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证据理论用法
一、基本概念
全名:DS 證據理論(Dempster-Shafer envidence theory)也稱為DS理論。是一種處理不確定性問題的完整理論。
主要作用:Dempster合成規則——將多個主體(可以是不同的人的預測、不同的傳感器的數據、不同的分類器的輸出結果等等)相融合
二、DS證據理論的用途
舉例:發生搶劫案,警方判定罪犯肯定是嫌疑人A、B、C中的一個,但不知道是哪一個。兩個證人張三、李四只是看到了部分過程,有不同的判斷,用概率表示。共三種情況:A作案,B作案,C是作案,具體如下:
DS理論用途:根據不同證人提供的概率,給出每種假設的綜合概率。起到了不同數據源數據融合的作用。
比如通過DS理論綜合得出結果如下(則A的嫌疑更大):
那么如何實現?
三、D-S理論的實踐方法
(一)先了解方法中的7個基本概念
1.X 全域(Universe)/識別框架/假設空間
對于X 全域,指的是一共可以有多少種假設, 表示就是我們要判斷事件發生情況的范圍,對于我們的例子:A和B都沒有作案,A作案,B是作案,A和B共同作案這四種情況。
2.基本概率
比如張三給出的“罪犯是A”的概率就是一個基本概率。同一個證人對X全域中不同情況的基本概率之和為1;
3.基本概率分配(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
指的是計算每一個證人對X全域中每一種情況的基本概率的過程。
4.基本概率分配函數—mass函數
基本概率分配的函數過程中用的函數,稱為mass函數。記為:m(x)。
在我們上面的例子中,張三和李四兩個證人(數據源)輸入,所有有兩個mass函數:
張三的m1和李四的m2,比如m1(A作案)=0.86
可以看出,m(x)滿足如下兩種情況:
若m(A)>0,A叫做焦元
5.信度函數—Bel函數
某個假設的信度函數指的是該假設所有的子集概率之和:
6.似然函數–Pl
某假設的似然函數指的是與該假設交集不為空的概率之和
7.信任區間
就是一個概率的線段:[a,b]
比如對于假設A,由信任函數與似然函數組成的閉區間[Bel(A),Pl(A)]則為假設 A 的信任區間,表示對假設 A 的確認程度。
(二)開始證據合成—使用Dempster合成規則
1.Dempster合成規則也稱證據合成公式
對于假設A,合成的mass函數就是,所有相交有A的就兩個假設進行兩個mass函數計算后乘積的和,再除以歸一化系數K。K的算法如下:
也就是1減去:所有相交為空的兩個假設的mass函數計算后乘積的和。
還有一些地方將K定義如下,將1-K當成歸一化系數,說法不同,含義一樣。
2.實例解析
以剛才的那個例子為實例進行解析:
(1)先求歸一化系數K
=m1(A)m2(A)+m1(B)m2(B)+m1(C )m2(C )
=0.86X0.02+0.13X0.9+0.01X0.08
=0.0172+0.117+0.0008
=0.135
在這里我們可以思考一個極端情況,當張三和李四的看法高度不一致的時候,K趨近與零。公式將無法使用,這也是經典版D-S理論的問題,所有后續有一些列論文對它在這一點上進行了改進。
(2)利用Dempster合成規則計算
=1/K x m1(A)m2(A)
=0.86X0.02/0.135
=0.12740741
同理計算:
m12(B)=0.13X0.9/0.135=0.866666
m12?=0.0.1x0.08/0.135=0.00592593
則我們的例子,用D-S融合的最終結果如下,B作案的可能性很大達到0.86666
以上已經對D-S理論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若要進一步深入,點擊看下面浙大教授的課件
轉自:一文讀懂DS證據理論用法(詳細公式步驟版)
用C實現DS理論
用matlab實現DS理論
總結
- 上一篇: DSP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或,什么是dsp技
- 下一篇: scratch python的区别e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