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15 年起的未来五年内有哪些创业方向 | PMcaff-产品
知乎上這類問題太多了,創業的方向、賺大錢的行業、30歲之前賺到1000萬……可以看出,隨著黨中央的一聲號召,創業者如雨后春筍一般鉆了出來。加上媒體的各種炒作,什么90后霸道總裁,什么兩年估值過億,下海經商已然成為了一種潮流,我的腦中瞬間浮現出了這幅畫面:
這種現象所帶來的無疑是整個社會的浮躁。所以在正式答題之前,首先提醒一句:創業有風險,下海需謹慎!創業的方向絕不代表這個方向創業很容易成功,只能說這個方向平均成功的概率稍高一些。不過大家都懂得,我和馬云的平均財富達到了800億呢~
言歸正傳,我只說一個橫向方向:O2O
你確定你真的了解O2O嗎?
有人說,O2O應該就是電商吧?
有人說,O2O不就是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結合嗎?
有人說,O2O無非就是把原本線下的渠道搬到了線上去嘛!
O2O實際上是由媒體炒作起來的一個詞,現在已經用爛,大有步“互聯網思維”后塵的趨勢。
實際上,很多人對O2O的理解,對互聯網的理解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線上只是新出現的一種銷售的渠道,是對線下銷售的良好補充。比如:
打車app的出現,是路邊打車和電召中心打車這兩種傳統打車方式的有效補充;餐飲團購的出現,把線上的流量引入到線下,為餐館增加了一種提升客流量的方式;然而,當你翻開硬幣的反面,卻是這樣:我嘗試過用電召中心約第二天凌晨四點的出租車,結果無人應召。而用打車app,凌晨一點分分鐘司機電話打過來。現在每次打車我都會習慣直接在手機上約車。
周末帶媳婦兒去哪家下館子是個大問題,要么朋友推薦,要么就近就餐,現在直接把手機丟給媳婦兒滿北京城選,不遠萬里只為吃一頓羊蝎子。
O2O不僅僅增加了一種銷售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是消費習慣的改變,根本上會促使企業完成商業模式的升級。這正是互聯網的顛覆性所在。
O2O的口號喊了這么長時間,實際上卻還處于初級階段。BAT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競相砸錢培育用戶的消費習慣,現在已經開始籌劃顛覆衣食住行等傳統行業,比如專車,比如外賣。
而諸多傳統企業由于對O2O認知錯誤導致更加迷茫,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如果自己不完成蛻變,等待著的只有別人的顛覆。據我所了解,即使在眾所周知的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某國內頂級眼鏡連鎖品牌陷入了關店潮,14年一年虧損了過去四年的利潤。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未來五年之內,“真正”的O2O會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也是任何線下企業不可回避的話題。
對于O2O這個創業方向,實際上行業差異化和地域差異化很大。不同行業所采用的方法天壤之別,不同地域所選擇的方式也往往大相徑庭。所以,網上有人在浙江做服裝行業的O2O成功了,并不能說明你在電子行業做同樣的O2O也能成功,也跟你在北京做服裝行業的O2O關系不大。延續我的風格,還是祭上壓箱底的統計數據,僅供參考:
O2O的前景雖然光明,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得了。大家每天在網絡媒體上看到的創業文章多數都是作者為某種目的故意寫給別人看的,俗稱軟文。往往是實實在在講干貨的文章并不能得到很多人的關注,而依靠制造噱頭博人眼球的文章卻能得到廣泛傳播。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身邊的一些朋友,每天只看網絡媒體文章,提起O2O就滔滔不絕,談起互聯網就如數家珍,實際上卻并不能真正了解O2O。
O2O是一個橫向的創業方向,每一個垂直行業都有自己的O2O模式。O2O又是一個重實踐經驗的行業,鑒于行業和地域的差異性,O2O經驗很難在不同行業和地域復制。這里我根據自己對一些行業的理解,總結了O2O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只能作為戰略層面的指導思想,具體執行層面的實施工作還需要針對不同行業做細化。
(1)Online
先說第一個O,online,即線上模式。很多人理解線上模式的目的是引流量到線下。實際上,這并不準確。線上模式的目的是吸引并運營粉絲,引流量到線下只是結果。
通俗一點講,任何一個傳統企業都需要客戶,過去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企業一般通過電話、朋友介紹等各種途徑獲取客戶,通過定期的電話溝通、上門拜訪維護客戶關系。而互聯網的發展破除了人與人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溝通界限,在線上,獲取客戶的效率比過去高很多,與客戶關系的維護也比過去方便很多。這里的客戶就是粉絲。這是線上端對于企業最直接的意義。當你的競爭對手都在線上獲取并運營客戶,而你仍然依靠線下逐個打電話、依次登門拜訪的原始方式,這無異于是用長矛與對手的槍炮在戰場上拼殺,結果可想而知。
我遇到過的很多創業者認為,線下有實體店面,再開一家淘寶店,這就算是O2O了。實際上我認為這只能算是偽O2O。為什么呢?因為你仍然沒有粉絲。淘寶店的流量是淘寶整個平臺的。客戶這次登錄淘寶網偶然進入你的店鋪里買了一件衣服,下一次他想買同樣的衣服很可能會通過衣服名稱搜索進入另一家店購買。這樣的客戶并不能成為粉絲,這種模式也難以稱得上O2O。這也是為什么10年以前O2O并沒有多少人提及,而隨著垂直行業電商的興起,O2O的說法才開始流行起來。
當然,隨著技術和理念的發展,線上模式也延伸出了很多其他類型的功能,比如線上試穿、客服等。但是吸引并運營粉絲仍然是線上模式的重要功能。
(2)Offline
第二個O,offline,是線下模式。這是傳統企業的護城河,也是O2O的核心。互聯網并不是萬能的,最大的缺點是缺乏實體體驗。沒有了線下模式的O2O只是空中樓閣。而其中,產品又是線下模式的核心。回歸到商業的本質,企業所出售的產品需要為用戶提供價值,用戶為價值而付費。
然而,“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浮躁風氣。一時間,很多創業者打著“顛覆傳統行業”的大旗,以劍走偏鋒的“極致用戶體驗”為噱頭,將“節操”扔得滿地都是。簡單一只烤鴨經過層層包裝炒作營銷,身價便翻數倍。我個人是很不看好這種模式的,如果產品沒有驚天動地極致的口味,一旦用戶審美疲勞,還會剩下什么?前一段時間熱炒的55度杯終究也瞞不過智慧的知乎網友。盡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稍顯過時,但是過度依賴線上而忽略線下產品的模式也不會長久。
所以,在O2O方向上創業,確保線下產品優勢極為關鍵。因此,答主建議創業者盡量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創業,這是答主一直倡導的。
如果你不能在創業初期保證產品上的優勢,可以通過收集用戶反饋等提高用戶參與感的方式不斷改進產品,但是一定要以優質的產品作為目標。小米手機創業初期不也是bug頗多么?
(3)2(to)
兩個O中間的to,只是個連接詞,字面上沒有實際意義,然而內涵卻很深刻。有人理解成導流量,有人理解成線下支付,而我的理解是——數據驅動。
傳統企業中每月、季、年都會生成很多報表用以輔助管理層進行決策。互聯網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密度,為獲取更多數據的提供了支持。行業O2O的初期,絕大多數公司都是在摸索前進的。如何防止迷路,你需要一個指南針。而數據分析正是這個指南針。
在實際執行中經常犯的錯誤是我做了一項工作,但是不知道這項工作是否有效。我發表了一篇跟產品相關的文章,但是好像沒有引起多大反響;這幾天來電話咨詢的用戶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因素導致的……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具備一種數據思維,做出任何的決定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數據監測來判斷決定是否有效,有多大效果。線上和線下需要通過數據進行連接。線上的粉絲運營工作通過數據反映到線下,線下產品的改進工作通過線上粉絲的數據進行反饋。通過數據驅動線上線下的統一協作是保證能夠走在正確道路上的關鍵。
總結:
O2O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依據行業特性來做出合理的判斷。我也見過不少所謂全網營銷專家,任何一個行業都往同一個模版中套,往往并不合身,不能為用戶帶來價值。在沒有對行業所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行O2O,失敗的可能性是極大的!我所接觸的就有一部分行業,由于線下過重,其實是不適合通過主營業務做O2O的。
評論中有知友提到在有些垂直行業做O2O阻力比較大、推廣困難,這種現象在現實中確實屢見不鮮。
近幾年中小企業中盛行一句名言,有的知友可能聽過:“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很好理解,任何一個傳統企業都不想坐以待斃。”轉型是找死“則凸顯了傳統企業O2O模式變革之痛。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成熟度的問題。
我一直強調O2O的行業差異性和地域差異性。如果將O2O模式變革看作一次升級,那么:
有的行業可能完成了70%,比如旅游行業;
有的行業可能完成了40%,比如餐飲行業;
還有的行業可能只完成了1%。
一線城市行業平均可能完成了50%;
二線城市行業平均可能完成30%;
從行業角度看:
升級進度比較快的行業一般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線下資產較輕或者可以搬到線上的行業,比如旅游或英語教育等;第二種是產品需求量大且剛性的行業,比如餐飲或打車行業。其中第二種往往會吸引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注意力。
升級進度比較慢的行業一般是線下重資產的行業,比如機械制造等。這些行業缺乏O2O的成功案例,失敗的案例倒是不勝枚舉,所以才被總結出”轉型是找死“的說法。我之前跟一家做月子會所的朋友聊過,我認為他這個行業是不適合將目前的主營業務做成O2O的。不過,還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享受O2O變革帶來的紅利。有時間再跟大家分享了。
從地域角度講: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互聯網普及率高,居民認同感強,為O2O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一些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中,很多居民剛剛會使用微信,短期內不具備做O2O的條件。
我前面說過,目前的O2O整個橫向市場基本還處于初級階段,如果說兩年前做的人是吃螃蟹的人,現在應該是屬于一個“后螃蟹”時代。但是未來一段時間這個橫向市場的各垂直行業將陸續加快轉型升級,如果給這段時間定個期限,我認為是五年。
答案發表以來,私信、評論的知友人數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過由于臨近年終,答主自己事情也比較多,不能及時回復各位知友,這里先表示抱歉。每位知友的私信和評論(除極個別惡意評論私信外)我都會找時間認真閱讀并回復,謝謝大家支持!
此外,有很多知友希望我能提供聯系方式,進行深入溝通。我個人是很愿意結交朋友的,但也有過很多其他方面的考慮。最后我決定公開微信號,不過會堅守一下兩個承諾:
1、誠信待人。答主是山東青島人,理工男又是程序員出身(程序猿童鞋都是思想單純的好猿,好么),誠信待人是我的價值觀。所以我只希望能夠與價值觀相同的知友溝通,大忽悠類型請自覺繞道。
2、杜絕暴力營銷。看透了網絡上和現實中的營銷案例,我也深受其煩。現在的互聯網儼然已經被營銷”玩壞了“。那么首先,我的微信號絕不會以營銷為目的,其中不會出現任何暴力營銷的文章、圖片,因為我不需要靠節操來盈利;所以,我也希望加我微信號的知友也不要對我進行暴力營銷,朋友圈刷屏的我一定會屏蔽,直接發微信推銷的我會毫不猶豫拉黑。請在魚龍混雜中保持一份真誠溝通。
文章來源:知乎
pmcaff合作媒體:Chinaz
更多精彩推薦
回復“31”——【干貨】騰訊產品大拿告訴你,用戶體驗是這樣設計的!!!
回復“32”——【專訪】小米產品經理顛覆早教行業,欲送給孩子1000萬美金的人生
回復“33”——【產品】阿里產品經理內訓:能力模型解讀
回復“34”——【重溫經典】張小龍:微信背后的產品觀
回復“35”——【專訪】PP租車張丙軍:“打虎親兄弟“,好團隊才能書寫互聯網傳奇
回復“36”——【干貨】產品經理的需求管理
回復“37”——【干貨】APP解構重構,讓你用戶不再流失
回復“38”——【干貨】產品經理解決問題七步法則
回復“39”——【運營】你不知道的HTML5的概念、方法和推廣實戰指南
回復“40”——【干貨】從蘋果ios8的發布,來細數那些精彩紛呈的引導頁
文章推薦可直接回復公眾賬號或者發送至xiaoxi@pmcaff.com,可根據推薦質量將推薦人邀請至pmcaff智囊團預備群中,原創或者推薦均可,歡迎來稿~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 2015 年起的未来五年内有哪些创业方向 | PMcaff-产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当在做产品规划时,我们应该干什么 | P
- 下一篇: 一个产品新人的年终总结 PMca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