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1 -- 资产配置
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筆記 – 資產配置
一、風險偏好
1、投資的真正含義
投資的兩個維度
- 生產性投資:宏觀層面的投資,國家鐵(路)公(路)機(場)建設,還有各個企業的擴大再生產。
- 金融投資:微觀層面的投資,個人、機構,決定自己的資金去向,你是把錢存在銀行,投股市,還是債市。
沒有哪篇文章會具體地告訴你,這是生產性投資,還是金融投資。但是其實它們中間的區別是很大的。
我們金融投資(儲蓄和金融投資是等價的),存在銀行,或者是去買了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會把它借貸出去,就是放貸,就變成了廠商、政府的資金,變成這些高樓大廈、路橋、高鐵,以及市面上流通著的各種產品。投資的股票債券也是流向了企業、機構,變成了它們的投資資金,投入到各種項目上。這意味個人、機構的金融投資是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變成了生產性的投資。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儲蓄是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流向了實體經濟的生產投資,而金融市場和工具就是完成了將儲蓄配置到生產項目的過程。一個好的金融市場,能夠更有效、更合理地完成配置,把我們的儲蓄引導到那些回報更高、更有潛力的行業和企業去。金融投資決策,就把我們個人和整個社會,把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循環體。個人的金融投資決策,既是你的個體家庭未來財務狀況的決定因素,也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未來增長的映射。
金融投資決策
- 投什么:包括大類資產配置和單個資產選擇。大類資產配置怎樣配置股票、債券、房地產。單個資產就是在大類資產里面去挑選那些優質的資產,比如選好的股票、好的債券、挑選那些升值潛力大的房子等。
- 投多少:投資組合的問題。我們通常會選擇好幾種資產進行組合配置。那么每一種資產上面應該配置多少資金,能夠使得我們收益最大,風險最小呢?
- 何時投:選擇入場和退場的時機。同樣一個資產,在不同的時間段,它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宏觀的周期波動,資產的輪動,投資中的人性,都會影響到資產的定價。市場上還有牛熊轉換,還有單個企業自己本身經營上的波動,都會使得同樣一個資產在不同的時間段表現完全不一樣。
投資無處不在:不投資也是一種投資
- 銀行儲蓄也是投資,不過是一個比較消極的投資決策而已。
- 持有現金也是投資,因為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就是一種資產,持有現金其實也是一種投資,只不過它是最被動的投資而已。市場下行的時候,大家都說現金為王。
- 儲蓄和投資是等價的,只要有消費,就沒辦法逃避儲蓄,就避免不了儲蓄和投資的決策,只不過是看我們做的投資決策是好還是壞,是聰明還是消極。
2、風險偏好
實驗
玩一個游戲。第一個選項,你贏了這個游戲就給你100塊錢,輸了就什么都沒有,那輸贏的概率都是50%。第二個選項就是你不參加游戲,直接給你50塊錢。這兩個選項的預期收益都是50,你會選哪個?
實驗的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會選第二種,就是不玩這個游戲,直接拿50塊錢走人,因為預期收益都是50。如果把第一個選項,改為贏了有200塊錢,輸了則沒錢。很多人會選第一種,因為這個時候的期望回報是100塊錢。
風險溢價
承擔風險得到的補償叫“風險溢價”(risk premium)。風險越大,風險溢價越高。
“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邏輯
以股票為例,現在有兩只股票,一只股票的價格波動一直很小,不確定性小、風險也小。另外一只股票上下起伏波動很大,不確定性大、風險也大。如果兩只股票預期回報一樣通常我們會選擇穩定的股票;如果那波動大的股票,你預期它未來的回報率會遠遠地高出那個穩定的股票,你就可能會愿意持有了。因為如果它沒有給你足夠高的回報的話,那市場上就沒有人去買這只股票了。沒有人去買的話,它的價格就會下跌,然后回報率就會上漲。一直漲到有人買為止。
風險偏好
- 風險厭惡:需要風險溢價越高,風險厭惡程度越高。
- 風險愛好:即使相同的預期回報,也會傾向選擇波動大的,更加關注那種小概率贏大錢的事情。
- 風險中性:只要期望回報一樣,確定的回報和不確定的回報都無所謂。
3、衡量風險
- 方差:對均值的偏離幅度叫做方差(variance),也叫“波動率”是最常見的衡量風險的測度。
- 偏度:對均值偏離的方向就叫偏度(skewness),衡量風險的方向。
- 肥尾:對均值極端偏離的可能性很高叫肥尾(fat tail risk),衡量極端風險的可能性。
4、投資和投機
投資和投機是偽命題
- 動機:都認為某項資產可能是被低估了,所以想在低價的時候買入,將來價格漲上去以后,再出手,所以他們的動機就是想掙錢。“這里有兩根金條,你能分清楚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卑鄙的嗎?”所以說,從動機上去區分投機和投資其實是個偽命題。
- 技術:投機在頻率上更短期,在方法上是利用市場的錯誤去套利賺錢。但實際上,投資大師們時時刻刻都可能進行市場投機,而投機大師好像時時刻刻在做價值分析。
無論投資和投機,都要做對四件事
- 第一,是對宏觀大勢判斷準確,在資產配置上眼光獨到。比如說這些年,看對了中國的經濟狀況,在房地產上果斷進行資產配置的人,就是做對了。
- 第二,是對投資標的把握非常精準,證券選擇正確。在過去十年間,中國表現最好的是醫藥行業,所以如果你在這個選擇上選對了的話,收益一定會非常地豐厚。
- 第三,就是入場和退場的時間把握非常準確,能夠比較精準地順應著市場牛熊的轉換。
- 第四,就是能夠克服自己在人性上的弱點,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
被稱為“投機大師”的巴魯克在臨老的時候留下了一句話,說:我在年輕的時候,人們稱呼我為投機客,現在稱呼我為銀行家、慈善家。其實,從始至終,我做的都是相同的事情。這就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做對就好。
二、風險定價
1、為風險定價
系統性風險和個體風險
- 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又被稱為可分散風險。宏觀經濟走勢,大盤漲跌屬于系統性風險,
- 個體風險:idiosyncratic risk,也叫做不可分散風險。個股因公司經營原因和突發事件導致的波動屬于個體風險。
系統性風險和個體性風險的數學拆解
投資組合可以降低價格的方差,即消除個體風險。通過投資組合得到的最低方差即為系統風險。個股的方差減去系統方差即為個股的個體風險。
2、風險資產
無風險資產
- 金融涉及的是未來的現金流,只要是關于未來的,就意味著有不確定性。所以純粹的無風險資產,是不存在的。用收益的不確定性和違約風險比較低的資產去當作“無風險資產”的替代品來作為風險比較的基準。
- 無風險資產,簡化風險的比較。
- 通常采用本國的國債來充當無風險資產。但是,不同的國家的國債風險其實也是不一樣的。像穆迪、標普、惠譽就是最著名的三大評級公司,它就是為全球的國家、企業來做信用評級。中國也有一個評級機構,叫中債資信。
國債的風險
- 外匯風險:從1984年到現在,美國兌全球的貨幣累計貶值了38.2%。如果一個投資者買了美國國債,啥也不干,盡管美國沒有任何違約的行為,但是實際上他也愣生生地虧了一大筆錢
- 通脹風險:1988中國通貨膨脹率接近20%,而國債利率當時只有百分之十幾。你拿著看上去這么穩妥的國債,但是實際上還是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股票風險:行業+經營
- 行業:行業處于上行或下行階段
- 經營:企業的經營情況
債權風險::違約+周期
- 違約:債券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來自于違約,投資者會 面臨著血本無歸的處境。
- 經濟周期:經濟的繁榮或者衰退。央行會根據經濟情況調整市場的利率。
房地產風險:經濟+城市
- 經濟:一個國家房價的上漲,終究是由于經濟增長,所以如果經濟增長停止了,房子就不會再漲了,或者說漲速會放慢。房價上漲的最大驅動力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
- 城市:衰落中的城市,房產是具有很大風險的
3、中國股市大盤:同漲跌
中國股市同漲跌的現象背后,是因為我們的股價大多數反映的是系統性風險。所以市場只要稍有風浪,好股票就會被連累,而市場略有起色,爛股票也就跟著雞犬升天。這樣一來,整個市場就失去了用價格作為信號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同時也會產生市場過度波動的風險。
中國市場對中小股東的保護很薄弱,公司/大股東的犯罪成本低。投資者自然對公司披露的信息不信任,所以只盯著大盤。大盤上漲就猛沖進去,大盤下跌就拼命往外逃,對公司基本面就會相對忽視。反而是那種政治事件,或者政策變動帶來市場的情緒變化,形成股市同漲跌的局面。所以一點點波動,都很容易引起蝴蝶效益,導致整個市場非常地脆弱。
GOOD LUCK!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1 -- 资产配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10 -- 金融衍
- 下一篇: java反射jdk1.8,Java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