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思考!一篇看懂促销系统的底层逻辑
一類是單商品優惠,指對單商品價格優惠的促銷,如:秒殺,立減,拼團等;
一類是集合優惠,指捆綁多商品進行優惠,如滿減,滿額打折,滿贈,多件多折等。
而在預支優惠的促銷方式基礎上,我們按照特征 4:發放方式,作最后的劃分。
2.4 發放方式
發放方式,指優惠方式以什么方式發放,促銷的發放方式很多,但在上述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以卡券形式發放,如優惠券;
以其他形式發放,如紅包,積分等,我們統稱其他類優惠。
優惠券,企業通過發布可抵扣面額券,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感知和購買行為,從而促使消費者作出即時購買行動的促銷方式。
優惠券按形式類型,可以分為滿減券,打折券,現金券等,按平臺維度,可以分為店鋪,平臺券。
其他類優惠主要指紅包和積分優惠。
紅包,指消費者通過參與活動或購買會員獲得的特殊性促銷權益,具有等值貨幣屬性的平臺流通物。包括會員紅包和活動紅包。
積分優惠,指消費者通過平臺活動或者指定條件,獲取具有抵扣一定比例金額的貨幣性質的促銷工具,例如淘寶的淘金幣,京東的京豆等。
以促銷方式劃分促銷類型,我們可以多層次區分促銷的不同類型,而清晰的促銷類型可以使我們互斥規格和計算公式更加清楚,不容易出現邏輯問題。
03
互斥規則
促銷系統中,制定促銷方式在同一訂單,不能同時生效的規則,我們稱為互斥規則。
互斥規則,是促銷系統另一個核心內容,也是很多產品經理無法處理好的第二個難題。
互斥規則設計很簡單,記住 3 個原則:
同一補貼方促銷優惠,互斥,優先級需要根據業務判斷;
單品級促銷優惠,互斥,僅生效最低價的促銷優惠,且與套餐促銷互斥;
同一補貼方的優惠券,互斥,不同補貼方的優惠券允許疊加。
3.1 同一補貼方促銷優惠,互斥,優先級需要根據業務判斷
補貼方,指提供優惠補貼的主體,即商家和平臺。
同一補貼方促銷優惠,指同一商家發布的促銷優惠,互斥,同一平臺發布的促銷優惠,互斥,不同店鋪之間,店鋪和平臺的促銷優惠允許疊加使用。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案例:
為什么呢?
判斷互斥的本質是,避免同一補貼方在同一商品上做 2 次以上的促銷優惠,減少額外促銷成本付出,避免成本價被擊穿的風險,從而保護商家和平臺利益。
以上面商家 A 為例,商家推出滿 100 減 50 和滿 2 件打 5 折促銷優惠活動,用戶買了 2 件服裝,共200元。
如果沒有互斥規則,且采用遞進式扣減,用戶最后支付價格有兩個結果:
先滿 100 減 50,后滿 2 件打 5 折:(200-50) X 0.5 = 75 元
先滿 2 件打 5 折,后滿 100 減 50:200 X 0.5 - 50 = 50 元
服裝行業平均毛利為 51.5%,也就是 200 元商品,成本為 97 元,在沒有互斥規則下,商家很輕易就虧本,平臺也是如此。
所以為了保護平臺和商家,同一補貼方促銷優惠,互斥,但促銷優惠生效的優先級,需要根據產品業務來確定。
但是,也有特例。
贈品促銷,可以與同一補貼方促銷優惠進行疊加,因為贈品促銷與其他類型促銷不同,不修改商品價格,不影響商家的毛利。
3.2 單品級促銷優惠,互斥,僅生效最低價的促銷優惠,且與套餐促銷互斥
促銷優惠,從商品價格緯度,分成兩種類型:單品級促銷和非單品級促銷。
單品級促銷,指針對單個商品價格直接進行修改,且能作為商品最終銷售金額的促銷優惠,如秒殺,限量購,大促價等;
非單品級促銷,指以商品銷售總金額為基礎,進行優惠扣減或者贈品的促銷優惠,如滿減,滿額打折等。
單品級促銷與其他級別的促銷互斥原因不同,單品級促銷互斥原因有 2 個:
1. 單品級促銷影響單品價格,而單品價格是其他促銷方式計算基礎。當商品存在多個價格,業務上只能采用 1 個價格作為結算價格,單品級促銷在訂單計算上,互斥;
2. 當商品存在多個單品級促銷時,為了提高消費者購買意愿,和減少售后,生效最低價的促銷優惠,其他促銷優惠互斥。例如:
為什么?
首先從價格上,70 元比 80 元更便宜,更容易刺激用戶心理價格,更容易下單。
其次,不生效最低價,用戶用 80 元購買后,發現了 70 元大促價,容易產生心理落差,滋生被欺騙的心理,客戶容易選擇退款再重新購買,商家需要付出額外的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
即使不退款,用戶大概率會采取差評,這會降低商家的在平臺評價和影響商品銷量。
這也就是為什么,商家在大促期間,為了減少庫存壓力,同時避免用戶投訴,會采取價保手段來吸引客戶在大促前下單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單品級促銷和套餐促銷互斥。互斥原因有 2 個:
1. 套餐促銷是將幾個商品集合形成結算價,可以作為后續促銷方式計算基礎,當商品存在套餐促銷和單品級促銷,業務上只能采用其中 1 個價格作為結算價格,所以互斥;
2. 如果在不互斥的情況下,套餐內某個商品存在更低價的單品級優惠,允許生效最低價,最低價會替代套餐內商品價格,破壞了套餐的結算價,會出現擊穿商家成本的風險。在保護商家的維度上,單品級促銷和套餐促銷,互斥。
3.3 同一補貼方優惠券,互斥,不同級別優惠券允許疊加
優惠券與促銷優惠類似,同一補貼方,指提供優惠補貼的主體,即商家和平臺。
同一補貼方優惠券的互斥原因,和統一補貼方促銷優惠的互斥原因類似,都是避免同一補貼方在同一商品上做 2 次以上的優惠券補貼,避免成本價被擊穿,保護商家和平臺利益。
原則上,同級別的優惠券在一筆訂單中,只能使用一次,但是不同補貼方的優惠券允許疊加,也就是不同店鋪的優惠券和平臺優惠券允許疊加。
用戶存在多張同一補貼方優惠券時,生效補貼力度最大的優惠券,但允許用戶自行選擇。
但,優惠券也有需要注意的特例,運費券。
運費券雖然屬于優惠券的一種,由于優惠主體的不同,所以運費券我們歸類于運費優惠,不在優惠券互斥范圍。
根據互斥 3 原則和相應的特殊情況,我們可以梳理一張促銷系統互斥規則表:
促銷系統互斥規則表
這里提供某贊和某東促銷系統互斥規則表,僅供參考:
某贊促銷系統互斥規則表
某東促銷系統互斥規則表
04
計算公式
搞定促銷類型和互斥規則,最后是訂單費用的計算公式。
訂單的費用計算包含兩個重要公式,即訂單計算公式和商品優惠計算公式。
4.1 訂單計算公式
訂單計算公式,本質上是促銷優惠的扣費順序,即:
訂單最終金額 = 商品銷售總金額 - 促銷優惠金額 - 優惠券金額 - 儲值卡金額 - 其他抵扣(紅包和積分抵扣等) + 運費 - 運費優惠金額 + 保險費用
公式很簡單,但在此之后,我們要確定一件事情,即促銷的計算方式:遞進式 or 平行式。
遞進式計算,指促銷方式按照指定順序,每一層級促銷方式以上一層級促銷優惠后的金額為基礎,判斷是否滿足條件,生效優惠計算的方式。
平行式計算,指每一層級促銷方式以商品銷售總金額為基礎,計算是否滿足促銷條件,生效計算的方式。
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么?我們看個例子:
通過上面結算,我們可以很清晰看到二者的區別,遞進式的每一層級促銷是以上一層級促銷優惠后金額為基礎,進行條件判斷和優惠結算。
平行式每一層級促銷,則是以商品銷售總金額為基礎,進行條件判斷和優惠結算。所以平行式會比遞進式計算,更容易出現商家多度讓利的情況。
采用平行式計算,需要更注重保護商家和平臺利益,可以提供給商家平臺促銷優惠監控功能,規避風險。
那,如何判斷促銷系統使用哪種方式呢?
主要看產品業務形態,以商家為主的平臺,采用平行式,以自營為主的平臺,采用遞進式。
自營為主的平臺,例如:撲撲,華潤萬家等品牌自營電商,只有平臺方發起促銷,如果采用平行式計算,當存在多種促銷方式,或者多個業務線發起促銷方式時,促銷方式的相互疊加使用,容易出現平臺方出現過渡讓利的情況,所以采用遞進式計算,保護平臺的利益。
商家為主的平臺,例如:淘寶,京東等,主要以商家發起促銷為主,平臺促銷為輔,如果采用遞進式計算,當商家和平臺各自存在 2 種及以上的促銷方式,各個促銷方式使用優先級變得復雜。
無論是商家,平臺運營,還是用戶,容易搞不清最終的優惠金額,增加使用難度,所以采用平行式計算,可以讓商家和平臺對于補貼費用變得清晰,避免混亂。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注意 3 個細節:
商品銷售總金額,即商品單價總和,包括使用單品級優惠的價格;
一般情況,優先使用促銷優惠,無促銷優惠時使用優惠券,但交互上允許用戶進行選擇;
訂單最終金額,要做最小校驗,即消費者的支出費用小于優惠費用時,訂單最終金額不能為負數。
4.2 商品優惠計算公式
搞定訂單計算公式,我們來看看商品優惠怎么計算。
當用戶購買多個商品,同時享受一種促銷方式時,為了保證每個商品都享受到促銷優惠,我們采取按商品價格比例均攤優惠金額的方式。即:
商品優惠金額 = 單件商品價格 ×(促銷優惠金額 / 參與優惠商品價格總和)
但直接采用均攤方式,如果均攤金額出現無理數,會出現均攤金額總和與優惠金額不相等的情況。我們看個簡單案例。
為了避免均攤金額總和 < 優惠金額情況,我們采用的是優惠均攤邏輯是:前 N-1 件商品,優惠均攤,第 N 件商品,總優惠 - 前 N-1 件商品總優惠:
前 N-1 件商品優惠計算公式:
商品優惠金額 = 單件商品價格 ×(促銷優惠金額 / 參與優惠商品價格總和)
第 N 件商品優惠計算公式:
商品優惠金額 = 促銷優惠金額 - 前 N-1 件商品優惠金額總和
我們還是延用上面的案例,看下促銷優惠的計算公式怎么使用。
通過上面公式計算,我們很容易發現新的均攤方式,能很好的避免均攤金額總和與優惠金額不相等的情況。
需要注意 2 點內容:
優惠金額是無理數的情況,直接保留 2 位小數,不要使用四舍五入,避免出現分攤金額大于優惠金額的情況。
按金額從小到大排序均攤優惠,讓金額最大的商品充當最后一件商品,避免促銷優惠用不完的情況。
最后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
促銷系統的核心是什么?
算錢,即促銷訂單計算。
構成促銷訂單計算的三要素,分別是:
促銷類型,互斥規則,計算公式。
促銷類型按促銷類型劃分,分別是:
促銷優惠,優惠券,儲值卡,運費優惠,其他抵扣。
互斥規則,記住 3 原則:
同級別促銷優惠,互斥,優先級需要根據業務判斷;
單品級促銷優惠,互斥,僅生效最低價的促銷優惠,且與套餐促銷互斥;
相同級別優惠券,互斥,不同級別優惠券允許疊加。
計算公式,分別是:
訂單最終金額 = 商品銷售總金額 - 促銷優惠金額 - 優惠券金額 - 儲值卡金額 - 其他抵扣(紅包和積分抵扣等) + 運費 - 運費優惠金額 + 保險費用;
前 N-1 件商品優惠計算公式:商品優惠金額 = 單件商品價格 ×(促銷優惠金額 / 參與優惠商品價格總和);
第 N 件商品優惠計算公式:商品優惠金額 = 促銷優惠金額 - 前 N-1 件商品優惠金額總和。
促銷系統不是靠堆砌促銷功能形成,而是在圍繞其核心基礎上,根據三要素進行搭建,我們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出現系統性漏洞。
希望本文對你有用,感謝閱讀。
↘好文推薦:
張小龍和他的人文產品主義 深度 | SHEIN:長期主義的勝利 被阿里收購有多好?涼了有多少?點個“在看”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6000字思考!一篇看懂促销系统的底层逻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可视化必修课 - 图表篇
- 下一篇: 最强奥运会(互联网公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