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ueditor 后端配置项没有正常加载_当运营商遇上极简流畅的产商品配置体验
“銷售品配置復雜!”
“銷售品展示的信息偏IT,不直觀!業務部門不能理解!”
“銷售品配置到上架時間漫長!”
“對一線營銷支撐能力不足!”
這些都是業務人員、配置人員對2.0時代銷售品配置工作的普遍槽點。
針對用戶的吐槽,即使不斷的優化系統配置到業務展現的能力,先天的不足還是讓配置簡化觸到了天花板:
由于歷史原因B域的CRM、計費模型、主數據不統一,使得配置工作分別需要CRM、計費專業的配置人員協作完成,無法真正實現“一點配置”集約化要求;銷售品上架流程到營銷觸點沒有實現閉環打通,發起一個基于某款銷售品的營銷活動活動耗時漫長。
適應運營商時代發展需求,圍繞“客戶”、“銷售品”、“渠道”、“促銷”運營商核心價值和戰略需要規格集約化的配置中心應運而生。
急需打通業務系統銷售品快速上架以及客戶經營(營銷推薦)兩條端到端業務流程。
但實現并不容易,并非簡單的完善配置系統操作體驗,或者提供更多的批量配置功能就能實現,而是需要從配置系統到業務系統建立統一的交互語言,打通到各系統的堵點,提供業務人員易于理解的規格視圖信息,配置系統完成業務集約管控、外部中心協同能力建設,甚至是系統技術架構顛覆性的升級調整。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全是他人在負重前行”。前端系統流暢業務的協同運作,來自后臺大量復雜而又體系化的配套改造。
浩鯨在中國電信BSS3.0工程建設中,接應集團任務,全面分析相關痛點,從規格集約化管控端到端流程打通出發,對架構全新升級、流程全面優化、規格配置規則全新管控、運維進行全新改造,完成了銷售品上架從CRM側到計費側打通,使得集團下發銷售品直接或者通過少量的個性化配置即可完成到CRM、計費側的端到端發布上架。
同時節約了省份營銷活動策略配置,協同大數據和營服協同中心打通了各觸點端到端營銷推薦協同流程(即完成客戶經營流程的打通)。
從此,銷售品上架流程、存量客戶經營流程“高速公路”正式通車。
面臨的挑戰
配置型系統,它的價值就是讓用戶快速且輕松的完成配置工作,能夠支撐市場的需求快速完成核心規格數據對各系統的協同發布,提供業務化的規格視圖展示視角,實現對規格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價值的實現也是完成一個一個挑戰的過程:
“界面配置要求多”:
規格的界面要素多、配置業務復雜度高,配置要求簡單易用;配置響應速度要求流暢,不卡慢......過多要求被疊加,“簡潔簡單”看似易,目標卻難達成。
“規格上架要求快”:
一個銷售品從傳統的策劃到發布上架以月為單位,要求降低以天為單位。這就要求配置中心和下游業務系統之間高度的系統運行,要做到分鐘級的發布上架。
“營銷推薦要求準”:
從原來的撒網式的營銷,到具體的個人客戶、實體渠道的精準營銷能力;借助大數據注智能力,從營銷活動策略制定到多業務&渠道系統精準執行。
“功能擴展性要強”:
浩鯨承建中國電信8省的集約化規格配置中心,要能夠盡可能提高功能版本的通用性,實現對省份優秀的業務實踐經驗快速共享到所有省份,同時兼顧不同省份個性化的擴展需求,往往一不注意容易導致個性化的業務代碼邏輯污染到核心的功能版本,導致代碼結構混亂而不穩定。
“系統運維要簡單”:
目前來看,集約化配置系統規格數據的支撐范圍、業務復雜度、協同系統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歷史,需要提供高度的流程化能力支撐,如果無法提供完善的監控手段以及異常處理機制,將無法保障規格的平穩發布,使維護人員、配置人員的工作更加繁重。
快速發布與精確協同設計的關鍵
為了實現系統的建設目標,我們從用戶操作簡易度、規格發布協同效率、運維效率目標,梳理具體的指標來衡量系統建設效果。如下圖:
系統架構設計實踐
圍繞著配置中心的建設目標,我們并沒有以存量的產品架構為基礎對核心業務功能進行演進式迭代改進,而是從架構層面進行升級重構,從傳統的系統架構向基于SOA分布式架構升級。
在BSS3.0已經從原單體架構轉成分布式架構的演變過程,對基礎架構進行了升級優化,形成多個高內聚、低耦合的中心化系統。基于上述設計原則,配置中心作為3.0的中心之一,從中心內部各功能模塊也進行了拆分,實現前后端分離,后端基于服務能力開放提供前端和外部系統調用。
另外,技術組件層面引入了分布式RPC框架、分布式緩存、分布式消息等組件,解決系統高并發、高可用、高性能保障的問題。研發運維層面有了DevOps架構的設計和實踐。
實踐1:靈活系統架構
沉淀通用服務能力,兼容個性化擴展
規格配置中心歸根到底還是圍繞運營商核心規格配置支撐的系統,沉淀核心的規格服務能力。要實現系統業務架構靈活的個性化定制目標,我們引入了以下方法:
前后端分離:前端WEB負責對用戶的界面展示以及后臺服務的編排調用,后臺SERVICE完成原子服務以及基礎框架能力的支撐。
組件化編排:規格實體拆分多個規格子組件,提供前臺可視化的編排能力支持,實現根據不同省或者用戶角色的要求自動加載規格組件信息。
流程化調度:基于流程化的方式支撐規格的全生命周期運轉,引入平臺級流程引擎,支持各類規格審批流程的靈活編排。
代碼分層:系統代碼實現定制與核心分層,核心完成共性需求能力沉淀,定制基于核心能力的進行二次開發和擴展。
異步并發:批量數據處理異步化、規格數據發布異步化、緩存數據加載并發執行等。
實踐2:精準營銷支撐
基于大數據注智,營服協同執行精準營銷
在傳統的撒網式營銷策略下,無法實現電信各IT系統對客戶營銷的高效協同,同時通過海量的用戶數據對用戶潛在的特征進行挖掘,無法充分體現數據價值。所以基于客戶的規范需求,結合自身的能力,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利用大數據注智標簽能力,靈活編排客戶標簽,完成客戶標簽組編排,生成目標客戶群。
完成和大數據、營服協同中心的三方協同。通過規格配置中心完成營銷活動策略制定,驅動大數據完成目標客戶群計算,營服協同中心根據活動策略完成各觸點系統協同。
對于精準營銷,我們還做了:
營銷的區域范圍,支撐到支局級。
對于派單規則,對營銷派單任務精確到具體的組織/個人。
基于紅黑名單、時間段免打擾規則策略配置。
活動多波次營銷策略配置,一次營銷多觸點協同渠道完成。
實踐3:配置業務簡化
降低配置門檻,提供業務可理解的配置支撐
銷售品是運營商最復雜的規格實體,涵蓋了業務管控需求和IT實現等要素信息,特別是IT側配置的要素,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復雜且不直觀,配置工作需要專門的IT側配置人員才能使用,業務部門需求人員無法直接使用,導致了以下問題:
配置人員成為瓶頸,無法快速完成規格數據的配置工作。
業務人員業務化的需求表達和具體IT配置實現的差錯無法避免。
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對全部的銷售品組件進行了分析,分析用戶常用操作習慣,我們實現了:
針對晦澀難懂的配置內容進行業務化抽象,由后臺根據業務化的配置實現IT側規格數據的自動轉換,把“簡單提供給用戶,困難留給IT實現”。
簡化界面要素配置,屏蔽不需要展示和配置的配置要素,根據用戶配置的可見要素實現自動賦值;同時也基于集團規范要求提供導航式的“七上八下”配置能力支撐。
模板化能力支撐:提供模板化能力支持,省內用戶可以根據自身規格配置業務特定,固化規格配置模板,如:銷售品下的“天翼5G套餐模板”、“定向流量包模板”、“自主融合類促銷模板”、“通用可選包模板”等,形成省份特有的個性化模板庫。
實踐案例
案例1:組件化配置
運營商商品的規格數據涉及到多個子域的配置項,如電信銷售品規格一共有19個基礎配置子項,涵蓋CRM的“產品信息”、“受理規則”到計費側“資費信息”、“傭金策略”等多個業務系統的配置信息,同時面向不同專業領域的配置人員,基礎組件在不同的省公司業務部門也會有個性化的配置需求。
怎么處理繁多的規格配置數據,根據不同配置環節配置人員的需求加載需要的配置信息,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難題。
解決思路:把規格的配置項設計成插拔式組件,在不同的配置階段按照配置人員的角色加載對應的組件。
為此,我們完成了:
1) 建立規格組件庫:支持不同粒度的規格以組件化的方式進行配置,沉淀通用的組件化,形成規格組件庫。
2) 搞定按需加載:基于組件庫提供的組件支持特定的配置環節需要加載配置的組件內容。
“需求單申請環節”業務需求提出人員只需要展示和配置業務相關的“基本信息”、“標簽”、“產品成員”、“資費信息”等業務相關的組件,屏蔽其它的配置項。
“傭金配置環節”傭金配置人員只需要根據需求加載“傭金配置”完成傭金規則的配置。
.....
案例2:資費信息業務化配置
背景:
國內流量資費:10G/月,超出資費0.01元/M,2.0時代如果要完成上述定價規則的配置,就需要到計費配置系統完成一系列“定價策略”的配置,完成定價策略下的“計費事件”、“定價段落”、“定價對象”一系列復雜的IT配置工作,這對一個普通的業務需求人員來說,定價相關的配置工作可以用“天書”來形容。
解決措施:
“模板化”配置,把IT的實現抽象成具體的業務模板-資費模板,屏蔽復雜的后端IT配置實現,根據各種業務類型的實現抽象成一個個小粒度的資費模板,提供用戶配置,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即使基于模板化思路配置,依然存在少量IT化配置痕跡;模板粒度過小,需要用戶自己根據業務完成組裝,能力要求門檻還是有點高等配置難題。
怎么才能進一步的做到“傻瓜式”配置呢?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我們針對現網實際的使用場景分析,把資費模板基于特定的資費配置場景進行二次整合,屏蔽IT化的信息。
我們又做了:呈現給業務人員的都是業務化的資費信息,只需要在上面完成簡單的“填空題”和“選擇題”配置;復雜的IT配置信息基于具體的場景默認生成,對業務人員透明。
案例3:業務配置差錯規避
在對配置業務完成了大量的優化和業務化抽象工作后,某省在配置系統上線前對業務部門需求人員完成了兩輪配置培訓后,省內規格配置工作就馬上從原來的企信配置人員完全轉變成了業務部門根據需求自行填報。
轉變來的如此迅猛,配置人員從規格配置的執行者變成了監督規格正確性的“安保人員”。
質變帶來的就是量變,該省參與規格配置業務的人從原來的幾個變成了大多數。業務人員能夠直接在系統上用業務化、結構化的功能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業務訴求,而且還能直接被IT系統識別。
整合了業務需求表達訴求和IT實現,由此帶來的銷售品上架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一定層面實現了“各取所需,兩全其美”。
但是,對于產品支撐同學來說任務還未結束,參與配置的人多了,我們怎么保證配置的信息足夠準確呢?總不能讓我們的“安保同學”跳出了一個坑之后,又跳進另外一個“火坑”吧。
當然不能!
所以,為了保證規格配置的正確性,我們提供以下的能力保障:
模板化支撐:前面提到的一個重要的提升,我們的模板不止于“資費”的模板,還有“銷售品”全部規格到局部組件的模板,“安保人員”設計標準模板,業務人員按模板配置個性化信息,盡可能避免新增規格帶來的差錯。
配置關聯性校驗:根據不同的配置場景沉淀具體的配置規則,對不合法的配置在配置階段就完成校驗提示,保障規格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上架前的預發布:在規格發布上架前,把完整的數據同步到業務的“灰度環境”,使得業務測試能夠在非生產環境上完成業務受理驗證,進一步減少配置導致的差錯,尤其是對存量的銷售品變更修改導致的錯誤。
未來,對于規格準確性我們在配置階段還會持續推進“自動化測試”,盡可能的在配置階段通過系統自動化檢測的手段發現配置的問題。
收益與效果
BSS3.0經歷2017試點開端到2019年的整體迭代,浩鯨科技助力電信8省完成了產銷售品配置系統從CRM2.0的產銷售品系統到BSS3.0 集約化規格配置中心升級轉型,從系統架構以及業務的可擴展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注:
七上八下:七上八下是中國電信圍繞銷售品上架、客戶經營兩流程規格配置定義的關鍵配置環節。
七上流程:包含銷售品上架的“基本規格信息配置”、“目標客戶群”、“銷售渠道”、“促銷資源”、“客戶服務”、“測試驗證”、“發布上市”。
八下流程:包含客戶經營流程的“基本規格信息配置”、“觸點事件”、“目標客戶群”、“推薦銷售品”、“觸點渠道策略”、“促銷資源”、“規則校驗”、“活動發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vue-ueditor 后端配置项没有正常加载_当运营商遇上极简流畅的产商品配置体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indows文件路径 正则表达式_Wi
- 下一篇: python计算商品总价_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