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人的钱分很多种类,真金白银和纸钱相比,用什么会更方便一些
生活中,處處都有錢的身影。買菜、買衣服、吃飯娛樂……都要支付相應價值的錢才能消費。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
在沒有人民幣的古代,他們都是怎樣支付的呢。
古裝劇里經常會上演這樣一個名場面,皇帝面對那些有功的大臣,一高興就要賞賜黃金萬兩。
那么問題來了,拿到賞賜的黃金以后該怎么花?總不能搬到大街上去交易吧。
有的朝代連紙幣都沒有,他們購買東西的時候,真的方便嗎?
古代人都花什么錢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誕生了很多個國家和統治者,
每個朝代自然有每個朝代的“規矩”
。花什么樣的錢,都是看當朝的皇帝怎么說了算。
讓我們先一起看看,古代歷朝歷代都出現了哪些官方的貨幣吧。
華夏古國的文明最早能夠追溯到
夏商時期
。
當時的人們對錢沒什么概念,也對交易沒什么概念,所以當時都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去實行最基礎的交易流通的。
最早被當做貨幣來使用的時期,誕生在殷商時期。那個時候的人們普遍會
使用天然形成的貝殼
當做購買商品的貨幣。
隨著歷史的年輪不斷向前滾動著,人們也開始尋找更多合適的物品來當做貨幣。就這樣出現了龜殼,玉石,皮革或者刀具來當做購買商品的工具。
久而久之,大家發現這些東西在購買東西的時候,攜帶非常不方便,這個時候,聰明的華夏人就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到了商朝晚期和西周初期的時候,
人們用金屬制造了錢幣
。于是乎,古代最早的錢幣就這樣面世流通了。
商朝以后,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人幾乎沒有再用貝類作為貨幣,貝幣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并起。當時的各個國家都鑄造了自己專屬的錢幣。比較有名的是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齊國的刀幣、楚國的蟻鼻錢等等。
錢的種類太多,其實并不是什么好事。對當時的人來說,各國之間進行商品交易,也會因為貨幣種類的問題頭疼。
真正把這個問題解決掉的,
還得是“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嬴政
。他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立下自己的“規矩”,讓人們只使用一種錢。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頒布貨幣改革令《金布律》規定:以秦幣同天下之幣。
完成一統六國的壯舉以后,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把文字、貨幣等全部統一了,算是徹底結束了貨幣種類雜亂多樣的局面。
大秦帝國創造的“半兩錢”是圓形方孔形狀的,這樣的貨幣形狀甚至一直沿用到民國初期。
到了漢代,初期的時候仍然使用
黃金和半兩錢
作為流通的貨幣。之后為了攜帶方便推行了貨幣減重政策,減少鑄幣的重量用來增加數量。
《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于是“盜鑄如云而起”。
漢初的時候,國家允許郡國自由制造錢幣,所以導致了國家貨幣體系的紊亂。
面對這種情況,公元前113年的時候,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下令全部由中央鑄造五銖錢,就這樣,
五銖錢成為了官方唯一的合法貨幣
。
西漢末年的時候,王莽新朝的曇花一現,還讓當時的錢幣出現了空前的高度。那個時期制造的
“金錯刀”工藝非常精巧
,到現在還被很多人收藏喜愛呢。
漢代到唐代的更迭,出現了很多短期的統治者,他們也都在統治改革的時候,創造了很多貨幣的種類。
唐高祖李淵創造了“開元通寶”
,結束了以重量定名的錢幣體系,并且把錢用“文”來計數,這樣的體系一直沿襲到了清朝,用了將近幾千年的時間。
古代人也用紙幣?
當時間停到商品經濟高度繁榮的宋朝,貨幣也悄然的發生了新的變化。一直用金屬錢幣的時代竟然出現了使用紙幣的情況。
北宋時期的時候出現了
“交子”這樣的紙幣
,到了南宋的時候又誕生了“會子”、“關子”。不得不讓人感嘆古代人高度發達的智慧。
明朝初期的時候,
朱元璋也推行了使用紙幣的政策
。“大明寶鈔”就是這樣誕生的,和銅錢一樣能夠在社會上使用,但由于不發行限額,很快就導致了通貨膨脹。
而在民間的時候,百姓們主要使用的還是白銀和銅錢。民間大部分喜歡使用銅制錢,這種錢幣的材質也從青銅變成了黃銅,用年號作為名稱的通寶錢。
滿人入關,清朝統治中國后,也仍然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創造了小平錢,也同樣使用銀錠來當做流通中的貨幣。
到了后期才逐漸從銀錠向銀元轉化。因為和西方國家的接觸,當時清朝統治的時候,外國人實用的銀元也在中國流行了起來。
這個時候不得不給大家補充一個“冷知識”了。“
光緒元寶”誕生在光緒年間,是中國最早的機制洋式銀元
。
到了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才成為了我們國家長期使用的法定貨幣。這便是中國主要的歷朝歷代貨幣史。
原來古代的人使用金屬或者金屬制幣來作為交易的媒介,也同樣有些朝代使用紙幣。到底使用真金白銀方便?還是使用紙幣更方便一些呢?
真金白銀和紙幣到底用什么更方便?
宋朝的時候,重農抑商的情況已經少了需要,國家甚至鼓勵起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這也導致經濟貿易也變得非常繁榮。
有的時候貿易需要支付的數額非常大,也就讓錢幣的需求量變得更多,使用金屬制成的貨幣非常笨重,顯然已經不能更好的滿足使用需要了。
這個時候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應運而生了
。
北宋初期的時候,四川成都甚至出現了“交子鋪戶”,專門為那些做貿易但不方便攜帶巨款的商人實現現金保管的業務。
這樣的理念是不是和現代人的銀行如出一轍?古人的智慧發達程度,直到現在還會被我們忍不住的驚嘆。
如果使用紙幣沒有使用白銀方便的話,那之后朱元璋締造的大明王朝,也不必大費周折發行明朝紙幣“大明寶鈔”了。
為了推行寶鈔的使用,明朝政府可以說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為了保證寶鈔的通行,政府有些時候甚至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就連銅錢也不讓使用了。
但是有一個需要格外注意的問題擺在面前:
就是會導致通貨膨脹
。
因為明朝的政府沒有妥善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政府發行的紙幣遭遇了迅速貶值,甚至到了“形同廢紙”的局面。
看完整篇文章,大家都明白了古代的中國人都花什么樣的錢嗎?
不管是使用金屬制幣還是使用紙幣,其實都各有利弊。
但是只要能用來作為購買商品的媒介,都是能夠適用于當時的社會的。
中華文明延續上下五千多年,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覷。
直到現在仍然有好多地方,為我們生活在現代的人提供了借鑒呢!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古代人的钱分很多种类,真金白银和纸钱相比,用什么会更方便一些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贵人晋升为“嫔”,为何都欣喜若狂?
- 下一篇: 原创:马家军覆灭,马步芳独子马继援跟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