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2 团队项目软件设计方案
目錄
1引言
1.1編寫目的
1.2背景
1.3定義
1.4參考資料
2總體設計
2.1需求規定
2.2運行環境
2.3基本設計概念和處理流程
2.4功能描述
2.5功能器求與程序的關系
2.6人工處理過程
2.7性能
2.8尚未問決的問題
3接口設計
3.1用戶接口
3.2外部接口
3.3內部接口
4運行設計
4.1運行模塊組合
4.2運行控制
4.3運行時間
5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5.1邏輯結構設計要點
5.2物理結構設計要點
5.3數據結構與程序的關系
6測試計劃
6.1測試目的
6.2測試啟動與結束準則
7系統出錯處理設計
7.1出錯信息
7.2補救措施
7.3系統維護設計
?
引言
1.1編寫目的
本階段完成系統的大致設計并明確系統的數據結構與軟件結構。本概要設計說明書的目的就是進一步細化軟件設計階段得出的軟件概貌,把它加工成在程序細節上非常接近與源程序開發的軟件表示。
預期讀者:軟件測試員、程序開發員、軟件分析員
1.2背景
說明:
a.???????待開發軟件系統的名稱;動態的太陽系模型
b.???????列出此項目的任務提出者、開發者、用戶以及將運行該軟件的計算站(中心)。
??????????? 項目任務提出者:馬仲山
????? 項目任務開發者:馬仲山,馬紹輝,馬世芳,張俊逸,馬婧,馬婧
?用戶:初一學生
??? 實現該軟件的計算機網絡:校園網
1.3定義
邏輯結構:簡稱數據結構,用來實現用戶觀點的系統結構的表示。
?管理員:系統的最高級權限的用戶
1.4參考資料
《軟件工程導論》 張海潘 牟永敏 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總體設計
2.1需求規定
第一:系統是單用戶的,這里的單用戶是指不需要用戶名和密碼,用戶進入系統可以直接對系統進行操作。第二:系統有多視角。第三:太陽系是可以放大、縮小的,并且保證放大、縮小后行星照樣能正確地運行。第四:有專門的初始化工具。第五:有對應的工具按鈕。
??? 系統為模擬系統,外觀要逼真才比較好,所以我們需要從網上下載關于行星的圖片,這樣看起來比較逼真。真實的太陽系是三維空間的,不同的視角下觀看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系統要實現從兩種視角來觀看太陽系,分別為俯視和側視。這兩種視角看到太陽系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選定了一種視角后就可以在這種視角下觀看太陽系各行星的運行,當然也可以放大,縮小,左(右,上,下)移動整個太陽系,在太陽系運行過程中,當然也可以暫停行星的運行,使太陽系處于靜止狀態,再次點擊運行,行星會接著動起來。如果想回到最初的狀態,也可以點一下復原按鈕,整個太陽系又回到了此視角下的最初始的狀態。如果想換個視角來看太陽系,直接點擊你想要的視角的按鈕,這兩種視角下可以行使的功能是一樣的。根據功能的劃分,我們將系統劃分為以下9個功能模塊和兩大界面,以及在工具欄上設置工具按鈕。
2.2運行環境
操作系統在windowXP以上
客戶端要配備JDK和SQL等應用開發軟件
2.3基本設計概念和處理流程
2.4功能描述
1.系統有多視角。
2.太陽系是可以放大、縮小的,并且保證放大、縮小后行星照樣能正確地運行。
模擬系統界面逼真且美觀,功能實用。
3.用戶進入系統可以直接對系統進行操作。
4.近日、遠日行星的顯示,放大、縮小、左、右、上、下移動功能,多視角觀察太陽系概貌,行星運行、靜止以及初始狀態復原。
?2.5功能器求與程序的關系
本條用一張如下的矩陣圖說明各項功能需求的實現同各塊程序的分配關系:
| ? | 教師模塊 | 學生模塊 |
| 單用戶 | √ | √? |
| 多視角 | √? | √ |
| 任意放大縮小 | ? | √? |
| 初始化工具 | ? | √ |
2.6人工處理過程
需要時刻的備份數據,以上不可抗拒因素導致數據的丟失。
2.7性能
性能:單用戶,多視角,任意放大縮小
1.單用戶:
用戶進入系統可以直接對系統進行操作。
2.多視角:系統有多視角??啥嘁暯怯^察太陽系概貌,行星運行、靜止以及初始狀態復原。
3.任意放大縮小: 太陽系是可以放大、縮小的,并且保證放大、縮小后行星照樣能正確地運行。模擬系統界面逼真且美觀,功能實用。近日、遠日行星的顯示,放大、縮小、左、右、上、下移動功能,多視角觀察太陽系概貌,行星運行、靜止以及初始狀態復原。
2.8尚未解決的問題
本軟件項目還有很多功能沒有實現,有些操作過于復雜,希望以后可以簡化。
?3接口設計
3.1用戶接口
應用程序接口是一組定義、程序及協議集合,通過API 接口實現計算機軟件之間的相互通信。目前主流API 接口的有SGI 開發的OpenGL和微軟開發的DirectX。兩者分別有各自的優勢,OpenGL可跨平臺使用, 具有高度移植性并且是最為廣泛使用的2D/3D 圖形 API。DirectX 僅局限于Windows平臺,常應用于游戲領域,除了具有圖形API,另還有聲音、輸入、網絡等API 接口。本系統中僅用到圖形API 接口,同時需要考慮仿真系統跨平臺后的適用性,因此本系統最終選擇OpenGL 圖形庫接口。
3.2外部接口
暫無
3.3內部接口
程序內的各個模塊之間采用函數調用、參數傳遞、返回值得方式進行信息傳遞。?
4運行設計
4.1運行模塊組合
?我們將行星的運動放在輔線程中,若需讓行星運行的時候創建輔線程,若想讓運動的行星暫停下來則只需撤銷輔線程。若要保證行星在運行的時候準確地在軌道上,那么就要不停的計算下個時刻行星位置的坐標,軌道是個橢圓,我們可以有現成的數學公式用來計算,但是放在或縮小或平移后橢圓參數會發生變化,此時我們就需要讓各參數加上或減去一些值,保證在軌道發生改變后那些行星依然找得到自己的路。
4.2運行控制
運動控制作為系統基礎功能,通過模型變換控制天體位置、天體自轉及公轉速度以實現天體運動的效果。為增加系統的生動性及真實感,在每個場景中均表現出天體運動場景。
動畫演示模塊
(1)??? 公轉自轉動畫模塊:點擊按鈕,觀看公轉自轉教學演示動畫。
(2)??? 行星介紹動畫模塊:點擊按鈕,觀看行星介紹教學演示動畫。
(3)??? 配音及背景音樂模塊:配音輔助學生理解記憶。
4.3運行時間
24小時都可運行
5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5.1邏輯結構設計要點
給出本系統內所使用的每個數據結構的名稱、標識符以及它們之中每個數據項、記錄、文卷和系的標識、定義、長度及它們之間的層次的或表格的相互關系。
5.2物理結構設計要點
(1)八大行星圍繞太陽的公轉。
(2)八大行星和太陽的自轉。
(3)個性化的人工界面。
5.3數據結構與程序的關系
通過在數據庫內建立主外鍵來關聯這些數據。?
6測試計劃
6.1測試目的
測試該軟件能否正常運行,需要的功能是否已經全部實現。
6.2測試啟動與結束準則
6.2.1??測試啟動準則
??系統測試的啟動準則(應同時滿足)
??上一輪系統測試所有發現的缺陷均被處理;
??上一輪系統測試所發現的應被修正的缺陷已被修正完成;
??測試版本已經過開發人員的冒煙測試;
??測試版本內容符合版本規劃;
6.2.2??測試結束準則
??實行了該階段所有的測試策略并達到結束標準。
??所有本輪的測試用例都被執行過。
6.2.3? 測試暫停/中止標準
? 發現有重大設計或編碼問題,其導致流程性阻塞;
? 發現有重大設計或編碼問題,其導致20%以上的測試用例無法執行或執行無意義,測試相關特性已經無意義;
? 發現有重大設計或編碼問題,其修改會導致30%以上的函數接口,功能等的數量級的變化測試相關特性已經無意義;
? 項目再啟動時,測試進度重新安排或順延。
??如有新的項目需求,則在原測試計劃下做相應的調整。
? 若項目中止,則對已完成的測試工作做測試活動總結。
7系統出錯處理設計
7.1出錯信息
| 錯誤類型 | 錯誤提示 |
| 輸入信息不合法 | 輸入信息不正確,請再次輸入 |
| 程序運行錯誤 | 給予相應的出錯提示 |
?
7.2補救措施
?a.當出現斷電或者電腦出現故障(死機、藍屏)的話,可以通過以前備份的形式對數據進行回復。
?b.當用戶需要在此增加功能的時候,可以通過在原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擴充。
7.3系統維護設計
????1)在數據庫設計的時候,學生信息與學生上機、學生充值、學生退卡記錄都不在一個表中,防止信息刪除或更新的時候,信息的不一致重疊羅嗦。
????2)在程序內部通過建立模塊,不同窗體調用一個模塊的形式進行設計,減少了代碼的操作量,提高了運行的速度。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cnboke/p/920210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F4+2 团队项目软件设计方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你不应该忽略的五个机器学习项目一览
- 下一篇: 【Redis学习笔记】201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