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使用 AI 从 0 到 1 写了个小工具
背景
好長時間沒寫技術方面的文章了,主要的原因是AI的發展實在太快太快,尤其是從去年ChatGPT的普及到今年DeepSeek的爆火,AI的世界可謂是三天一個小變化五天一個大版本,AI的能力每天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就我自己而言,現在無論遇到什么問題,幾乎都在向AI尋求答案,已經很久沒有使用傳統搜索引擎了,在這種狀況之下,我不禁在想,我所寫的那些文章所介紹的那一點皮毛,究竟還能產生多大的價值和意義。沒有想清楚,所以遲遲也沒有動筆
AI在各個領域都有著迅猛的發展,至于編程更甚,尤其是Cursor的問世,讓許多不懂技術不懂編程的人也躍躍欲試,經常在網上看到零基礎小白使用AI幾小時寫個APP的文章,雖然我也經常用AI來解決程序問題,但大都是寫個腳本或者實現代碼片段,確實很好用,但對于只用AI從0到1完整實現個項目還沒體驗過,本著體驗過才有發言權的原則,我決定親自去試試。恰好最近在整理RSS,于是就想通過AI來寫一個簡單的RSS閱讀器,以滿足我自己瑣碎時間的閱讀需求
RSS是一種基于XML格式的網絡內容訂閱技術,其核心功能是幫助用戶集中獲取多個網站或平臺的最新更新,無需逐個訪問原始頁面即可跟蹤信息源,RSS通過生成標準的XML文件(即Feed)描述網站內容更新,用戶使用RSS閱讀器訂閱這些Feed后,閱讀器會定期抓取更新并集中展示標題、摘要、發布時間及原文鏈接。RSS是非常古老的技術,但對于喜歡閱讀獨立博客或是周刊之類內容的我來說很好用,成熟的RSS閱讀器也有很多,但個人覺得大都很重,需要安裝APP或是有一堆其他不相干的功能,我只需要最簡單的聚合閱讀即可。于是全程使用AI,我只提問+確認,不手工創建一個文件,不手動編寫一行代碼,一個簡單的RSS閱讀器就做成了,效果如下
你也可以直接點擊:簡約RSS閱讀器在線體驗,微信公眾號讀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跳轉
工具
整個項目的實現我用到的AI輔助編程工具是Trae,而不是更為流行Cursor或Windsurf。Cursor、Windsurf和Trae與其他AI編程工具的核心差異在于全局代碼理解與項目級應用能力,它們通過底層技術架構實現了對完整項目代碼的深度解析,而非局限于單文件或片段級補全。在這三個工具中,從個人的使用效果和大眾的口碑來看,Cursor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至于不選Cursor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Cursor收費,20美金/月的費用著實用不起,盡管有免費的額度,但完全不夠用,不選Windsurf的原因也是一樣,它要比Cursor便宜一點,15美金/月,而Trae目前面向個人開發者是免費的
Trae是由字節跳動推出的針對海外市場的AI原生集成開發環境IDE,深度集成Claude等AI模型,旨在通過智能化工具鏈提升開發者效率,其核心功能包括智能代碼生成與優化、多模態交互、Builder模式與協作開發、原生中文支持與本地化適配等。Trae是基于VSCode開發的,所以與vscode生態兼容,界面也基本一致
其中必須要提一下它的Builder模式,Builder模式可以實現全自動的項目構建,從文件創建到代碼編寫,再到問題排查及Bug修復等都可以自動完成,例如輸入“開發圖片壓縮工具”可生成包含命令行接口與GUI的完整應用。我的RSS閱讀器就是在這個模式下完成的
過程
Trae使用比較簡單,尤其是在Builder全自動模式,只需要打開一個空的文件夾作為項目根目錄即可,之后就可以向它提交需求了,例如我向Trae提出的第一個需求
提交之后Trae會根據你的問題逐個分析,并生成對應的文件及代碼,生成的代碼也會標注出文件以及添加/刪除的代碼行數,點擊審查可以看到詳細的變更內容,同時還會列出本次實現的具體功能列表,最后會告訴你本次變更的文件數量,需要你拒絕或者是接受,你如果確認沒有問題則點擊底部的“全部接受”按鈕,本次變更的代碼就會直接應用到
因為是純靜態的頁面,我就在項目目錄下通過python啟動了一個簡易的http服務,然后瀏覽器訪問查看實現效果,如果哪里對效果不滿意,或是有哪些bug,都可以直接在對話框里接著向Trae提需求,同樣的Trae會進行一系列的分析,給你修復/優化后的代碼,就這樣循環往復,直到所有效果都滿意為止
問題
這個項目總共應該花了我超過8個小時的時間,從開始到目前上線的這個版本,進行了上百次的對話,我自己沒有寫一行代碼,沒有做一點調整,只是提出需求/問題,讓AI解決,我點確認按鈕,然后查看實現效果。優勢自不必說,太多太多了,讓不懂技術的人也能僅憑想法實現產品,已經是降維打擊,那這里僅分享幾個遇到的問題
1.Trae是針對海外市場的,所以默認國內沒辦法直接使用,這個是比較遺憾的,但并不算什么問題
2.一個文件內代碼行數過多時,AI理解時間過長。尤其是在BUG解決或者報錯處理這塊,AI可能要完整閱讀整個文件或是多個關聯文件的代碼,當代碼過多過長時,AI的閱讀和理解時間太長,需要長時間的等待,這里的時間長指的是十幾秒或者幾十秒
3.經常遇到“服務異常,請稍后重拾”的報錯提示。這個大概是因為網絡問題或者服務器處理不過來吧,AI的讀取、理解和推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又加上網絡問題,所以經常出錯
4.問題分析的能力及問題解決的準確性還有待提升。一個稍微復雜一點的問題,AI的理解能力就比較有限了,需要多次對話,不斷的提醒才能正確的解決,對于稍微大點的項目更甚,這或許也跟我的提問方式有關,不夠明確和清晰
5.上下文閱讀能力不夠。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AI思考還是比較單一,對上下文的理解比較單一,實現新功能或者解決BUG時,不能很好的從整體上考慮,這就導致解決了老的BUG但導致了新的問題,這個就算是在人類程序員身上也是普遍存在的
經驗
說了這么多的問題,那再聊一點使用的經驗
首先就是提問,盡量的詳細,如果是新功能,那告訴他這個功能的作用,以及具體的表現,例如我要給RSS閱讀器添加一個已讀功能,那我就這么提需求:現在需要給這個閱讀器增加一個已讀功能,可以在本地存儲中建一個已讀列表,所有點擊過標題的文章都給放到已讀列表里,已讀列表里的文章不再在文章列表里展示,PC端點擊文章之后,把當前文章記錄到已讀列表里,當用戶點擊其他文章標題時,就把這篇已讀文章從文章列表里移除,移動端,當從文章詳情頁返回時,就把文章從文章列表里移除
其次是一次對話多提幾個問題,減少對話的次數,AI會需要理解項目代碼及對話上線文,并且有提問次數限制,所以盡量在一次提問里清晰的表達幾個問題,讓他一并處理,可以通過1、2、3的方式來分別描述每個問題,AI在收到需求之后會逐個分析并處理
最后就是提問之前要自己先想清楚實現的內容和效果,認真的思考和清晰的表達很重要,AI的能力往往取決于使用者個人的能力,用的人能力越強AI能力也越強,能夠獨立思考并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這本身就是一項很強的個人能力
總結
目前的AI能力我不敢妄加評論,就自己使用Trae以及Cursor的經驗來說,這些AI工具對于不懂技術零編程經驗的用戶來說,實現一些簡單的小系統或工具完全沒有問題,若是想要實現一個復雜的系統還有不小的難度,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想法,雖然我自己沒有實現也不能說實際不行,影響最終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我用的模型以及我的提問方式,但即便是如此也已經是顛覆性的存在了
思考
AI已來且勢不可擋,任何個人的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就像是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把AI用在工作生活中,提升工作效率,解決生活疑惑,讓AI為我們所用,盡量成為朋友同事身邊那個最懂AI的,借助AI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個人競爭力
AI必然會導致工作的重塑以及與我們切身相關的部分職位的減少和消失,為此我們個人也無能為力,除了第一點的擁抱AI提升個人競爭力之外,剩下的就是調整心態了,不必過分焦慮,AI不止針對你我,也不止針對我們所在的這個行業,當大家都一樣的處境時,那差距或許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AI讓很多原本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例如原本你不懂技術不會寫程序,那現在借助于AI也能實現自己的產品,這樣無論是對副業的探索或是想法的實現都多了條可以落地的途徑,好好珍惜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全程使用 AI 从 0 到 1 写了个小工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Session防止表单重复提交
- 下一篇: Extjs Window用法详解 3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