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教言
-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贊嘆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 ——《佛說無量壽經》
-
? ? 為什么要觀察呢?菩薩利益眾生的時候,雖然發心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饒益一切有情,但事情的結果能不能真正利益眾生,還需要一定的善巧方便。如果沒有善巧方便,則雖然發心很好,出發點也很純正,但結果卻未見得很理想,所以,在饒益眾生的時候需要觀察!
- ——慈誠羅珠堪布
-
? ? 五戒是倫理道德的總綱,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其基本精神貫穿在世界各國的法律中,具有普世的意義。不殺就是布施慈悲;不盜就是布施財物;不淫就是布施尊嚴;不妄語就是布施誠信,不飲酒就是布施智慧,所以持戒就是布施。
- ——凈慧老和尚
-
? ? 幸福人生,和諧社會,都要從“心”開始,都要用“心”去落實;一切的成就,都是“心”的成就。萬法不離自心,能夠使此心凈化,使此心清凈,一切善法都具足,一切功德都具足。
- ——凈慧老和尚
-
? ? 忍辱之“辱”,并不是指外在的“侮辱”,而是內心的煩惱。忍辱的核心是調伏自己的煩惱,而不在于外在的表象。
- ——學誠法師
-
? ? 學習佛法,要遠離三種過失:一是覆器,法不入心。二是垢器,心存成見。三是漏器,學而不思。把自己變成清凈的法器,才能準確無誤的接受佛法,完成生命的改造。
- ——濟群法師
-
? ? 神秀大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把我們的方寸之地打掃得干干凈凈,就能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就能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就能毫無畏懼地面對榮譽、得失與生死。
- ——凈慧老和尚
-
? ? 貪婪是很荒謬的,它使得我們去抓取東西,就像嬰兒去抓波浪鼓一樣。當你發現自己如此貪婪渴望得到什么時,你可以停下來一會,退一步仔細審視自己真正的需 求。問問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那個東西或者你只是想要得到那個東西。你要盡可能清楚地區分真正的需求和純粹的欲望。
- ——大寶法王噶瑪巴
-
? ? 為人子女者,第一要孝順,不要和父母爭辨頂撞;第二要孝敬,要像敬佛菩薩一樣恭敬父母;第三要孝養,每天都誠誠懇懇地孝養父母。父母去世,要辦好后事,這是世間孝。如能引導父母修學佛法,脫離輪回,則世出世間兩全其美,可謂孝之至矣。
- ——凈慧老和尚
-
? ? 當怒氣爆發時,不要追著它,轉而注視憤怒的本性。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個虛有的捏造。無數世以來你被自己的嗔恨所奴役累積了數不盡的惡業。從現在開始,請更 加謹慎。記住,憤怒是一切地獄痛苦滋生的種子。根除憤怒,就不再有地獄道。因此你嗔恨的真正目標應是嗔恨本身,而非所謂的怨敵。
- ——頂果欽哲仁波切
-
? ? 網絡可以成為學佛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學佛的魔障。什么是魔?《大毗婆沙論》中說:“斷慧命故名魔,復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人們在網絡上消遣,正 是常行放逸、有害自身,這時的網絡,就是斷除慧命的魔障。所以,在必要的學佛和工作需要之外,大家要珍惜慧命,遠離網絡。
- ——益西彭措堪布
總結
- 上一篇: AIX 访问Linux NFS共享错误案
- 下一篇: Code Hunt SECTOR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