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表自己的第一篇SCI?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也是撰寫manuscript的重點前提之一。
換句話說,我們要先有“發文章”的潛意識,促使自己選擇合適的期刊,并根據期刊的Aim &Scope確定具體的research design。事實上我是寫final assignment,在Google scholar上看文獻時發現這本雜志,它的Aim & Scope與我的research design高度契合,這也讓我在一瞬間對這本期刊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Co-authror很重要,其也是撰寫manuscript的重要基礎之一。
眾所周知,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即靠譜的Co-author會讓你的文章發表之路更快更順利。多年的求學之路中我見過太多類型的“Co-author”,例如能力強但不愿意當隊長的;少言寡語本本分分完成自己part的;劃水拖延企圖分羹的;一心想讓別人帶的;戰斗力爆棚說到做到的等。事實上,我的兩位Co-authors都是我的同學,一位中國人一位老外,我們已經完成多個report、due、assignment等。默契足、懂彼此、不拖延,我們一般大膽討論,積極思考,爭取寫出最好的manuscript。
第三,Manuscript離不開一氣呵成。
其需要我們專注、踏實、不拖延、這個標題乍一看主觀色彩濃厚,其實不然。一個完整的manuscript由abstract、key words、introduction、methology、discussion&conclusion、acknowledgement等部分組成。換句話說,每位作者都需要在對research design足夠熟悉的前提下,將提前準備好的data,table等“生動”的講給編輯和審稿人們“聽”,我們三個集中兩周時間分著完成整個manuscript的撰寫工作,每位作者都“閉關寫作”,任思緒飛馳,整個過程是封閉又開放的。
第四,投稿系統細節值得注意,尤其是“一作”和“通訊作者”。
圖一為導師email回信,其已經較好解釋“通訊作者”的職責。事實上,不同的雜志有不同的投稿系統,不同的投稿系統有不同的要求。有些雜志并不允許二次修改“author information”;有些open access journal 沒有版面費但另收彩印費;有的系統操作復雜,且需要提交電子簽名等。我在提交manuscript時登錄該期刊主頁不下于10次,我被卡出銀河系。現在看也不失為一筆寶貴的財富了。
文章剩余內容查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发表自己的第一篇SCI?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提升ChatGPT的多语言能力?
- 下一篇: 如何减少ChatGPT的训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