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软件应用于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解读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SPSS软件应用于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解读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為IBM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于統計學分析運算、數據挖掘、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任務的軟件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總稱,有Windows和Mac OS X等版本。
- 使用SPSS的方法是,首先應用因子分析功能定義因子分析的變量,進行適切性量數(KMO)取樣與巴特萊(Bartett)球形檢驗,通過后繪制碎石圖,形成主成分列表,作方差最大化旋轉,最后形成因子得分表。接著根據聚類分析功能,繪制散點圖,將因子得分歸類,形成單維度客戶分群。分群結果要進行解釋與證驗,這是分群的關鍵,前提是深刻理解分析方法的原理與概念。因子分析方法是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首先提出的。它可以揭示多變量之間的關系,主要目的是從眾多的可觀測的變量中,綜合出少數幾個因子,用較少的因子變量來概括和解釋原來的觀測信息。它的數學基礎是共變(covariance)抽取,通過計算相關系數矩陣,得出因子得分。在解釋的過程中還要深刻理解因子載荷、變量共同度、公因子的方差貢獻、因子旋轉等概念。
- 研究細分后的客戶群的消費行為,也需要分兩個層面,一是要將價值因素與行為因素合并考慮,通過統計學中的相關性分析,確定哪些行為因素構成了客戶價值的形成。另一方面,則是運用本地網的實際與心理學原理,通過分析產生消費行為的心理模式(態度、動機等),去驗證數據的準確性。行為因素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兩種。所謂確定性關系是指因素之間可以用精確的函數描述出來。而不確定關系是指因素之間存在某種聯系,但不能用精確的函數關系表示。如客戶選擇親情后,資費變化與通話時長的關系,就需要使用相關性分析,通過計算相關系數,確定相關程度與相關方向。使用SPSS軟件可直接計算,輸入數據即可得到相關系數表,前提是對相關分析的統計學原理,使用的條件(如數據的分布形態,是否需要Z變換等)準確使用。得出的數據存在誤差,需要利用心理學原理(如自我價值定向理論、羅特的控制點理論等)再結合客戶群所在的地域與環境特點,形成公眾客戶或商務客戶的心理模式,去驗證所獲得的行為因素,篩除偽因素。
- 確定的客戶消費行為因素如何劃分層次,哪個因素影響大,哪個因素影響小,這就需要使用方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又稱變異分析,是斯內德克在費舍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通過分析數據各種不同來源的變異對總變異影響的大小,從而確定該因素是否對因變量有重要影響。他的基本原理就是綜合的F檢驗。方差分析的計算步驟很復雜,但使用SPSS相對簡單,可直接得到包括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和、F 值、F 臨界值在內的表格。但是實驗設計的選擇(如完全隨機設計、完全隨機區組設計等)、算法選擇(如單因素單水平方差分析、單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等)較復雜。方差分析的顯著性水平(α)控制是關鍵問題。
- 對營銷方案進行評估與預測,是把控營銷效果的重要一環。這就涉及建立回歸模型。回歸分析是通過變量之間的數學表達式描述變量之間關系的數學過程,這一數學表達式通常稱做經驗公式。我們不僅可以利用概率統計知識,來判定這個經驗公式的有效性,同時還可以利用經驗公式,根據自變量的取值預測因變量的數值。使用SPSS的步驟是,對數據預處理,作散點圖,初步選取回歸方法,擬合出經驗公式,最后作殘差分析。模型建立后,需要用大量的數據來修正與檢驗,只有經過實際數據檢驗并證明正確的模型才能使用。回歸分析常應用于專題分析,如IDC套餐調整后,通過回歸方程可以預測收入,作為制定營銷方案的決策依據。
文章參考來源:
http://365wz.blog.sohu.com/133532542.html 因子分析/相關性分析/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解讀
https://baike.baidu.com/item/spss SPSS百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PSS软件应用于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解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锐起无盘服务器蓝屏死机,正确配置减少锐起
- 下一篇: 树莓派安装ros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