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授:洋文凭情结是对教育体制的嘲弄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法学教授:洋文凭情结是对教育体制的嘲弄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法學教授:洋文憑情結是對教育體制的嘲弄
2010年07月23日00:15上海商報喬新生我要評論(44) 字號:T|T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熱愛美國大學,只不過普通中國人偏愛哈佛大學,而中國的社會精英分子偏愛西太平洋大學。從新聞媒體披露的材料來看,西太平洋大學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精英人士,這些人中既有年薪數億美元的職業經理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宗教界人士;既有政府高級管理人員,同時也有慈善團體的組織人員。這樣一家為中國培養如此眾多人才的高等院校,理應受到中國人的贊揚才對,可是,為什么中國人群起而攻之呢? 說起來,這源于中國人特殊的文憑情結。中國人向來自卑,所以,需要各種各樣外在的東西證明自己。古代通過科舉考試,一夜成名天下知,現在則通過各種各樣學位職稱考試,向社會證明自己。據一位專家研究,現在教育部所屬的著名高等院校,幾乎都成了外語學校,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外語水平普遍優于地方院校,可是,專業知識水平卻普遍低于地方院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這些學校的學生熱衷于獲得文憑,而外語則是獲得文憑的必要條件,所以,教育部所屬的重點高等院校幾乎都變成了重點外語學校。 說起來令人感到好笑,為了迎合中國人這種特殊的文憑情結,一些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不得不花錢買文憑。美國人看到了這一點,于是設立文憑工廠,專門向專業人士提供護身符。那些埋頭苦干,來不及在大學獲得文憑的專業人士購買美國文憑工廠出售的文憑,既滿足了社會需求,同時也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現在,一些不甘寂寞的人士跳出來,認為西太平洋大學是不正規的“野雞”大學。假如這樣的學校能夠為中國“培養”專門人才,我們希望中國政府盡快放松管制,在中國境內開辦這樣的教育機構。 中國教育機構90%屬于公立教育機構,這些高等教育機構每年都有財政撥款,并且可以向學生收取學費。可是,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卻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少學生為了尋求出路,不得不到國外繼續深造。或許是看到中國教育存在嚴重的“外部性”,教育主管當局出臺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中國留學生必須按時回國。這種生拉硬拽的教育體制,非但不能提高中國的教育水平,反而使得許多留學生吃里爬外——雖然回到國內工作,但是主要精力用于和外國的研究機構合作。這樣的教育體制怎么能培養優秀人才呢? 所以,筆者早就主張中國應該放松管制,允許更多的人辦大學。如果中國能像美國那樣,設立所謂的文憑工廠,那么,普通中國人再也不會為了一紙文憑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到那個時候,普通中國人可以像買衣服那樣,隨便地×××。 說句實在話,正因為美國人不太看重文憑,所以,才會允許文憑工廠存在。當年中國的一個清潔工,可以通過應聘擔任美國微軟公司的地區總裁,說明美國人更加看重真才實學。中國人到微軟公司就職,回到中國以后,必須×××工廠的文憑,說明他非常了解中國的國情。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營銷方法,就好像出門的時候,穿上一件漂亮外套,梳洗打扮一番。說好聽一點是為了裝飾門面,說不好聽一點,是為了迎合中國人可憐而又可笑的文憑觀。 假如西太平洋大學不存在,那么,自稱擁有西太平洋大學博士學位的舉動就構成詐騙;假如西太平洋大學早就存在,那么,即使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博士學位,也不那么丟人現眼。西太平洋大學應該為有這樣杰出的校友而感到自豪,如果有更多的優秀人才擁有西太平洋大學的學位,那么,西太平洋大學一定會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學。 中國人對政府管制深惡痛絕,可是,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表現卻令人遺憾——絕大多數人指望中國教育主管當局對外國的×××進行“權威認證”。假如中國教育主管當局擁有這樣的本領,那么,中國的教育早就走出了困境。正因為中國教育主管當局分不清楚好壞,所以,才出臺許多奇奇怪怪的所謂評判標準,讓少數學校浪費納稅人的錢財。 這些年來中國的教育實行計劃經濟,為了讓少數具有壟斷地位的公立教育機構發財,教育主管當局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大規模擴張政策,通過向銀行貸款建造所謂的大學城,從而使相當多的高等教育機構負債累累。不僅如此,為了控制大學,中國教育主管當局實施了從招生到教學計劃等一系列嚴格的管制政策,結果導致中國的大學死氣沉沉,大學畢業生缺乏動手能力,成為社會的累贅。為了確保公立教育機構的壟斷地位,國家雖然頒布了民辦教育促進法,但在現實生活中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發展設置了許多障礙,絕大多數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由于缺乏學位或者職稱授予權,而不得不寄人籬下。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教育主管當局為了加快國立大學賺錢的速度,允許這些大學和民營企業合作創辦所謂的“獨立學院”,直接或者變相出售×××。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部分專業人士為了繞開中國大學教育的陷阱,通過×××的方式,盡情地嘲弄中國的教育體制。這種做法非但不應受到譴責,反而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贊揚。假如有更多的成功人士采用這種方式×××,那么,中國的教育主管當局一定會放下身段,主動進行教育體制改革。 不要和我談論文憑的含金量,作為一個大學教員,我深深地知道,同一屆畢業生,教育質量卻完全不同。大學教育是一種主動式的教育,只要用心做學問,即使在名不見經傳的大學里也可以學到真學問;反過來,如果只重視×××本身,那么,即使擁有了×××,也未必擁有真本領。不時出現的所謂×××事件,只能說明中國人對一紙文憑過分看重。我們希望更多的人畢業于西太平洋大學,因為這樣他們至少可以避開中國高等教育的陷阱。(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教授)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1889158tom/363573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法学教授:洋文凭情结是对教育体制的嘲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ongodb java 例子
- 下一篇: ASP.NET MVC: 使用自定义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