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事做成
作者 | 永度
來源 | 阿里技術公眾號
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老板交給了你一件事,這件事是一件橫向的,需要其他人參與,時間跨度可能會比較長的。遇到這樣的事,很多人上來就埋頭苦干,渾渾噩噩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尤其作為一個一線的小兵,不帶人,這個時候,你需要一些成事的方法來加持。
一 舉個栗子
小明是今年剛入職的新人,工作經驗也五年有余,做了一段時間的業務需求,今天老板交給他一件事情,就是推進大家完善項目代碼的文檔,好讓以后來團隊的新人,能更快的了解項目代碼。程序員很多不愛寫文檔,尤其是項目有了變動以后主動去更新文檔。小明作為一個新人,來團隊這一段時間也發現不少問題,很多自己通過問其他老人解決了,但依然覺得這個過程挺難的。所以這件事讓他來做是最好不過了。
老板讓他整理一個標準化的文檔模板讓大家來套用。過了兩天,小明因為忙于業務并沒有顧上這件事,過了 4 天了,小明終于整理了一個模板文檔放在了自己的文檔空間里,但一直沒有發給老板。此事后來就忘記了,過了一周以后,老板問起來,這件事做的如何了,小明說文檔寫完了,但是應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提提意見。于是在周會上,大家提了一些意見,其中最主要的一件事是要把一些公共的部分,用單獨的文檔詳細說明,其他項目的文檔來引用他的。這些公共的部分可能包括腳手架如何使用,國際化怎么做等。
時間又過了一周,老板問小明事情的進展,他說自己正在寫其中一篇國際化相關的文檔。
我們看到上面的案例,小明都暴露了哪些問題呢?
二 什么是靠譜?
大家在做事的時候,可能都想留給別人一個靠譜的印象,于是習慣性的接受,而不拒絕。想著自己一定要做到,只有做到才是這件事唯一的結果。如果自己還沒做完就不會有任何的反饋,因為反饋會自我感覺難堪,因為并沒有做完。但其實,在這其中我們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什么是靠譜?
靠譜不是不拒絕,說到做到。靠譜其實是量力而行,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即使沒有在預期的時間內做完,也要積極反饋。所謂「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積極的反饋,頻率可以是每天,每兩天都可以,切記不要耗著,沉默著,等有結果了再反饋,也不要攢一個驚喜給老板。因為這樣的驚喜往往是驚嚇,因為每一次反饋和溝通都是對焦的過程,可以保證整個事情不會變形,符合起初的預期。
上面的例子,小明就有這樣的問題,一是沒有積極的反饋,即使自己有很緊急的其他事情,很忙沒有時間做,也要跟老板說,自己最近在忙別的事,你交代給我的事,可能最近沒有時間做。二是總想著做完再說,自己多加班來彌補,而這些苦勞,只是在苦自己,并不能改變事情的結果和別人對你的印象。
三 什么是你的事?
當你心甘情愿答應了這件事由自己來做以后,這件事就是你的事了嗎?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這件事你可能沒時間做,后來就又轉給了別人,或者你讓別人幫你做,別人做了大部分,最后結果被別人拿了去。其實更多的情況是你沒有做出結果,事情也被你拖沒了。所以判斷是不是你的事,最重要的只有一點,就是「這件事是不是你設計的」。
不論是老板安排你做的事,還是你自己發起的事,更甚至是別人的事,只要是你設計的,那這件事就是你的。
四 如何設計一件事?
設計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需要更為深入的思考,不是單純的埋頭苦干,是要站的更高,看到全局,看到周邊,理出主線,確定關鍵,組織群眾,解決難題,控制節奏,拿到結果。拿上面小明的例子,我們詳細分解下這個問題。如何完善每個項目的文檔?我們可能要先回答這樣幾個問題:
1 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整理文檔最核心的目的一定是讓新手更容易了解當前的項目,所以內容一定要全,且要結合自己的使用感受,文檔還要包含主內容和擴展閱讀,主內容是新手完全可以按照這套流程操作,就可以使用項目的,還有擴展閱讀則是一些概念介紹,擴展知識,不用當下消化,而是慢慢看的。
可能上面只是表面的或者重要且顯然的目的,別人讓你做的每一件事,其實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自己、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所以千萬別草草了事,或者不當回事,或者把他想成是一件消耗體力的苦差事。思考先行,你會覺得他并不耗費你多少時間。當你把這件事從全局到細節都想清楚了,那種油然而生的掌控感會讓你感覺很輕松。
所以,分析目的要看兩方面,一個是表面的顯而易見的,一個是自我的成長相關的。這兩方面也就夠了,切記不要想太多,不要過多揣測,也不要把一件小事,非要升華到人際斗爭,宇宙本質的高度,那樣就有點心累了。
2 這件事要分為幾個步驟?
把大象裝冰箱總共分幾步?三步,把冰箱門打開,把大象裝進去,把冰箱門關上。這個原本大家以為是笑話的東西,其實才是解決問題最為關鍵的方法。很多人習慣在遇到一件事的時候,立馬把關注點聚焦到這件事最難的部分,一直在想這個最難的部分怎么解決,而過去了很久都沒有行動。與之相反,上面的這種步驟思維,不僅可以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可行的思路,還讓我們馬上行動了起來。
解決小明的問題,我們要看看分成幾步:
- 確定范圍:了解一共有幾個項目,畫出表格。
- 關鍵內容:寫項目文檔要確定哪些是核心內容,哪些是擴展閱讀。列出核心內容大綱和擴展閱讀文檔目錄。
- 組織群眾:這種事情千萬不要想著自己一個人來做,尤其作為一個新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請教同事和請求幫助,會得到非常友善的響應。文檔里你比較熟悉的部分可以自己來寫,不熟悉的部分可以初始化好文檔,然后讓同事去補充,或者請教同事后自己補充。也許你可能會發現之前已經有很多文檔了,只是沒有很好的整理起來。
- 提供工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工具思維很重要,如果想讓別人幫你,你就一定要提給別人趁手的工具,盡量讓他不怎么思考就能幫你解決問題,只做那些勞動密集性的事,這樣的事一個人做就非常耗費時間,多個人做就會很快。你提供的工具就像一個流水線,把你的同事想象成流水線的工人,只要機器啟動,就可以坐等產品產出了。所以針對上面每個項目完善文檔的事情,你就可以先整理出一個通用模板,然后把每個項目的不同點做成參數插入,你可以做一個表單頁面收集這些參數,或者使用命令行工具,采用問答的方式收集參數,最后自動化把合成好的文檔提交到項目的 ReadMe 中。
- Check 進度:這個步驟我們下面討論。
- 展示結果:做事有始有終,可以在團隊周會上展示最終完成的結果。
3 如何把握進度?
只要多人做事,就會有做的快的,做的慢的,和壓根不做的。你需要一個機制或者工具來 Check 進度。看上面小明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產出一張進度表,進度表也要非常講究,要涵蓋做一件事的每個關鍵點,也叫做檢查點,檢查點是行動指南,也是判斷結果完成度的指標。每一行都有明確的哪個項目,什么地址,誰來負責,是否完成,有何困難。然后把這個表格,嵌入到團隊集體工作流當中,比如在每周的團隊會議上過進度,或者建立釘釘每日的提醒,或者把每兩日的進度總結到群里。常態化的提醒和暴露問題,是推進事情的有效方法,當然還可以獎勵完成速度快的同學。方法很多,關鍵是建立自動化的機制。
4 最終產出什么?
有了最終的產出,就代表這件事有了結果。我們依然要從兩方面看,一個是表面的結果,看小明的例子,就是每個項目都有了完善的 ReadMe 文檔。但是還有一個結果,就是工具和方法論的沉淀,比如一套自動化生成文檔的命令,可以為后面新的項目提供更快的初始化文檔的方法。當然你不必為了沉淀而沉淀,非要搞出一個可復用的輪子,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就是一個好工具了。另外,對自身成長的提升也是一個很好的潛在結果。
最后,還要把產出展示出來,給這件事畫上完美的句號,感謝幫助自己的同學,同時拿到結果。
五 總結
大家都在做事,那同一件事你來做,和別人來做會有什么不同。你做的那些事是否都深深的刻上了你的烙印,你所在的組織是否有受到你的影響,而變得不同。我上面所講的內容,是最基礎的做事方法,是區別于混日子和做實事的一大要素,是變被動為主動的法寶,也是建立成長型人格的有效方法。個人拙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鏈接: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83624?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阿里云實名注冊用戶自發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阿里云開發者社區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具體規則請查看《阿里云開發者社區用戶服務協議》和《阿里云開發者社區知識產權保護指引》。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填寫侵權投訴表單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社區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總結
- 上一篇: GitHub Alibaba Group
- 下一篇: 阿里云边缘云,驱动行业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