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00年,你还记得那个江湖吗?
有人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有金庸的地方必然就有“江湖”。
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轉眼之間,金庸先生已經逝去6年時間,而今年正是他誕辰一百周年。
這一百年,神州大地只出現了一個他。
一生創造了無數人的江湖夢,然而這些百看不厭的經典武俠,其實只有15部。
從第一部開始,已經70年的時間,
武俠風最熱的時候,當真是人人皆讀金庸。
在電子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黑白電視里演繹的刀劍縱橫的江湖,成全了一代人的英雄夢。
當序曲響起,或是片尾結束,江湖就短暫的再現,曲終人不散地讓人回味。
一百年過去,再回首時,承載記憶的音樂,已成經典。
《鐵血丹心》
鄧偉雄的詞,江湖的豪放與情意的婉約融為一體。
顧嘉輝的曲,亦柔亦剛,是關西大漢的鐵綽板與十七八女郎的紅牙板結合。
急促上行的弦樂和漫天黃沙般的和聲一響起,羅文和甄妮對唱,人就進入了蒼茫的江湖。
何為江湖,何謂英雄,生命的意義在于何處?
替父報仇,為國捐軀,郭靖的人生就像是宿命感的奔赴,以找楊康比武,找段天德報仇。
俠義心腸與木訥忠厚的個性,江湖的紛擾斗爭,郭靖極其糾結地陷在恩怨兩難的境地。
所幸他能遇到黃蓉,嬌俏伶俐,聰明果敢,與郭靖的性子截然不同。性格互補,是相得益彰的救贖。
黃蓉可以嬌嗔地說:
“靖哥哥,我死以后,有三準三不準。我準你娶華箏,不許你娶別的女人,因為華箏是真心對你,你若娶了別的女人,我怕她會騙你。
我準你為我立一個墳祭拜我,但不準你帶華箏一起來祭拜我,因為我始終還是個小氣鬼!我死后,我準你為我傷心一段時間,但不準意志消沉。”
《射雕》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郭靖和黃蓉的愛情,也不局限于繞指柔,家國情懷,俠肝義膽,正是鐵血與丹心。
《愛江山更愛美人》
有人說,94臺版的《倚天屠龍記》,匯聚了史上最媚人的周芷若、最瀟灑的楊逍、最豪情的殷天正、最陰險的朱元璋、最討人厭的丁敏君、還有最迂腐的滅絕師太。
人物個個經典,配樂也是相得益彰。
金庸的江湖世界,有豪氣沖天的江湖氣,有細膩的兒女柔情,這首《愛江山更愛美人》,李麗芬的獨特聲線,倒是演繹出了獨特的味道。
張無忌與一眾女子的纏綿悱惻都置于眼前,江湖道義與兒女情長,自古難以兩全。
而張無忌的性格向來為人詬病,他善良到有些懦弱,單純到有些傻氣,優柔寡斷到錯失良機。
在小昭的眼里,他是仁厚俠義的公子爺。
在阿離的眼里,是憨厚樸實的阿牛哥哥。
在周芷若的眼里,他是太怕失去,終究會離去的人。
而在趙敏眼里,他起先是反對黨首腦,后來是張無忌,最后是“糊涂小子”、“該死的小淫賊”、“沒良心的小魔頭”。
在四個女子之間糾纏不清,角色力度自然有些削弱。
然而英雄并不意味著完美無瑕。
張無忌的成長之路 ,不是單薄的練功成名,江山與美人的選擇,反倒是他自我確認和尋找,是人物豐滿的催化劑。
《刀劍如夢》
臺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后,TVB引入版權,并請林夕在片頭原曲《刀劍如夢》的基礎上,重填粵語歌詞《刀劍若夢》,仍由周華健演唱。
國語的《刀劍如夢》和粵語的《刀劍若夢》,兩個版本,一字之差,但都高度契合《倚天》中的人物命運。
刀劍若夢,恩怨似風,有沒有輕重
只要情濃,不要武功,愛恨兩難容
只怕熱淚,不怕刀鋒,手中有劍,眼前有你
偏偏都一一撲空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隨風
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悲哀一生
誰與我生死與共
周芷若的“倘若我問心有愧”,大概是她最后一次吐露心意,圖窮匕見地不飾掩藏,雖然張無忌已選擇了“我偏要勉強”的趙敏。
結局便明了,一個是“偏偏一一都撲空”,一個是“生死與共”。
趙敏對愛情奮不顧身,而周芷若只是在恩師的重托和權力與愛情面前,選擇了前兩者。
江湖是怎樣呢?
最講是非分明,但若只論是非黑白,心中道義,恩怨也如風,并無輕重。
當真是,江湖夢倥傯,愛恨也匆匆。
《歸去來》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最為至死不渝的,首推《神雕俠侶》,楊過和小龍女的曠世絕戀。
由胡兵、希莉娜依演唱的《歸去來》,是95版《神雕》的內地主題曲。
最經典的楊過,最好的小龍女。
“這次是我真的決定離開
遠離那些許久不懂的悲哀
想讓你忘記愁緒忘記關懷
放開這紛紛擾擾自由自在”
終南山后,活死人墓,小龍女的世界是沒有任何渣滓的、清凈如鏡的。
當情愫暗生,離開是最好的選擇,為楊過放不下的紅塵,也為自己的煩悶悲哀。
“那次是你不經意的離開
成為我這許久不變的悲哀
于是淡漠了繁華無法再開懷
于是我守著寂寞不能歸來”
他在俗世江湖能生活地快意恩仇,受人敬仰尊重。
然而小龍女的離開則會讓他沉溺在自己內心的經久悲哀中,繁華無法抵消心底的落寞。
一唱一和,道盡小龍女和楊過的坎坷糾葛,都落在一個“離”字,十六年各自虛無縹緲的等待,不能不叫人凄神寒骨。
《神話·情話》
另一首主題曲《神話情話》,周華健和齊豫的合唱同樣直抵人心。
“愛是愉快是難過是陶醉是情緒或在日后視作傳奇
愛是盟約是習慣是時間是白發也叫你我乍驚乍喜
完全遺忘自己,竟可相許生與死
來日誰來問起,天高風急雙雙遠飛”
林夕的詞,細究起來,不同于《歸去來》的陳述,是對楊過小龍女銘心刻骨至死不渝的描白。
少了江湖倥傯的味道,賦予了更多的兒女情長,卻也詮釋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蕩氣回腸。
《難念的經》
有人說,《天龍八部》是一個徹底的悲劇,整本書都在講佛家的無常,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難遂本心。
天龍的主題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天龍八部》這個名字,即是出自佛家,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包含蕓蕓眾生,世相百態。
林夕作詞時,遍翻佛經,佛理入歌。
游坦之得不到阿紫,阿紫得不到喬峰,喬峰得不到阿朱,阿朱得不到父愛,段譽得不到王語嫣,王語嫣得不到表哥……
每個人都在命運的漩渦中沉浮,深陷在求而不得的折磨中。
有如眾生相,執著貪嗔癡,最終也不過如露如電鏡花水月。
《頭頂一片天》
98版的《鹿鼎記》,有最經典的陳小春的韋小寶,馬浚偉的康熙。
金庸小說大多寫江湖快意,武俠恩仇,而《鹿鼎記》卻是唯一寫廟堂之高的爾虞我詐的作品。
廟堂是沒有刀光劍影的江湖,但已然不同于金庸架構出的武俠世界,何況韋小寶這個人物,狡猾無賴,貪財好色,沒有一代點俠義風范。
活脫脫一個小流氓發達史。
但《鹿鼎記》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集大成。
雖然處處“反俠”,江湖不再,卻是金庸對武俠世界的回溯于反思,寄透徹于戲謔,仍在武俠世界的范疇,鹿鼎過后,便封筆不再寫了。
就好比,作家張佳瑋說:
“一個騎士小說家獨自創造了騎士小說傳統,然后,自己用一個堂吉訶德,推翻了自己設定的世界。”
《追夢人》
羅大佑作品中一曲多詞情況屢見不鮮,《追夢人》一曲是為原曲填的第三版詞。
當時正值電視劇《雪山飛狐》熱播,作為片尾曲,在鳳飛飛的演唱下一時紅遍大陸。
而《追夢人》也是為紀念三毛之作。
歌詞加了四句,一一對應三毛的人生: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里寫下永久的回憶
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
前塵后世輪回中誰在聲音里徘徊
癡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懷”
三毛曾在撒哈拉沙漠生活過,這段流浪的日子,三毛是用筆記錄了異國他鄉的記憶。
三毛的英文名字是Echo,在英語里就是“回聲”的意思,而最終三毛因為荷西的死難以釋懷,選擇了自殺,雖然為世俗笑為癡傻.
懂得是最大的悲憫,羅大佑的詞是理解三毛的。
追夢人的一生,無羈無絆,深情所在,也是轟轟烈烈,自在隨風。
《滄海一聲笑》
看《笑傲江湖》,聽《滄海一聲笑》,實為絕配!
黃霑為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譜曲時,寫了六稿都不是很滿意。隨意翻閱古書《樂志》,看到一句“大樂必易”。
最“易”的莫過于中國五聲音階,黃霑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宮”。
到鋼琴前一試,果然婉轉動聽,極具中國風特色。
最為經典的版本則是黃霑、徐克、羅大佑合唱的國語版,而與曲子最契合的MV則是《笑傲江湖》電影中午馬和林正英的版本。
洋洋灑灑、一瀉千里的曲子,配合電影中快意恩仇,死生契闊,江湖滔滔頓時展現。
《笑紅塵》
最經典的東方不敗,當屬林青霞。
雖然電影版的《笑傲江湖》顛覆了小說,但很多人都覺得,東方不敗只能由林青霞出演,東方不敗就是林青霞的樣子。
雙眉如鋒,鬢如刀裁,紅裝時風情萬種,男妝時冷峻霸氣,無論哪一種,都是傾城的絕色。
席地而坐,揮指彈唱,談笑間也有坦然自若的氣度。
“紅塵多可笑
癡情最無聊
目空一切也好
此生未了
心卻已無所擾
只想換得半世逍遙”
竹林一瞥,月下對飲,東方不敗對令狐沖一見傾心。
放下江湖墮入紅塵,經歷一遭,不談求得,卻也是真假自我的勘破。
歷紅塵,笑紅塵,林青霞的東方不敗,瀟灑也傲然。
江湖已遠,英雄仍是一代人心中的不老夢。
只是生活有各自的江湖,不是書里的刀光劍影,把酒言歡。
我們渴望這一方烏托邦,作生活的短暫逃離,寄托自己年少仗劍天涯看遍繁華的夢。
只是,書里江湖,影里江湖,曲里江湖,都是曾經的夢。
當打開記憶的匣,如果還有一個角落留存了江湖夢,一首歌,一段影片,已足以勾起我們的武俠情結。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這個代表一個武俠時代的老先生,在所有人的生命中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老爺子的一生,恰如李白《俠客行》中所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他以筆為劍,書寫了一個充滿俠義與傳奇的江湖世界,然后像一位真正的俠客一樣,功成身退,不留痕跡。
金庸先生已離去六年有余,可每當我們提及他的名字,讀到他的作品,他的形象便會在我們心中重新鮮活起來,仿佛從未離去。
這一百年不止是一百年,是名垂千古的武俠。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金庸100年,你还记得那个江湖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作品没有编
- 下一篇: 原创:《探索新境》凭什么拿高分?对洞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