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呢?
01?到底什么是數字化轉型?
這時候你或許要問筆者了,既然你說使用新興技術不是數字化轉型,那使用新的商業模式總該是數字化轉型了吧?你比如阿里巴巴,作為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開展電子商務的公司,它可以說是新的商業模式最大的開創者了: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卻沒有任何一家實體店和任何庫存;再比如優步(Uber),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線上打車平臺,它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了,但是它不擁有一輛出租車。還有近些年來,我們經常使用的的旅游房屋租賃社區愛彼迎(Airbnb),它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多樣的住宿信息,但事實上其旗下沒有任何酒店、房產和住宅,這些都可以看做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可以理解上面三家企業都是通過構建線上平臺實現的商業模式創新,把原本的線下服務通過平臺在線上實現,讓消費者感受方便快捷的的服務,從而產生對平臺的認可,實現平臺的價值。但事實上,這僅僅單純的是商業模式的改變嗎?不是的,這些商業模式是依靠背后的新興技術得以發展壯大起來的,比如云計算技術,對于這里平臺就形成了極大的支撐作用,促使新的商業模式最大程度發揮價值。
在筆者看來,使用新興技術和使用新的商業模式都是數字化轉型,但前提是兩者實現了交互,實現了相互促進,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
如何更好的總結這個公式呢?筆者認為《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管理-VeriSM導論》一書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定義就是最好的闡釋——數字化轉型是指組織內從銷售到市場,產品,服務及新的商業模式等各個領域與數字化技術應用相關的變革。也就是說,數字化轉型是整個組織的變革,而非單純的某個部門,某個模式,某個技術的變革。
02?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讓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變為現實,是讓企業在紛繁復雜的商業世界里立于不敗之地,而這一切一切的核心,是消費者。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實現是建立在消費者滿意的基礎之上,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本質就是盈利,也就是要讓消費者為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買單。那么數字化轉型如何實現消費者滿意與消費者買單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部分:
首先是,真正的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什么是真正了解呢?《喬布斯傳》曾提到過一個細節:喬布斯說如果亨利·福特在發明汽車之前去做市場調研,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消費者希望得到一輛更快的馬車。這個案例論證了調研消費者需求并沒有那么重要,創造偉大的產品才是最根本的。
是嗎?你要知道,消費者需求的并不是一輛“更快的馬車”,他的真實需求其實是“更快”,而“馬車”只是實現“更快”需求的一種交通解決方案。你可以在馬車這個解決方案上做改良,也可以創造一種全新的、滿足更快需求的解決方案——汽車。其實這就是品類的定義。品類即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一種固定化、程式化解決方案。
假如某個馬車品牌做完市場調研,發現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快的馬車”,于是將自己定位成“馬車領導品牌”。那么它就永遠不可能進行產品創新,發明汽車。因為它理解的消費者需求是錯的——更快才是需求本質,馬車只是品類表象。占領品類只是權宜之計,占領需求才是恒久之道。
消費者沒有義務去了解自己的需求。他們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更舒適、更安全、更健康、更美、更快樂、更成功、更富有、更有品味、更有魅力……這就夠了。消費者沒義務了解自我需求,但是商家則有義務理解消費者需求,并提供將需求具象化、清晰化、顯性化的解決方案。當你能拿出這樣一個解決方案,消費者就知道自己原本模糊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了。于是消費者就會認同你、感激你、會認為你非常懂他的心思。這時消費者才愿意關注你,了解你。因為你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數字化時代,我們見證了太多因為真實的了解消費者需求而創造出的不可思議的成功。比如,年輕人會感慨,他們覺得很low,拼團賣很便宜東西的拼多多能成功。那些總是樂此不疲的讓年輕人點一下的七大姑八大姨們會是拼多多的忠實消費者。拼多多的成功不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是懂得消費者需求的戰役,它的受眾群體之所以那么喜愛它,不正是因為拼多多滿足了他們買到便宜、質量還相對不錯的產品的需求嗎?
其次是,在消費者中創造價值經濟而不是規模經濟。為什么這么說呢?相信大部分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規模經濟這個詞語,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的產量范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事實。規模經濟是由于一定的產量范圍內,固定成本可以認為變化不大,那么新增的產量就可以分擔更多的固定成本,從而使總成本下降。在這種規模經濟下,企業只有不斷占有更多市場,不斷擴大生產才能持續盈利和占據市場份額。因此企業的通常做法就是使一種產品或服務覆蓋盡可能多的消費者,采用一致的信息和媒體傳播,同時盡可能多的說服消費者。比如堪稱童年噩夢似的洗腦廣告“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就是通過大量一致廣告詞的廣告投放,全方位向消費者營銷腦白金這款營養品,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了。
03?價值經濟
進入到數字化時代,規模經濟已經不再那么吃香了,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追求日益強烈,不太需要普世產品,更需要滿足特定需求的差異產品。這個時候價值經濟就變成了主流,價值經濟是以價值為中心的經濟,即以創造和提升消費者價值為中心,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在價值經濟階段,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生產性行業結合緊密,呈現基于消費者需求導向的個性化設計的生產服務體系和線上線下緊密融合的營銷物流體系,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以滿足和挖掘消費者需求的價值為使命,在不斷改善傳統行業產業鏈結構的同時,創造性地發展新興產業,使得企業和消費者的價值在市場中得以充分體現。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數字化時代與創新管理-VeriSM導論》一書就在下圖提到了,價值在供需關系中的重要性。
我們在圖中看到供需的兩端,一端是服務或產品的提供者,一端是消費者,而連接他們的是藏在產品和服務的背后是價值。數字化讓價值的發現成本變低。經濟學給價值扣上的一個買賣雙方都愿意交換的價格,價格發現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但數字化轉型后的平衡點很容易通過大數據、AI等工具確定,所以也就降低了價格發現成本,提高了效率也便于做到及時響應。
另外,圖中右側的消費者也可能成為其他消費者的提供者,那提供者不僅應該滿足消費者,更應試圖去滿足消費者的消費者,這樣就可以串成一條價值鏈,繼而多條價值鏈橫縱交叉形成了一個價值生態網。
因此從價值經濟入手,我們要理解數字化轉型是要利用消費者網絡來實現的。在消費者網絡模式中,現有和潛在的消費者能夠接入多種類型的數字平臺,能夠在你平臺上互動、發布文章、傳播信息等,這些行為塑造了企業品牌和市場。因此,我們可以把消費者視為網絡中的節點,他們通過多種工具和平臺建設數字化連接并形成動態互動。然后企業去傾聽、觀察消費者的網絡互動,理解他們的觀點、反應和未被滿足的需求,從未通過價值經濟實現企業盈利。你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馬云的那句話:“別人的抱怨就是你的機會!” 尋找消費者的痛點然后去解決他,就是你能夠創造價值的時候了,像是滴滴解決了司機與乘客匹配效率低的痛點,自如為年輕租客消除了一系列二房東的風險,他們做的都是在傳統的業務模式基礎上,利用數字化的手段開辟了一層新的價值層次,形成新的價值鏈和業務生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扩张:数据的杠杆作用
- 下一篇: 人力资源数字化的入口——组织生产力数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