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思考与创新应用实践
區塊鏈技術無疑是近兩年來最熱門的“金融科技”話題之一了,一度被業界認為是互聯網技術之后,最有潛力觸發顛覆式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而中國銀聯自2015年起,就展開了對區塊鏈的研究及創新應用實踐,逐步深化對區塊鏈的理解,并形成創新實踐成果。
?
本篇文章將研究及實踐結果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了解區塊鏈技術,以及啟發大家對區塊鏈的思考,文章有點長,感興趣的小伙伴一定要耐心看完哦~
?
來源: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國家工程實驗室
?
?
本報告首先介紹了銀聯對于區塊鏈概括性的理解,即“兩種結構,兩類算法,一個合約”,可保障數據不可篡改、數據集體維護,實現多中心協同決策。在區塊鏈應用實踐的過程中,銀聯正在經歷技術研究、技術實踐、應用研究三個階段。通過可信電子憑證應用研究,實現多方可信存儲和互驗模式,形成對區塊鏈技術的有效驗證;通過跨境匯款查詢應用研究,實現境內外機構間信息共享和實時同步,形成了區塊鏈技術在核心業務場景的應用;通過數字化積分應用研究,實現數字資產的實時轉移,探索區塊鏈創新商業模式。
?
從現階段的研究情況來看,銀聯更應探索區塊鏈技術與現有中心化系統的并行及整合,更多作為補充和新的嘗試,兩者相互融合、取長補短,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的實踐路徑。
?
一、?引言
區塊鏈技術無疑是近兩年來最熱門的“金融科技”之一,被業界認為是互聯網技術之后,最有潛力觸發顛覆式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跨越2015年鋪天蓋地的概念宣傳及2016年雨后春筍般的原型驗證階段,2017年起,國內外金融機構逐步將區塊鏈應用在生產系統上,切實響應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關于“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布局”的倡議。中國銀聯既是這波浪潮的觀潮者,也是弄潮兒之一,自2015年起就展開了對區塊鏈的研究及創新應用實踐,逐步深化對區塊鏈的理解,并形成創新實踐成果。
?
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 Ledger Technology)的實現方式之一,但在中文語境中,兩個詞語的在使用上往往不加區隔,本文所指的區塊鏈指廣義的分布式賬本技術。銀聯把區塊鏈歸納為“兩種結構、兩類算法、一個合約”,即鏈式賬本結構、點對點網絡機構、共識算法、密碼算法、智能合約,可保障數據不可篡改、數據集體維護,實現多中心協同決策。
?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提供了信息的傳遞通道,協助企業內部事務流程實現電子化及自動化,但企業間的信息交互由于對數據一致性、安全性、互操作性的要求,電子化進程相對緩慢,自動化系統更是難以實現。區塊鏈為價值傳遞和控制傳遞提供了信任基石,使得不同主體可運用區塊鏈可靠地進行價值交換,并無需中介地進行可靠地協同控制,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
?
區塊鏈勾勒出的美好藍圖吸引了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大量投入。國際上,以高盛、花旗為首的80多家銀行及加拿大央行、新加坡金管局、香港金管局等金融機構加入了區塊鏈公司R3發起的聯盟,共同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不同金融場景的應用,并已經形成了大量概念原型。國內銀行業也展開了積極探索,六大國有銀行均對區塊鏈展開研究,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銀香港)、郵儲銀行分別在精準扶貧、涉農電商融資、按揭貸款、資產托管等領域有應用上線;超過半數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展開了對區塊鏈的研究。可以說,區塊鏈金融應用開啟了新篇章。
?
二、?金融機構運用區塊鏈的關鍵要點
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經歷技術研究、技術實踐、應用研究三個階段,并在各階段分別面臨共性問題。從銀聯自身研究經驗出發,結合對產業的觀察,針對前述階段總結出金融機構運用區塊鏈的關鍵要點。
(一)?技術研究
現階段,區塊鏈技術仍未在金融行業大規模應用。技術上存在的巨大改善空間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區塊鏈仍然只適合“非實時、輕量級信息、交易量小、信息敏感度低”的業務場景。針對金融業務,區塊鏈需要在安全、性能、可維護性等技術方向重點攻關。首先,區塊鏈需要提供完整的身份認證體系及數據的加密存儲、傳輸方案,并滿足國內日趨嚴格的法律及監管需求。其次區塊鏈要提供較好的性能,從交易時延、交易速度、存儲空間等多方面滿足現階段大量業務的需求,并探索在高頻交易領域的應用可能性。最后,區塊鏈要提供良好的運維策略及工具,滿足多方運維的開發、調試、升級等多種挑戰。
?
(二)技術實踐
除對理論進行研究之外,金融機構展開自己的區塊鏈技術實踐時,面臨許多選項。例如:技術選型上應當選擇開源技術還是商用底層平臺,具體應選用哪種技術?區塊鏈創新系統與現有系統的關系是替代還是補充關系?如需要與外部系統集成商合作,購買軟件加運維的方式是否適用于區塊鏈系統?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需要結合企業自身情況綜合分析。
?
(三)應用研究
區塊鏈要得到廣泛認可,必須產生有行業影響力的示范性應用,且切實解決業務痛點,不能“為區塊鏈而區塊鏈”。但從實現路徑上,也不能抱有復雜應用可以一蹴而就的幻想。從企業角度,至少應從必要性、相關性、合規性、復雜度、影響力等方面對應用進行分析和評估。區塊鏈應盡早走出應用必要性不足、與企業業務相關性不大、打規章擦邊球的價值洼地,盡快解企業之需,樹行業標桿。
?
三、?中國銀聯區塊鏈研究策略
中國銀聯積極布局并有序開展區塊鏈創新研究,遵循技術驗證與場景實踐“兩步走”的策略,在底層技術、技術測評、技術應用三個層面不斷提升對區塊鏈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
(一)底層技術
?
銀聯已經與萬達、京東、招商銀行等合作伙伴基于開源區塊鏈技術架構完成聯盟鏈搭建,并從安全與隱私、性能和應用開發等方面逐漸完善區塊鏈技術體系,在分布式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驗證區塊鏈在金融行業應用的可行性;
?
(二)技術測評
?
針對金融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尚無評判標準的問題,銀聯提煉出了包含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在內的8大技術關鍵點和128項評測指標,形成《金融區塊鏈成熟度評測方案》,可定性分析目前開源和商用區塊鏈底層平臺的技術成熟度。
?
三)技術應用
?
銀聯從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應用區塊鏈的潛在需求和應用場景出發,從數字憑證、數字資產、跨境業務等場景作為切入點,已經與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完成跨機構、跨廣域網的應用驗證和測試,并積極推進相關應用的落地工作,促進區塊鏈產業生態的建設。
?
四、中國銀聯區塊鏈應用實踐
?
所謂“科技創新,應用為王”,國內外眾多銀行、金融機構在不斷探索和驗證區塊鏈技術的過程中,結合自身業務已經摸索出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應用場景,使得區塊鏈技術逐漸從理念灌輸、技術探討、應用原型走向了應用落地階段。
?
本著技術服務應用,在應用中驗證技術可行性、可靠性的思路,結合銀聯實際業務需求,同時為有效應對區塊鏈技術對金融業務可能帶來的影響和變革,發揮卡組織在業務協調和技術的應用作用,銀聯與產業合作伙伴在可信憑證、數字化積分、跨境匯款查詢等場景中協同推進業務模式創新,并在應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提升區塊鏈開發、測試、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本文將介紹銀聯在數字化積分、可信電子憑證和跨境匯款查詢三個場景的思考、解決方案設計及應用實踐工作。
?
(一)數字化積分應用
?
數字資產是區塊鏈應用的重點方向之一,包括數字化積分、數字化權益以及實物資產的數字化等。其中,積分作為一種傳統的營銷策略,是企業忠誠度計劃的重要手段,銀行、保險、航空公司、酒店集團、連鎖超市等均運用積分來維護會員系統,增強會員體驗和黏性。現有的積分體系下,大部分積分均存在碎片化嚴重的問題,缺少有效的使用途徑。通用積分的解決方案在市場上一直未起波瀾,原因較為復雜,但與以下兩點緊密相關。一是通用積分削弱了原積分發行方的品牌影響力;二是不同積分轉換為通用積分存在定價問題,而如果原積分與法幣沒有固定比例關系,則中心化的定價較為困難。
?
從驗證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的發行、交換、核銷的角度切入,銀聯嘗試探索數字積分創新應用模式。2016年9月,中國銀聯與IBM聯合演示了應用區塊鏈技術完成跨行共享積分的創新研究成果,銀聯區塊鏈技術實踐首次在公眾場合亮相。在這個創新原型應用中,用戶可以在線上通過基于區塊鏈構建的平臺實現自主定價的點對點積分兌換,突破了通用積分中心化定價的束縛,使得跨行積分得以打通;而在線下,積分可以通過智能POS機在各大商戶處兌換商品,擴展了積分的使用范圍,降低了積分的使用門檻。
?
數字化積分是銀聯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最初的創新嘗試,達到了驗證技術、探索模式、教育市場的目的。同時,這一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優化了銀聯的區塊鏈應用創新路徑,從技術研究擴展到場景研究,并逐步具備解決方案能力。目前,銀聯正與商業銀行及大型商戶共同研究數字化積分相關的創新應用合作,努力撬動積分這一沉睡的市場。
?
(二)?可信電子憑證應用
電子憑證是指證實業務的各類紙質憑證的電子化,常見的電子憑證主要來源于人們日常的消費支付,主要包括簽購單、繳費賬單、保單等。目前,電子憑證都依賴于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存儲平臺,基于中心化架構實現,利用自身的信用或者公信力提供電子憑證的存儲、保全、追溯、驗證等服務。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中心化存儲的電子憑證可能存在被篡改、被刪除、丟失,或者公證機構和當事一方合謀做假等情況。信任問題導致中心化存儲的電子憑證司法效力不強,制約了憑證無紙化的推廣和發展。
?
針對以上問題,中國銀聯基于區塊鏈技術探索多中心電子憑證可信存儲和互驗的創新應用模式。2017年3月,中國銀聯與光大銀行成功構建業界第一個基于公網的、跨機構、跨地域聯盟鏈,并以電子簽購單場景作為突破口完成可信電子憑證應用可行性技術方案驗證。在該應用中,通過多中心架構記錄電子憑證摘要及流轉記錄,能夠有效鑒定電子憑證真偽,并使電子憑證可追溯,滿足業務監管和審查的需求。7月,雙方共同上線可信電子憑證應用,這標志著傳統金融機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核心生產系統的一次創新實踐,充分達到了驗證技術成熟度的作用,區塊鏈技術逐步從解決方案設計、原型驗證發展至應用落地階段。
?
目前,銀聯正與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協同探索、研究及推進可信電子憑證的應用場景,希望可以從電子簽購單逐漸延伸至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保單、特定金融憑證和證明等通用的金融業務流程中,充分擴大區塊鏈應用范圍和價值。
?
(三)跨境匯款查詢應用
?
跨境業務被業界認為是區塊鏈適合應用的業務場景。具有多方共同維護、數據不可篡改等特點的區塊鏈技術,為解決跨境多方協作、信息透明度、支付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
全球速匯(Money Express)是中國銀聯基于ISO8583報文規范和傳統銀聯網絡開發的中小額跨境匯款產品,具有資金實時入賬的優點。然而,在全球速匯業務流程中,由于匯款機構、轉接機構、匯入機構、清算機構的數據信息相互獨立,匯款發起、轉接、入賬、清算的信息被分割,機構間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無法直觀地看到匯款的整個“流轉過程”。一旦收款人聲稱未收到匯款或者希望查詢匯款來源等信息時,需要通過銀聯跨境差錯平臺提交查詢,查詢流轉到匯款機構和匯入機構通過人工查詢回復,繁復的人工流程影響了客戶體驗,并增加了匯款機構、轉接機構和匯入機構的客服和運營的壓力。
?
為解決此痛點,在現有系統上做改動代價太大,建立新系統較為實際,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是實現境內外機構間的多中心化協作模式與信息共享的最佳選擇。在保持原有業務運行不變的基礎上,銀聯設計了采用聯盟鏈技術的跨境匯款查詢應用。將匯款機構、轉接機構、匯入機構、清算機構連入該網絡,針對每一筆匯款:由匯款機構負責錄入包括匯款ID、匯款人信息、匯款機構、聯系方式、匯出時間、附言等信息;由匯入機構負責錄入包括收款人信息、入賬時間、交易流水號、幣種、金額等信息;由轉接、清算機構負責錄入匯款轉接和清算時間。該應用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將匯款在各環節中的流轉信息進行共享和存儲,并保證不可篡改,使得任何一個機構都可以通過匯款ID查詢匯款的實時流轉信息。目前,中國銀聯已與中國銀行、上海銀行基于開源區塊鏈技術完成跨地域、跨機構的聯盟鏈搭建以及跨境匯款查詢應用原型驗證,并就業務需求達成一致,后續將進行應用開發和測試,爭取年內實現應用上線。
?
總結起來,基于區塊鏈的跨境匯款查詢應用的優勢有四點:第一是多中心協作模式,采用多中心的架構增加匯款信息的透明度,降低機構查詢查復的成本,提高業務效率;第二是高安全,通過設置機構權限、數據安全與隱私策略使得匯款數據只有交易的強相關方可見,有效保障網絡內各參與方的利益;第三是可擴展,境內外的參與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系統;第四是高可用,由于分布式架構沒有核心節點,不會出現單點失效整個系統崩潰的情況,其中任何一個節點出現故障都不影響整個系統運作。
?
五、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展望
?
區塊鏈技術是當下金融科技領域最受人關注的方向之一,是基于博弈論、密碼學和軟件工程等多個領域研究成果的集成創新。其本質是實現了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價值信任傳遞鏈,為不同主體間可信數據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并為金融與信用服務提供創新可能。
?
需要明確的是,從技術成熟度或者業務必要性而言,區塊鏈尚不能達到傳統技術在系統安全性、穩健性及可擴展性方面的要求,其技術體系仍需要不斷地優化和完善。現階段更應探索區塊鏈技術與現有中心化系統的并行及整合,更多作為補充和新的嘗試,兩者相互融合、取長補短,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的實踐路徑。此外,區塊鏈技術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缺失,使得現有市面上區塊鏈項目的技術體系呈現多樣化,導致各類區塊鏈應用形成一個個封閉的“孤鏈”。金融行業應盡早制定區塊鏈技術、應用和治理規范,統一產業各方對區塊鏈的認識,統一底層開發平臺和應用編程接口設計,促進不同區塊鏈系統的互操作性,為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培育良好的規范環境。
?
中國銀聯本著“開放、合作、共贏”的宗旨,已經與金融行業、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形成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系。在不斷自身技術能力儲備的同時,希望可以進一步發揮銀行卡組織的優勢,更好促成與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在區塊鏈原型搭建、試點驗證和落地推廣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構建區塊鏈應用生態,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大規模應用的可行性,穩步推進金融科技創新。
?
來源: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國家工程實驗室
本文轉自:“銀聯技術”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mGxG4-Pe-dXkADEWJXb9nA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ummi/p/10576827.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基于区块链的思考与创新应用实践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语言判断是否是回文字符串
- 下一篇: 学习笔记:首次进行JUnit+Ant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