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实验报告—实验1
實驗1? CCS軟件應用實驗
?
一、實驗目的
1.掌握Code Composer Studio 5的安裝和配置步驟過程;
2.了解DSP開發系統和計算機與目標系統的連接方法;
3.了解Code Composer Studio 5軟件的操作環境和基本功能,了解TMS320C28xx軟件發過程。
(1)學習創建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方法。
(2)了解基本的編譯和調能。
(3)學習使用觀察窗口。
(4)了解圖形功能的使用。
二、實驗設備
PC兼容機一臺,操作系統為WindowsXP或者以上版本,安裝了CodeComposerStudiov5軟件。
三、實驗原理
開發TMS320C28xx應用系統一般需要以下幾個調試工具來完成:
軟件集成開發環境(CodeComposerStudio5.x):完成系統的軟件開發,進行軟件和硬件仿真調試。它也是硬件調試的輔助手段。
開發系統(ICETEK-XDS100V2+):實現硬件仿真調試時與硬件系統的通信,控制和讀取硬件系統的狀態和數據。CodeComposerStudio5.x主要完成系統的軟件開發和調試。它提供一整套的程序編制、維護、編譯、調試環境,能將匯編語言和C語言程序編譯連接生成COFF(公共目標文件)格式的可執行文件,并能將程序下載到目標DSP上運行調試。用戶系統的軟件部分可以由CCS建立的工程文件進行管理,工程一般包含以下幾種文件:
源程序文件:C語言或匯編語言文件(*.ASM或*.C)
頭文件(*.H)
命令文件(*.CMD)
庫文件(*.LIB,*.OBJ)
四、實驗步驟
1.創建工程
⑴創建新的工程文件:選擇菜單“View”的“ProjectExplorer”項,打開工程查看界面
在ProjectExplorer窗口的空白地方右鍵選擇New->CCSProject:
在彈出的窗口中設置工程名稱,以及工程的設備類型,這里我們新建工程volume,Device型號為TMS320F28335,點擊Finish完成創建:
⑵在工程文件中添加程序文件:
當我們創建完工程后,在ProjectExplorer窗口可以查看該工程的各個文件(若ProjectExplorer窗口被隱藏,則可以用菜單的View->ProjectExplorer調出,或者把最大化的窗口還原):
這里工程中的main.c和28335_RAM_link.cmd文件我們不需要,在這2個文件上右鍵選擇Delete刪除。
在彈出的窗口中找到C:\ICETEK\F28335-V5.0\Lab101-useccs目錄:
按住“Ctrl”鍵,選擇volume.c、volume.h、volume.cmd和sine2.dat文件。然后點擊打開按鈕:
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文件導入的方式:
Copyfiles:剛才選中的3個文件會被拷貝到workspace的剛才新建的工程文件夾中,即C:\ICETEK\workspace-28335\volume目錄下。Linktofiles:則文件不會被拷貝,以鏈接的形式把剛才的3個文件加入到工程中。此時這3個文件還在原始的位置,即C:\ICETEK\F28335-V5.0\Lab101-useccs目錄下。這里我們先選擇Copyfiles,點擊OK完成。
上述僅僅添加了工程的各個文件,但我們要進行仿真調試的話,還需要一個目標配置文件(TargetConfigurationFile)。
在TargetConfigurations窗口中(若沒有此窗口,可以用View菜單調出),找到我們已配置好的文件F28335-Simulator.ccxml(若沒有參見第三部分、第一章、四、2新建一個),點擊右鍵->LinkFileToProject->volume.
⑶進入仿真調試:
點擊菜單欄下方的圖標 ,CCS開始自動編譯,連接和下載程序。最終的界面大致如下(可能會有所不同):
我們可以看到,新增了一個Debug窗口,ccs自動打開volume.c,并且跳轉到main函數。
2.編輯修改工程中的文件:
⑴查看工程文件:
點擊菜單的View->ProjectExplorer調出工程查看窗口,展開工程各分支,可以看到“volume”工程中包含的各個文件。可分為四類文件:
.c源文件
.cmd文件
.h頭文件
.ccxml目標配置文件
⑵查看源文件:
*雙擊工程管理窗中的“volume.c”文件,可以查看程序內容。可以看到,用標準C語言編制的程序,大致分成幾個功能塊:
頭文件。描述標準庫程序的調用規則和用戶自定義數據、函數頭、數據類型等。
⑶編輯修改源文件及編譯程序:打開“volume.c”,找到“main()”主函數,將語句“input=inp_buffer;”最后的分號去掉,這樣程序中就出現了一個語法錯誤;
重新編譯工程時,CCS會提示"程序重新編譯過,是否重新下載?"
我們點Yes,則ccs會把最新編譯出的文件下載到DSP中。
⑷查看和修改工程文件的設置:
在工程上右鍵->Properties,打開工程屬性設置窗口。
可以看到,在Build一項中,分為C2000Compiler C2000Linker(鏈接器),我們點中C2000Linker下的BasicOptions,則在右邊可以設置程序的堆棧大小。
3.基本調試功能:
⑴下載程序:執行Run->Load->LoadProgram,在隨后打開的對話框中選擇剛剛建立的C:\ICETEK\workspace-28335\volume\Debug\volume.out文件,手動下載剛才編譯生成的最終文件volume.out。
⑵設置軟件調試斷點:在項目瀏覽窗口中,雙擊volume.c激活這個文件,移動光標到
while(TRUE)行上,在行號前雙擊鼠標左鍵即在此處設置了一個斷點。或者在該行右鍵->Breakpoint->Breakpoint:
?
⑶利用斷點調試程序:選擇Run->Resume或按F8或點擊Debug窗口中的??? 運行程序,程序會自動停在while(TRUE)上。
①按F6單步執行到write_buffer()函數。
②再按F5,程序將轉到write_buffer函數中運行。
③此時,為了返回主函數,按F7完成write_buffer函數的執行。
4.使用觀察窗口:
⑴在volume.c中,用鼠標雙擊一個變量(比如num),再單擊鼠標右鍵,選擇“AddWatchExpressions”,在彈出的窗口中點擊ok,CCS將打開Watch窗口并顯示選中的變量。
⑵在觀察窗口中單擊變量值(Value欄),此時Value變為可編輯狀態,我們可以輸入一個值,然后回車,即可改變變量的值。
⑶把str變量加到觀察窗口中,點擊變量左邊的,觀察窗口可以展開結構變量,并且顯示結構變量的每個元素的值。
⑷把str變量加到觀察窗口中;執行程序進入write_buffer函數,此時num變量超出了作用范圍,可以看到num變量無法查看了:
5.文件輸入/輸出
下面介紹如何從PC機上加載數據到DSP上。用于利用已知的數據流測試算法。在完成下面的操作以前,先介紹CodeComposerStudio的斷點,斷點允許用戶在指定位置提取/注入數據。斷點可以設置在程序的任何位置,當程序運行到斷點時,相關的事件將會被觸發,當事件結束后,程序會繼續執行。在這一節里,斷點觸發的事件是:從PC機存儲的數據文件中的一段數據加載到DSP的緩沖區中。
(1)在真實的系統中,read_signals函數用于讀取A/D模塊的數據并放到DSP緩沖區中。在這里,代替A/D模塊完成這個工作的是斷點。當執行到函數read_signals時,斷點完成這個工作。
①在程序行read_signals(input);上單擊鼠標右鍵選擇“Breakpoint(CodecomposerStudio)->Breakpoint”,設置軟件斷點。點擊CCS菜單的View->Breakpoints,調出斷點觀察窗口,可以看到我們剛才設置的斷點。若我們設置了多個斷點,則通過行號來區分,例如我們這個斷點是line40,而line38則是剛才我們設置的while(TRUE)行的斷點:
②在Breakpoint窗口中,右鍵點擊剛才設置的斷點,選擇Breakpointporperties:做如下設置:
此時,已經配置好了斷點和與之關聯的事件,進一步的結果在下面實驗中顯示。
6.圖形功能簡介:
下面我們使用CCS的圖形功能檢驗上一節的結果。首先進行下面設置操作:點擊菜單Tools->Graph->SingleTime:
在彈出的圖形窗口做如下設置,然后點擊OK:
此時我們打開了圖形觀察窗口:
7.觀察圖形觀察窗口SingleTime的顯示。
繼續運行程序,程序會再次停在斷點處,SingleTime里面的波形有變化,且控制臺會有輸出。
8.退出CCS,關閉實驗設備。
?
五.實驗結果
通過對工程文件“volume”的編譯、執行后得到結果的圖形顯示如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DSP实验报告—实验1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社交网络分析——信息传播模型(附带三个模
- 下一篇: java日期字符串排序_Java 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