在顯示的行前冠以該行出現的次數
-d:只顯示重復行
-i:忽略字符的大小寫
-u:只顯示唯一的行,即只出現一次的行
四十二、使用管道符(|)操作符連接兩個或多個Linux操作系統命令。語句為:命令1 | 命令2……
例如:who | wc –l
四十三、tee命令:分流輸出
如果想將前一個命令的輸出結果直接輸入給后一個命令,同時還要將前面命令的結果存入一個文件,此時可以使用tee命令。
例如:cut –f1 –d: /etc/passwd | tee p.cut | sort –r | tee p.sort | more
解釋:tee p.cut將管道送過來的數據第一列存入p.cut,同時通過管道將這些數據傳到下一個命令進行反向排序,然后存入p.sort,傳入到下一個命令more。
四十四、more /etc/passwd(查看passwd下的文件內容)
?
以冒號為分隔符對內容進行解析:
(1)用戶的名字(在創建用戶時,root用戶起的);
(2)若為x,表示登錄時必須使用密碼,若為空,則無需提供密碼;
(3)用戶的uid;
(4)用戶所屬群組的gid;
(5)有關這個用戶的注釋信息;
(6)用戶的home路徑;
(7)用戶登錄后,第一個執行的進程。
四十五、more /etc/group(查看group下的文件內容)
以冒號為分隔符對內容進行解析:
(1)群組的名稱;
(2)x表示登錄群組時必須使用密碼;
(3)群組的gid;
(4)群組里還有哪些成員。
四十六、權限
| 標號 | 釋義 | 對應的數字 |
| r | 讀權限 | 4 |
| w | 寫權限 | 2 |
| x | 可執行權限 | 1 |
| - | 表示沒有相應的權限 | 0 |
四十七、檢查磁盤空間
1、df:顯示文件系統中磁盤使用和空閑區的數量
2、du:顯示磁盤使用的總量
3、df –h:列出每個系統(磁盤)的使用情況
對上圖每一列的釋義:
Filesystem:文件系統
Size:磁盤總空間
Used:已使用空間
Avail:可用空間
Use%:使用率
Mounted on:掛載點
4、df –i:列出每一個文件系統的i節點的使用情況
?
5、du –sh:某用戶Home目錄下所使用的全部磁盤空間信息。
四十八、diff命令:比較兩個文件的差別
<表示第一個文件的數據行,>表示第二個文件的數據行。
例如:diff a.txt b.txt
四十九、壓縮和解壓縮:gzip/gunzip;bzip2/bunzip2
1、gzip [選項] [壓縮文件名]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v:在屏幕上顯示出文件的壓縮比,v是verbose的第一個字母。
-c:保留原來的文件,而新創建一個壓縮文件,其中壓縮文件以.gz結尾。
2、使用tar命令的同時進行壓縮(tar –zcvf [待壓縮的文件])和解壓縮(tar –zxvf [待解壓的文件] –C [解壓的目錄])
z:使用gzip技術來壓縮打包好的文件;
j:使用bzip2的技術來壓縮打包好的文件。
五十、grep命令搜索文件中的內容
grep支持以下幾種正則表達式的元字符,也稱通配符。
(1)c*:將匹配0個(即空白)或多個字符c;
(2).:將匹配任意一個字符并且只能是一個字符;
(3)[xyz]:匹配方括號中的任意一個字符;
(4)[^xyz]:匹配不包括方括號中字符的任意字符;
(5)^:鎖定行的開頭;
(6)$:鎖定行的結尾。
注意:在基本正則表達式中,元字符等已經失去了它們原來的意義,可以使用轉義字符(\)。
語法格式:grep [選項] [模式] [文件名]。其中“模式”是指需要過濾出來的東西。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1)-c:僅列出包含模式的行數;
(2)-i:忽略模式中字母的大小寫;
(3)-l:列出帶有匹配行的文件名;
(4)-n:在每行的最前面列出行號;
(5)-v:列出沒有匹配模式的行;
(6)-w:把表達式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字來搜尋,忽略那些部分匹配的行。
五十一、vi編輯器:vi [選項] [文件名]
1、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1)-r:恢復一個文件;
(2)-R:以只讀方式打開一個文件。
2、插入模式:
(1)a:進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標之后進行添加;
(2)i:進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標之前進行添加;
(3)A:進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標當前行之后進行添加;
(4)I:進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標當前行之前進行添加;
(5)o:進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標當前行之下開啟新的一行進行添加;
(6)O:進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標當前行之上開啟新的一行進行添加;
3、命令行下修改、刪除與復制的操作:
(1)cc:修改光標所在行;
(2)dd:刪除光標所在行;
(3)yy:復制光標所在行;
(4)cl:修改光標所在字符;
(5)dl:刪除光標所在字符;
(6)yl:復制光標所在字符;
(7)cw:修改光標所在字;
(8)dw:刪除光標所在字;
(9)yw:復制光標所在字;
(10)p:將數據放置在當前行之下;(如果之前操作的數據是字符,意思為:將數據放置在光標之后)
(11)P:將數據放置在當前行之上。(如果之前操作的數據是字符,意思為:將數據放置在光標之前)
4、存儲和退出
(1):w:將文件存入/寫入磁盤;
(2):q:退出vi 編輯器;
(3):wq:將文件存入磁盤并退出vi 編輯器。
注意:可以在以上命令之后加上!,!是強制執行的意思。
5、快速移動光標在文件中的位置
(1)G:跳轉到文件的最后一行;
(2)nG:跳轉到文件的第n行;
(3)Ctrl+D:光標向下移動半個屏幕;
(4)Ctrl+U:光標向上移動半個屏幕。
五十二、使用rpm安裝及移除軟件
(1)rpm –i, --install:安裝軟件;
(2)rpm –U, --upgrade:升級舊版本的軟件;
(3)rpm –F, --freshen:刷新/更新舊版本的軟件;
(4)rpm –e, --erase:移除/刪除軟件;
(5)rpm –qa:顯示目前操作系統上安裝的全部軟件包;
(6)rpm –qf [文件名]:這個文件是由哪個軟件包安裝的;
(7)rpm –qi [軟件包名]:顯示軟件包的信息;
(8)rpm –ql [軟件包名]:列出軟件包中所包含的全部文件。
(9)-vh:表示顯示詳細的進度。
五十三、附錄
1、基本知識
?
root:當前的操作用戶;slave01:當前用戶所在主機;opt:當前用戶在哪個目錄;#:root用戶;$:普通用戶。
2、ls:list列出某個目錄下的文件
(1)ls –a:查看某目錄下所有文件,包括隱藏。
(2)ls –l:以長格式方式顯示某個目錄下的文件,也可以用ll直接顯示
3、用戶和用戶組
(1)超級用戶:就是root用戶,root用戶的UID為0;
(2)普通用戶:UID從500開始,由root創建,不止一個;
(3)偽用戶:UID在1-499之間的都是偽用戶,系統指定的一些進程,給它們也分配了一部分ID號,這部分偽用戶不能夠真正的登錄,也沒有目錄。
(4)創建用戶:useradd [用戶名]
(5)創建用戶組:groupadd [用戶組名]。(創建用戶的同時,會自動創建一個與其名稱一樣的用戶組)
(6)修改用戶密碼:passwd username或者echo ‘password’ --stdin username。其中,stdin表示輸入的意思。
(7)刪除用戶:userdel –r username。其中,-r表示徹底刪除用戶包括用戶主目錄。
(8)gpasswd命令:管理用戶組成員,增加或者刪除。-a表示為用戶組加入一個已經存在的用戶;-d表示將用戶在組的某用戶移除。
(9)useradd –G:創建一個新用戶并加入到所屬組。
4、用戶文件和目錄權限
(1)drwxrwxr-x:第一個字母為d代表目錄,為-代表文件;第一個rwx代表所有者的權限,用u表示;第二個rwx代表所屬組的權限,用g表示;r-x代表其他用戶的權限,用o表示。
(2)權限類別
| 標號 | 釋義 | 對應的數字 |
| r | 讀權限 | 4 |
| w | 寫權限 | 2 |
| x | 可執行權限 | 1 |
| - | 表示沒有相應的權限 | 0 |
(3)chmod命令:修改文件或目錄的權限命令。字母用法:chmod u+x,g+w,g-r,o+x fileName;數字用法:chmod 764 –R filename/。其中-R表示遞歸修改文件的權限。
(4)chown命令:修改文件的所有者或所屬用戶。例如:chown username /opt/1.txt。
(5)chgrp命令:修改文件或目錄的所屬組用戶。例如:chgrp username /opt/1.txt。
(6)一條命令同時修改所屬用戶和所屬組:chown –R username:username /opt/1.txt。
5、管道符(|)
管道符表示將前一個命令的結果傳遞給后一個命令進行處理,兩邊都是命令。
例如:過濾篩選(grep):cat /etc/passwd | grep ‘root’。
??? 注意:如果命令一行未結束的話,可以使用\進行換行。
6、find命令注意事項
(1)根據文件名搜索:find /etc/ -name *init???
注釋:*號表示匹配任意的字符,?表示匹配單個字符。Linux中大小寫是嚴格區分的,-iname表示不區分大小寫。
(2)根據文件大小搜索:find /etc/ -size +2M
(3)根據所有者查找:find /root –user root。
(4)根據所屬組查找: find /root –group root。
(5)根據文件類型進行查找:find /etc/ -name init* -type f。其中f代表文件,d代表目錄。
7、配置sudo權限
# visudo
找到相關內容,編輯為:
root ALL=(ALL) ALL
username ALL=(root) NOPASSWD:ALL
注釋:第一個ALL是指網絡中的主機,我們后面把它改成了主機名。它指明了username可以在此主機上執行后面的命令。第二個括號里的ALL是指目標用戶,也就是以稅的身份去執行命令,最后一個ALL指命令名。
8、yum命令
(1)yum list:查看yum源上擁有的軟件。
(2)yum list installed | more:查看系統中已經安裝好的rpm包。
(3)yum list updates | more:查詢可以更新的軟件。
(4)yum –y install [包名]:安裝某rpm包,包名不需要加.rpm的后綴。-y表示自動確認。
(5)yum –y remove [包名]:卸載某rpm包。
注意:推薦使用yum安裝,使用rpm查詢和卸載。
9、系統管理命令
(1)top命令:查看系統資源,相當于任務管理器,沒隔三秒更新一次,q鍵退出。
(2)free命令:查看內存信息。-m指的是以MB的格式顯示。
(3)df –l:查看硬盤分區的使用信息。
(4)ps –ef:查看系統進程;jps:查看系統正在運行的Java進程。
?
(5)kill命令:殺死正在運行的進程。例如:kill -9 [進程號]。
(6)ifconfig命令:查看系統中所有網卡的IP、MAC信息。
(7)netstat命令:查看網絡端口。
-t:監控tcp協議的進程
-l:listening
-n:顯示端口號信息
-p:顯示進程的PI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系统常用的基本命令【转载CSDN象在舞】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未来计算机是什么结合的产物,计算机未来发
- 下一篇: Spring事务操作-事务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