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试行业的零星思考
百度搜索:小強測試品牌
挨踢脫口秀,將技術娛樂化,碎片系統化,盡在荔枝FM(http://www.lizhi.fm/200893)
關于測試行業的零星思考
2012已經悄然來臨,我想現在大家都回家過年了吧,這幾天對現在的測試行業各個方面想了想,有些個人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里事先聲明,沒有對與錯,只有適合還是不合適,純粹是個人的觀點。
1、整體的測試行業
其實說實話測試這個行業一直處于叫的高但實質并不高,說俗點就是薪水其實一般般。我個人覺得無非就是下面的幾個原因:
1)純技術能力不強
2)公司對測試定位不高
3)公司對測試沒有正確的理解
無非就是這些原因,黑的白的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東西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的,需要一定的力量做推動可能才會有效,這個真的隨命。
2、測試技術方面
對于測試技術來說,無非就是手工功能,自動化功能、性能、安全、自動化框架、單元測試。。。。。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們自己冷靜的想想真的需要這么多嗎?每個技術對于我們真的有用嗎?
個人覺得,真不需要這么多,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價值的多少和他所掌握的技術并沒有多大關系。
我就拿一個簡單的例子,單元測試來說。真的所有公司都需要這種測試嗎?我的回答是 NO。個人覺得任何技術,尤其是你在商業化公司里,技術都是為產品,或者說是需求服務的,你想想,如果你在一個互聯網公司,一天的需求就變化n次,你單元的了嗎?你有這精力嗎?
當然我們不排除想百度、騰訊這樣大公司有這樣的人力、精力來做這個,但中國有幾個這樣的大公司?所以用適當的技術做適當的事情,給公司帶來最大的投入產出比才是最實用的。
當然,我并不是否認單元測試的存在,對于一些政府類產品,軍工類產品,這樣的東西本身需求就不會有大變動,而且涉及到安全機密的敏感信息,做單元測試當然需要,這個是有意義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一個人的價值在于能給產品或部門或公司帶來多大的性價比,而不是單純的技術多牛逼。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有時候最好的未必適合。
3、測試職位方面
對于這個,我個人覺得騰訊在職位劃分方面做的比較好,我們無非能看到,測試工程師,測試開發工程師,系統測試工程師、性能測試工程師、自動化測試工程師、安全測試工程師、測試主管、測試經理、測試總監等等這樣的職位。。。。
我個人一直覺得,不是你做性能測試或自動化測試就多牛逼牛逼,做功能測試就多不行不行,我覺得這是中國人傳統思維導致的。其實我想大家不難發現很多公司的測試經理他們的技術能力并不強,但他們的組織、劃分、管理、需求的把握能力卻強,所以我一直覺得單純的以技術為資本很難有大的發展,看看現在的ceo啊什么的有多少是純技術出生的?????很少吧。我不否認有,但這樣的小概率事件,我覺得常人還是不要嘗試好了。
我之前讀過郎咸平說經濟的那本書,里面就分析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典故,我覺得分析的太tmd有道理了,建議大家去看看完全和我們正常人的分析不一樣,也赤裸裸的揭穿了中國人崇拜牛人,英雄的這種情節。
4、測試流程方面
其實對于一個公司或一個部門而言,流程的規范與適用性是很重要,技術應該服務于我們的產品、流程,單純意義上的技術獨立對于商業化的公司而言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不需要照搬任何公司的流程,應該借鑒他們的流程改為適合自己的東西,這不丟人,也不可恥。
就好比,很多人都罵騰訊的“盜版”,我恰恰相反,我很欣賞,當然不是說欣賞他們的這種行為,我是欣賞人家騰訊能把你做的東西變的更好,更貼近用戶,這就是人家的價值,自己抓不住用戶就去怪別人,很搞笑,就像郭德綱相聲里說的諷刺同行那幾個段子一樣。
5、各種企業中的測試崗位
崗位無非還是上面說的那些,我這里是想講講外企。很多人想進入外企,但其實現在很多都是假外企,說白了就是在國外注冊的,或者是以國外公司的名義做那種外包,這都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就是看重了中國的便宜勞動力,這種企業現在太tmd的多了。
另外就是,日、韓、歐美,這幾個大的外企分類了,我先聲明純屬個人觀點,我沒有親自經歷過所有的外企,有的是通過朋友知道的,觀點這個東西完全是根據個人的思維和觀念產出的,所以你大可不必較真我的觀點,贊同就頂一個,不贊同就笑一個,不需要破口大罵,這是很弱智的表現。
上面說的這三種外企,他們的文化差異非常的大,所以我們選擇外企的時候真的需要好好考慮,不是所有的外企都適合自己。至于他們有什么風格,自己去百度吧,我已不說太多了。
另外,突然想起一個所謂的QA工程師,其實大多國內的企業根本沒有這個職位,就是title是,干的活還是測試的工作,不是基于整個項目流程的那種優化、跟蹤、分析等這樣的工作,所以國內的測試行業確實是非常的亂。。。。。。。。不過這就是中國特點。。。。。。。。木有辦法
6、面試與薪水
面試我經歷的真不算少了,這點我不謙虛,因為我找個人不太愛找關系,一般都是評自己能力去應聘,萬不得已才找找比較硬的關系。我們現在的面試流程,大致都是n輪,還有什么筆試啊什么的,個人感覺真tmd的無聊,筆試個毛啊,筆試能看出能力嗎?成天就問問算法啊什么的,傻子都倒背如流了,何必呢?個人覺得面試一個人應該關注他的思維、他的個性、他的觀點、他的潛在能力,這樣的人是有培養和發展前景的,說白點高手面試就是一種投資,不要整那些有的沒的,有意思嗎?還有就是輪次,現在的企業都很精明,一般都不會一次告訴你結果,因為他們在做對比,如果他們對比了一圈發現你是性價比高的,難聽點就是廉價勞動力,那么他們才會和你談,所以企業很鄙夷,咱們也不用那么偉大,玩點手段,強勢點,沒什么不好,低聲下氣何必呢?
薪水這方面,我一直覺得我們80后就是很實在很苦逼的一代,當然除了那些有背景有關系的,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就是實在,要錢方面太保守了,嚴重成為廉價勞動力。首先我說明,我沒那么高尚,我就是俗人一個,基本的生活保證我們是需要爭取的,是有權力的,不要把自己想的多么偉大,就像《家的n次方》里面的臺詞一樣,面子是別人給你的,不是你自己給自己的,一個道理。現實就是殘酷的,不要憧憬太多的美好,美好永遠都是殘酷后積累出來的。
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孩子,要價那個高啊,我曾經碰到過的沒什么經驗,開口就是上萬,我tmd就崩潰了,突然覺得這個世界確實是瘋了。我沒有詆毀的意思,只是覺的我們確實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來要錢,不能輕易的貶低自己,這恰恰是80后一代范的錯誤。我目前的能力+潛在的能力就值這個數,那就要這個數,沒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
7、其他
個人覺得30歲之前應該跟對人做對事,這是第一,其二才是掙的錢,可惜我明白的這個道理有點晚了,如果早幾年明白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沒有必要刻意的去羨慕其他人,就好比你是互聯網行業的,他是傳統行業的,有毛羨慕的,本來就屬于不同行業,行業特點極度的不一致,就沒有可比性嘛,所以羨慕個毛啊。
另外,個人覺得如果你想提現自己的價值,創業型的企業或是高速發展的企業或是企業平均年齡很年輕的會比較適合,一個毛毛孩想去大公司提現你的價值,除非你 有后臺,不然太tmd的難了,不過你要想體驗權力斗爭可以去試試,保證你爽的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小結:
其實還有很多想寫的想說,但寫的寫的就忘了,呵呵,現在已經屬于提筆忘字的境界了,就嘮叨到這吧,再次聲明,純屬個人觀點,沒有任何比較、詆毀的意思,贊同的頂,不贊同的您就當看一樂,不要暴力了,我覺得現在的人在暴力這的就很弱智了。
最后祝大家新年發大財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测试行业的零星思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跨平台 获取系统信息的python库 h
- 下一篇: HTML5的绝活:巧用Canvas制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