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从P5到P8,在阿里学做个靠谱的人
師兄文化,是阿里的老傳統,新人入職都要認個師兄。
不是江湖上這種師兄哈,但帥是一樣帥的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在阿里當師兄的故事。
我是“改之”,不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改之,而是“楊過,字改之”的那個改之。
為什么要用楊過的字做花名?
哈哈,因為帥唄!
我的主業是螞蟻中間件的程序員,額~還有個副業是“師兄”。
先來說說我的師兄
5年前,我以實習生的身份來到螞蟻,現任螞蟻金服技術總監楊冰,是我當年的師兄。
有次我在周報里寫“這周又新學了兩個知識點,非常開心”。師兄楊冰很快回復道:“你不該僅僅為了學會兩個知識點開心,而應該將這個知識運用到業務,并拿到結果的時候才感到開心。”這句點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師兄人很忙,但是只要在他身邊,都能被他那種激情和熱血所感染。
從師兄身上,我體會到:是“師”也是“兄”。任何時候都要擔當,并往前再多想一步。這些前輩們言傳身教的經驗,也是我在阿里這些年習得的思維方式。
帶的第一個師弟,跑了
說來不怕人笑話,我第一年做“師兄”,當時帶過一個實習生,不過非常失敗啊,帶了一個月人家就跑了。
為了做個好師兄,我在內網翻看了很多阿里師兄文化的討論帖和經驗分享。一邊摸索,一邊領悟。
師兄,本質是做導師,用一種更親切更貼近校園的方式引導新人,幫助他們盡快落地。
在阿里當師兄,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陪伴和保護新人,共同成長進步。在為期一年的上手過程中,如果師弟的代碼出了岔子,“帳”是要記在師兄頭上的。
“我說你聽,我做你看;你說我聽,你做我看”是阿里師兄文化的十六字箴言。
改之在螞蟻內部大學已經帶過6-7期課程,上課人數超過百人
程序員的傲嬌和悶騷
有時候看到誰寫代碼,如果他用的是上、下、左、右的鍵盤按鍵,就會忍不住告訴他整套操作快捷鍵。快捷鍵用得溜,也能處于鄙視鏈前端。
所謂“悶騷”,則是程序員對代碼的完美主義追求,每次都想憋個大招。
曾經有個同學,寫了一段自己很滿意的代碼,大概性能能提升個10倍,得意之余加了很長的注釋,巴拉巴拉夸了自己的代碼一堆。提交到我這邊,卻發現他如果能再改一下,性能能提升個一千倍。
但師弟們這些“攀比”,在我眼中都是好事兒。阿里有句話說,為過程鼓掌,為結果買單嘛!
在阿里,學做一個靠譜的人
話癆、熱情、會玩……大概是我留給同事們的印象。
但說實話,我并不是個內心深處有很多“熱愛”的人。做事不是憑興趣,什么事情交到你手里了,當下這件事就要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這是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
在阿里摸爬滾打的五年里,我“做丟”過項目,最后不得不轉交給更適合的團隊。
也曾經吭哧吭哧做了幾個月,做完后發現業務需求不匹配,有技術和拿到業務結果是兩回事。努力,更要找對方法,才能持續穩定地把業務落下來。
在阿里,我自己總結經驗是首先要靠譜,做個靠譜兒的人,有需要了大家第一反應想到就是你。然后再進一步——在靠譜的過程中做出彩。
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就看誰把事情先做出來,并且持續地做下去。有時候必須趟過坑,再爬出來,才能真正體會個中滋味。
對于師弟們,我和他們說的最多的,可能也就是這個。
原文鏈接
本文為云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五年从P5到P8,在阿里学做个靠谱的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最佳实践 | 数据库迁云解决方案选型
- 下一篇: 哪种人是软件设计中的稀缺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