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该不该强势
每天我們都在與研發、設計、運營、老板打交道,而往往強勢的產品經理,更能夠獲得團隊的信任和支持。強勢不是強硬和霸道,而是對產品最終結果的負責態度和做決策的果斷。
怎樣才算強勢呢?
1、說的清楚聽的明白
上家公司有個產品同事工作了六七年,是開發轉的產品。照理來說,開發背景應該對做產品會更有幫助,在需求的實現預估和項目進度把控會更準確一些,但他卻被公司勸退。原因是他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比如開需求評審會,他在講解需求時語言組織混亂,再加上普通話不太標準聲音又小,開發和設計們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在他身上。而如果有開發提出了一些疑問,他經常一遍聽不明白,需要別人兩三次重復,最后的回答也是沒有切中要點,看的我都替他著急。
產品經理應該把自己當成演員,在這種一對多或者一對一的溝通環境下,你必須要讓所有人的焦點放在你的身上。雖說不需要靠大嗓門去壓制他人,但標準的普通話,聲音有一定的力度,語言組織的順暢,能夠讓你的發言更給人信任感。
而傾聽別人的問題時,做到提取關鍵要點分析,如果是能夠立即回答的就用肯定的語氣做出回答。若思考時發現問題涉及的面比較復雜,也需要立即給出反饋結果,比如“好的,這個問題我需要再確認一下,下班前給你答復”。但如果回答“嗯。嗯。哦。這個問題有點難搞”,他人就會多一分不信任。
怎樣提升表達能力,方式很簡單:多說
大多數表達能力比較差的人,都是平時也不怎么愛說話的人,在人多的場合選擇沉默。必須要改變這個現狀,就從日常的周會例會準備好發言,與配合的同事盡量直接面對面溝通,聚會時說一些段子趣事活躍氣氛,這些都能夠讓你的表達能力有所提升。
普通話的問題,這個只能平時自己多注意,說話不要太懶散,卷舌、平舌、前鼻音、后鼻音多注意些。
你看我一個湖南人普通話都被別人說完全沒有口音,慢慢練總會好的嘛。
2、該拍板就得拍板
對于剛工作沒多久產品來說,大家覺得自己沒經驗不敢對一些事情做決策,怕擔不起責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很多人往往還是不敢突破自己的保護層,每件事都向上級和老板尋求決策意見。久而久之,你的角色就變成了一個傳話筒,雖然你不需要負責任了,但是也得不到設計、開發、運營同事們的認可。
說一個我自己的例子,之前公司的產品要換UI,設計師給出了三套方案,我把方案發給了幾個公司領導,希望他們給出一些建議。結果可想而知,沒有一套是所有人滿意的,這件事被拖延了幾天沒有最終結果。這時我想,必須要立刻做決策了,產品經理是對這個產品的最終效果負責人,所以應該由我來拍板了。最后我選擇一套方案讓設計師根據我的想法進行細節調整,及時的趕上了項目的進度。出來的效果雖然不能讓每個人滿意,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認可的。
但有些情況決策權不在于我們,比如這周公司要給一款iOS產品定名字,這個就涉及到公司的品牌和推廣策略,確實不是我能夠拍板決定的。所以我把做過調研的備選項提供給老板和運營老大,和他們一起討論并決策。
有句話說一個公司是一個人的,其實一個產品也是一個人的,如果該是由你擔責任拍板的時候,你選擇退縮,那么產品就不是你的,你只是一個傳話筒而已。
3、以理服人
強勢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整個團隊配合自己的工作,從而使產品達到好的結果,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說服”。
而別人能不能被說服,在于他對你的信任,這個信任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平時工作中你給他的印象,另一部分就是針對這個問題你的專業能力。
比如開發說項目時間太緊,某個功能做不了,其實他們的真實想法有兩種,一個是確實開發量太大,另一個就是覺得這個功能做了沒什么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去做交涉,如果是第一鐘情況,那么只需要適當調整項目時間節點。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就必須用數據和同類產品的效果給出解釋,證明這個功能是能夠對產品的留存或者收益有幫助的。
對于UI的把控,為什么要讓設計師修改,也必須說出自己的觀點,并且是站在設計審美和用戶體驗角度來解釋。比如界面中某個button你覺的不OK,可以說“button的樣式在深色背景上看很像禁用狀態,會對用戶的點擊轉化率有影響,你看看能不能調整下”而不是簡單的說“我覺得不好看,你換一下吧”。設計師如果都覺得你不懂設計,她怎么會聽你的說服呢?
變得強勢,你可以收獲團隊的尊重和信任,真正發揮產品經理的價值。
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pmkuma ? 每天更新一篇原創產品文章
總結
- 上一篇: 被1.5W用户吐成翔的10大互联网产品,
- 下一篇: 产品经理真的是「背锅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