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及其应用》学习笔记(匹配和因子分解)
匹配:
匹配M:M是E的一個,不包含環的子集,它的任意兩條邊在G中均不相鄰。
M飽和的點v:匹配M的某條邊,與頂點v關聯。
M非飽和的點v:M中無邊與頂點v關聯。
完美匹配M:若G中的每個頂點,都是M飽和的點。
最大匹配M:在G中,找不到其它匹配的邊數,大于M了。
ps:每個完美匹配,都是最大匹配。
?
M交錯路:指圖G的邊,在E\M和M中交替出現,的路。
M可擴路:起點和終點,都是,非飽和的,M交錯路。
ps:這個證明可等價于,M不是最大匹配,當且僅當G含有M可擴路。
充分性證明,M’為M可擴路中,除去M中的邊,所組成的邊集。在可擴路中,選取的M’內的邊集互不相交,因此可算是個匹配。M’有m+1條邊,M有m條邊。
反之是,必要性證明,M和M’的對稱差,意味著去除,M和M’之間公共邊。因為M和M’都是匹配,里面的任意兩條邊均不鄰接,因此H中的一個點,不可能同時關聯M或M’中的兩條邊。M’的邊多于M的邊,H必定存在一個分支,M’的邊多于M的邊,在這個分支中,也必定存在,以M’中的邊開始和結束的路P。
?
偶圖的匹配與覆蓋:
鄰集N(S):與S的頂點,相鄰的所有頂點的集合。
ps:必要性證明,S是X的子集,因此M也飽和S中的每一個頂點,則S中的每個頂點,也匹配于Y中的一個頂點,所以N(S)在原圖G中,至少有S。
反之是,充分性證明,為包含所有,含有u點的交錯路的頂點集。u肯定是Z中唯一的非飽和點,不然就有可擴路了,不然,在一條交錯路上,出現了兩個非飽和點,以這兩點為端點,截取出來的路,就為可擴路了。
因為T是由Y和連接于u的交錯路上的點的交集,所以T中的點所有都是的飽和點。
如果沒有交錯路的限制,S會和Y中多個點相鄰,因此有,。因為Z選取的是,所有連接于u的交錯路上的點,所以T必定包含了所有N(S)上的點(如S的某個點到u的某條交錯路中,加多一條到N(S)的邊,又形成一條交錯路)。
因N(S)中每個頂點v,均有一個交錯路連接于u,所以v∈Z,但是Z包含了所有T中的點,從而v∈T,這表明,所以有。
?
ps:頂點數X或Y,乘上X或Y上每個點的度數k,則等于邊數E(G)。N(S)的點所關聯的邊數至少為S。
?
覆蓋:在頂點集中取個子集K,使得圖G的每條邊,至少有一個端點在K中。
最小覆蓋K:圖G不能找到一個覆蓋K’,使得。
?
任何匹配M和任何覆蓋K,均由。若G是偶圖,則有
ps:K至少包含每條邊的一個端點。
?
ps:U中的每一個點v,出現在的每一個交錯路上,均只有v它一個非飽和點。一個端點在S中,另一個端點也必定在N(S)中,也就是T中,因此和另一個端點在Y\T中,矛盾。由于X\S的點不會和T中的點相連,所以最大匹配里的邊,由T與S中的一些飽和點連成的邊和包含X\S中的點的匹配邊,組成,因此有最大匹配數等于最小覆蓋數。
?
Tutte定理與完美匹配:
分支根據,它有奇數個或偶數個頂點,而分成為,奇分支或偶分支。
o(G):G的奇分支的個數。
?
以下推論是充分條件。例如,有割邊的3正則圖,不一定就沒有,完美匹配。
ps:Gi是奇分支,所以是奇數,因此,奇數乘以奇數,還是奇數,是奇數。又因為奇數減去偶數是奇數,是奇數,它表示原有Gi每個點所關聯的邊數的2倍,減去Gi先有的邊數的兩倍,結果為,Gi被S切斷的度數,也即邊數。有k個mi,且每個mi至少為3,所以有,3k≤。因為S不僅要與Gi這些點連邊,而且S內部的點也要連邊,因此有:≤。
?
因子分解:
圖G的一個因子:G的一個生成子圖,但至少有一條邊。
G的一個因子分解:因子的邊的并,且這些因子的邊并無交集,即交集為空集。
n-因子:一個n度正則的因子。
n-因子分解:G是幾個n-因子的和,且它們的并,就為n-因子分解。
而上述的那個G本身,稱為n-可因子化。
?
若G有一個1-因子,即是完美匹配(1-因子是生成子圖,且每個點的度都為1),且G為偶階圖(G的度數之和為n=2m)。
所以不能有1-因子,有1-因子。
ps:一個1-因子即為一個完美匹配,即為多個這樣的完美匹配構成。因為是完美匹配,中的每個點都要被匹配到,且一個點要有2n-1條邊,所以要找出的完美匹配的個數,即1-因子的個數,為2n-1個。可按下述例1的方法來劃分。
?
?
例子:
ps:去掉一個完美匹配,則所有頂點的度會減1。在完美匹配中,若割邊所關聯的頂點選擇了其它邊,這就不能選擇割邊了,所以當然會有不含割邊的1-因子,因此3-正則圖,一定有一個不含割邊的1-因子。
?
2-因子分解:
若一個圖是2-可因子化,則每個因子,一定是,不相交圈(圈的邊無交集)的一個并。(因為這個圖的每個2-因子,頂點的度都為2)。
不是2-可因子化的。
若一個2-因子是連通的,則它是一個H圈。(因為這個生成圖是連通的,就只有一個圈,也就是H圈。若不是連通的,可能有多個圈)
ps:構造出的n條路,其端點最后連接,形成H圈。
?
2度正則圖是一個2-因子。
偶圈能表示為,兩個1-因子的和。
例子:
ps:其中的2-因子是一些偶圈,偶圈1-可因子化的,所以這個圖也是1-可因子化的。
Peterson圖就是個例子,由5邊形和5角星形一起構成了,一個2-因子(非連通的生成子圖),和一個聯接5邊形和5角星的完美匹配。
ps:2-可因子化,意味著,這個連通圖是由多個不相交的圈組成。
?
最優匹配與匈牙利算法:
為解決人員分派問題的一個算法。
扎根于u的M交錯樹:u是非飽和點,樹H種的任一點v,有唯一的(u,v)路,是一條M交錯路。
匈牙利算法:
ps:表明找不到一個匹配能飽和所有X的頂點,也就是不存在完美匹配。,用路P上的非匹配邊,置換掉,路P上的匹配M中的邊。
例子:
?
最優匹配:
定義:在賦權圖中,尋找一個具有最大權的完美匹配。
對來說,有個不同完美匹配。
可行頂點標號:存在一個實值函數l,使得偶圖中,
不管邊的權是什么,總存在一個可行頂點標號:
相等子圖:具有邊集的,G的生成子圖。
ps:因為某一對頂點標號之和,總是≥該邊的權值,因此所有頂點標號的總和是,圖的權值總和的一個上界。是上的完美匹配,因此上的任一兩個頂點標號之和都=邊上的權值。但在M上取得邊,可能會小于,關聯的兩頂點標號之和。
?
最優匹配算法:
步驟:
例子:
修改頂點標號方法:
ps:重新計算的α值,涉及到在S集合中,不在T集合中的元素。例如鎖定,1、3、4行和1、4、5列。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图论及其应用》学习笔记(匹配和因子分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计算机应用学图形基础,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基
- 下一篇: Confluence 空间附件(A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