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学教授:提高学术写作水平的10条建议!
本文作者邁克爾·芒格2000年起擔任杜克大學政治學系主任,著有《政策分析:選擇、沖突和實踐》《解析政治學》等作品。文章載于《高等教育紀事報》,原標題10 Tips on How to Write Less Badly,吳萬偉/譯
>>>>
在大學工作的近30年中,我看到很多有才華的人因為不能寫作或者沒有寫作而失敗了。而有些能力平平的人(每天早上,我都能從鏡子中看到這個人)就因為掌握了寫作技能在學界混得還算不錯。
這開始于研究生院。從那時起,你要從上課轉變為寫作,開始幾乎正好相反的轉型。許多研究生在前兩年上課期間是人人都羨慕和高看的明星,但突然間他們發現自己不再是主角了。
相反,那些不在乎通過認真閱讀參考書目中的每一頁書來討好教授的不起眼的學生突然給刊物投稿而且發表了,實現了從學生到專業學者的轉變。
其實,差別并不復雜,就是因為寫作水平。
瑞切爾?托爾(Rachel Toor)和本刊其他作家都談過寫一手好文章是多么艱難,確實如此。幸運的是,很多學科寫文章的標準非常低,你根本不需要寫得很好。
下面,我提出學術文章寫作的10條建議,它們或許能幫助人們寫得稍微好一些。
1.寫作是一種功夫,需要日積月累
熟能生巧、巧能致精,寫作也是越寫越有心得、越寫越有信心。
假如你一年后要跑馬拉松,你會等到幾個月后才突然一下子跑完26英里嗎?當然不會,你會天天堅持跑步,慢慢加量。你或許可以先在平路上練習,然后隨著水平的提高,慢慢在難度更大的路面上疾跑。
要想寫好文章,多寫是唯一必經之路。你不能指望等到要出書或編寫磚頭厚的外部評審報告時才開始練習寫作。
2.制定以產出導向的目標,而不是以投入導向的目標
“我要努力寫作三小時”這樣的豪言壯語是一種錯覺,而“我要敲打出三頁雙倍行距的文字”才是實實在在的目標。完成這三頁紙的目標后,停下來去做點兒別的事情。
備課、授課、開會,干什么都行。如果晚些時候你還有寫作的感覺,好極了。如果你沒感覺,那么你今天也不是沒有收獲的,至少你留下了一些文字。
3.尋找發自內心的聲音,不要為出版而寫作
詹姆斯·布坎南是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他在面試求職者時會問的一個問題是:“你寫的東西里有什么是10年后還有人讀的嗎?100年后呢?”有人曾問過我這個問題,問的我心里怕怕的。而且這個問題也讓人感到很慚愧,因為我們多數人都不會這樣想這個問題。
我們關心的是“發表”論文,至于寫的東西是不是有思想或是不是能夠啟迪讀者思考好像不在考慮范圍。矛盾的是,如果你想得只是“發表”,你可能反而發表不了什么東西。如果你寫的東西正是你感興趣的課題,那么寫作往往就變得容易了。
4.寫作需要時間
許多聰明人會給自己找理由,這些理由是自欺欺人的謊言。比如,“我在臨交稿前寫得最快最好”。請注意:這完全是不真實的。誰也不能在壓力下有更好的表現。毋庸置疑,你聰穎過人。
但如果要闡述一個艱深的課題,你憑什么認為可以在臨開會的前一天晚上的大半夜里,腦袋里能憑空蹦出智慧的火花,做出重要的貢獻?
寫文章的人往往在書桌前一坐就是數小時,不停琢磨各種想法。他們會向別人提出各種問題,會在品茶或吃飯時也要與其他有見解的人切磋意見,會一邊漫步一邊思考。有想法后,再坐下來寫上一大段。
不要擔心你寫出來的東西不夠好,或者不能即刻用得上。你在寫文章的時候會產生新的靈感;而你所做的也并不是僅僅去記錄下各種想法。
那些幾十年后仍然有人讀的文章和書籍都是坐在書桌前辛勤思考,強迫自己把深刻的思想轉變成文字的作者寫出來的;然后,他們會再讓這些文字引導自己迸發出更多的靈感。如果你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寫作就會像魔術一樣,在遙遠時空的另外一個人的腦海中生動地把此時此刻存在自己腦海中的想法刻畫出來。
5.寫作鋒芒來自磨礪,而不是吹噓
每個人的作品在落筆完成之前都是精彩無限的。而且,越是未落在字面上越精彩。我們都遇見過那些口若懸河、咄咄逼人的研究生或者老師。他們在酒吧或者聚會上一手拿著啤酒、一手拿著香煙,讓人倍感敬畏。他們簡直無所不知。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即將著筆的作品會多么不同凡響。
時光飛逝,對于“你在寫什么?”的問題,多年后他們的回答仍然是那個聽過多少遍的200字的回答。這個樣子從未改變,因為他們除了吹噓,從未專心做過任何實實在在的工作。
如果是另一種情況,你在努力寫東西,而你的作品不斷在發展變化。你不喜歡自己剛剛寫完的部分,而且你也不確定接下來將發生什么。當有人問“你在寫什么?”時,你會為之語塞,因為你不知道怎么去解釋。
那個拿著啤酒和香煙的躊躇滿志的家伙呢?他只是裝腔作勢,實際上從來不寫任何東西。他的回答是脫口而出,那是在消耗數百瓶啤酒和數千支香煙過程中不斷演練的成果。
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你才是贏家。當你真正在寫作,以成功所要求的標準付出辛勤努力時,你一定會感到力不從心、水平太臭,自己把自己折磨得疲憊不堪。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感覺,那說明你對自己的要求還不夠嚴格。
6.構思一個引人入勝的謎題
將你的作品描繪或構思成為一個謎題的答案。有很多種有意思的謎題可供選擇,比如:
“甲和乙從相同的假設前提出發,最后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結論。這是怎么回事?”
“這里有三個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各不相同。但奇怪的是,它們實質上都是同一個問題,只是表象不同。我來告訴你這是為什么?!?/p>
“理論預測的結果該會如此,但我們看到的現實卻不同。是理論錯了,還是有什么其他因素我們沒有考慮進去呢?”
不要被這些公式限制住了,但在你向大家(不論是演講的聽眾還是文章的讀者),呈現你的作品時,這些公式還是對你很有幫助的。
7.先寫作,然后再安排其他的事情
把寫作放在第一位。我正好是個習慣起早的人,所以我一大早就開始寫作。在寫作之后,我安排上課、開會或做一些文案工作。你或許是個“夜貓子”,或介于兩者之間。不管怎樣,請把你最有效率的時間留給寫作。不要在忙完別的事情后,才突然想起來要寫作,也不要迷惑自己說等到有了大塊兒時間后再去動筆。擠時間去做其他事;寫作要排在首位。
8.不能要求每一個點子都高大上
許多人因為不能有力地闡釋自己感興趣的大題目而沮喪不已。進而,他們就什么也不寫了。其實,不妨從小題目寫起。埋頭堅持、在創作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跋涉,慢慢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在爬山登頂的過程中完成了很長的路程。
只有在把思想寫下來的過程中,我們才會更加明晰論文提出的問題,才能更準確地定義專業術語,并了解論據的邏輯性。
9.摸著石頭過河
你最深刻的思想往往是錯誤的,或者,至少可以說它們不是毫無瑕誤的。如果你研究的課題很深奧,那么準確把握課題的核心和把謎題構思好都不是輕易能做好的事。
當剛入學的研究生說他們知道自己希望研究的領域或畢業論文要寫什么課題時,我總是暗自發笑。幾乎所有最優秀的學者都會因為他們的研究和寫作體驗而經歷巨大改變。他們邊實踐邊學習,而有時候,認識到自己犯錯正是他們的學習收獲。
10.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請別人來幫你參詳一下你的作品。大學的一大優勢是我們幾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而且我們都體驗過面對空白頁面上一閃一閃的光標卻一個字也寫出不來的恐怖。與你的同學或導師交換閱讀各自的作品,尤其是當你寫得感到惡心的時候,不妨幫別人讀一讀他們的作品。你必須克服心里對批評和否定的恐懼。
沒有人的第一稿是完美的。成功的學者與不成功的學者之間的差異不一定是誰的寫作水平高,而常常是誰能把編輯修改的功夫做足做好。
如果你感到寫作很困難,那只說明你寫得不夠多。寫很多頁的文字對我而言一直都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但我永遠不可能只靠寫作謀生,因為我寫得還不夠好。
但是,在領會這些小竅門并努力堅持實踐,我已經能讓寫作的技能為我所用,成為我人生和職業發展的一種助力。
—THE END—
編輯?∑Gemini
文章推薦
?年近八旬教授曾一次性捐款8000多萬,今獲省杰出貢獻獎!
?微軟大中華區換帥!80后侯陽博士「空降」,曾任高通全球高級副總裁
?20位國外博士日常(20張圖)
?寫了 20-50 年的代碼,才明白的那些真理
?編程與線性代數
?霍金承認有鬼神,為什么霍金和牛頓這些人最后都信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杜克大学教授:提高学术写作水平的10条建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隐秘的角落》数学学霸朱朝阳如何炼成?这
- 下一篇: 以国家战略科学家身份,顶级AI学者朱松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