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将于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根據工信部下發的相關政策,如果試行良好,攜號轉網將于明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另據知情人士最新透露,在 天津、深圳兩地的攜號轉網試行工作中,將實施“非對稱管制”措施,即中國移動用戶可攜帶號碼轉至其他運營商處,而其他運營商用戶則無法攜號轉網至中國移動,“未來甚至會出臺更多非對稱管制措施以改善目前的競爭格局。”
受此消息影響,中國移動(00941.HK)昨日股價大幅跳水,下挫5.3%,報收77港元,已經跌穿80元關口。實際上,近段時期以來,中國移動股價一直處在“震蕩期”,在8月27日至9月5日的7個交易日內跌幅超過15%。
業界有分析認為,新一輪電信重組帶來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加劇,尤其是非對稱管制措施的出臺,將影響中移動未來的經營狀況。但也有不少投行卻認為,業界對中移動前景的分析過于悲觀,手握當前移動用戶70%的市場份額,中移動2至3年間的優勢仍然明顯。
非對稱管制改善競爭失衡局面
據接近工信部人士的說法稱,工信部此次在津、深兩地試點攜號轉網已經醞釀已久,相關規則還在細化之中,不排除在10月份再次進行調整,但通過非對稱管制措施改善目前競爭失衡局面的思路不會變,“屆時,或許有更多非對稱管制措施出臺”。
目前,非對稱管制的具體措施主要集中在市場份額限制、單向攜號轉網、資費限制、網間接續、市場準入等方面,當年中聯通剛剛推出移動通信服務之時, 就曾獲“可低于競爭對手10%定價”的非對稱管制政策扶持。業界分析師沈子信認為:“在目前各家資費價格區別日趨不明顯的情況下,單向攜號轉網的效果將更 為明顯。”
國信證券首席分析師嚴平表示,非對稱管制措施將減小中移動現有用戶的轉網成本,削弱其2G號段相對高端的品牌形象,而新電信、新聯通將運用全業務 運營的優勢進行“捆綁”式銷售(移動+固定+寬帶),這將使中移動在未來中高端用戶市場的爭奪過程中處于劣勢。尤其電信方面近期在C網建設上動作頻率明顯 加快,“利用非對稱管制措施,為C網吸納更多中高端用戶將是中移動最不愿意見到的局面。”有業界分析師如是表示。
中移動方面顯然不愿意看到非對稱管制,其總裁王建宙日前表示,中移動已經承擔了大量的責任和財務的負擔,相當于已經受到非對稱管制,包括建設TD-SCDMA,以及重組鐵通后,鐵通的4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和村村通工程等。
盡管中移動對于非對稱管制難言“情愿”,但業界分析普遍認為,津、深地區的“試驗”已經事實上拉開了“非對稱管制”時代的帷幕,未來3至5年間, 新聯通、新電信將獲得更優厚的發展空間。在今年5月工信部發布的電信業重組公告中也曾明確指出:“將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采取必要的非對稱管制措施,促使行業 格局向均衡發展。”
短期內難扭“乾坤”
但非對稱管制措施是否能在短期內扭轉競爭失衡的局面卻為業界懷疑。分析師付亮認為,在傳統的2G通信時代,移動通信市場的用戶規模已經接近飽和,中移動的優勢已經難以撼動,而且目前的非對稱管制措施只是試行階段,具體措施也局限在“單向攜號轉網”一項,其效果將打折扣。
之前的一項調查表明,表示希望在電信重組后攜號轉網的人數占調查總人數的七成左右,其中表示愿意轉網到移動的用戶占比超過47%。盡管單向號碼攜 帶限制了其他運營商用戶轉網中移動,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非對稱管制措施仍需“組合拳”,韓國實施非對稱管制措施之時,曾明確限制SK電訊的市場 份額,而我國的實施思路是要“合理配置現有電信網絡資源,實現適度的競爭格局。”
根據7月份三家運營商各自公布的運營數據,中移動用戶占整個市場用戶份額的70%左右,用戶規模達到4.15億戶,且增長仍然強勁,在新增移動用 戶市場中,中移動占比93%。反觀中聯通的GSM用戶規模目前只有1.3億戶左右,而CDMA用戶則開始出現負增長,總用戶規模不到4300萬戶。
記者從廣東聯通了解到,目前其經營壓力依然較大,受漫游資費下調的影響,廣東聯通上半年收入下滑2個億,而在近期,廣東聯通也調整了部分地市公司的領導人選,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市場經營能力。
根據國信證券的分析報告,中移動目前已經占據了80%-90%的中高端移動用戶,其規模優勢和很強的市場執行能力仍然能夠保證其應對非對稱管制措 施所帶來的“風險”。國泰君安證券也指出,受到承建TD-SCDMA網絡和非對稱管制所帶來的壓力,中移動短期內營運盈利將下降,但是長期看來,巨大的增 量市場用戶和增值業務的提升將提高營運利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携号转网将于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TK修炼之道55:图形基本操作进阶_表
- 下一篇: VTK修炼之道56:图形基本操作进阶_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