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展望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农产品国贸谋定展望
入世展望對話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 農產品國貿謀定展望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采編:“加入WTO之前,不少人認為狼來了,對中國的沖擊會非常大,中國的農業及農產品進出口會因此變差,但是,從加入WTO之后的運行情況來看,這種影響并不明顯,沖擊沒有當初預計的大。“謀定研究: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曉河表示,這主要體現在這期間,農產品的進出口格局出現了悄悄的變化,總出口要快于進口,與預計的相反。
大宗的農產品進口對國內農產品的沖擊沒有顯現,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與我國的糧食減少,庫存下降,貨幣發行量增加等因素相關。國內減產的,大量進口的,價格上漲;國內不減產的,進出口平衡的,價格也在漲。如中國的棉花去年沒有進口,今年進口增加,但國內的棉花價格繼續上漲,并未因此下降。
勞動密集型產品沒有大量的出口,增加幅度并不明顯,甚至出現負增長。如畜禽的出口出現負增長,花卉的出口增加遠遠低于國內消費的增長幅度。對農民的就業形勢沒有造成大的影響。農民的收入也未受到影響。原來預計中國的農業主產區農民的收入會減少,但農民的收入實際上是在上升。
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有,入世后,國際上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揚,引起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的關聯變化,國際上漲的速度要快于國內。再就是目前國內農產品價格變動同入世前的價格變化有很大差別。同時,中國的農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低。
“中國政府改變了過去對農業的補貼方式,由流通環節發展到生產環節,由間接補貼轉向直接補貼。”馬曉河表示,加入WTO之后,中國政府對農業政策的變動,中國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公共物品的投資力度,包括農村的教育、衛生、公共交通等等。剛入世兩年期間,中國政府用了290億元的國債資金對農村進行了六項改造。
馬曉河也同時表明:中國政府加快了農業、農村體制改革步伐,如稅費改革、糧油體制改革等。農業農村政策更加透明化。對農村的投資項目公開上網,并逐步推行向社會公開招標,對私營、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中國還取消了2000多個審批制條例,其中涉農條例就達200多項。
加入WTO之后,盡管對中國的土地密集型產品及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在近期沒有產生大的沖擊,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的土地密集型產品及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必須增加進口,這對國內的相關產品必將形成壓力。馬曉河說:“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長期展望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受技術壁壘的威脅是一個長期趨勢。加入WTO之后,技術壁壘不但不會減少,發達國家還采取了綠色壁壘、環保措施來減少進口,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受技術壁壘及反傾銷沖擊最大的國家。由于國家財力有限,我國對農業補貼長期來看不會很充分,跟美國、歐盟的補貼差距會越來越大,加大了國際競爭中的不平等局面。
對轉基因的管理措施、尺度還需配套,積累經驗,完善措施。農產品的進出口形勢,核心要看我們的競爭力,但由于我國的產品質量沒有統一的標準,限制了進出口,限制了我國農產品競爭優勢的發揮。
加入WTO之后,中國制造業是中國產業中正面受益最大的,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出口空間,我國GDP增長的一大動力便來源于此。中國制造業的增長帶動了中國開發區,制造業基地的成批出現,因此占用了大量耕地,導致三無農民(無地、無業、無錢)的出現。而同時,中國制造業的增長體現為資本及現代技術的增長替代了勞動力的增長,不但沒有增加就業,還減少了近500萬的就業崗位。
從長期來看,加入WTO之后,對制造業的有利方面大于農業,農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政府政策要向農村、農業傾斜。在市場經濟情況下,政權不但不能退相反還要進,民權也要進。政府要加大投入,緊盯農民的生存環境及發展環境。
入世展望對話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 農產品國貿謀定展望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入世展望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农产品国贸谋定展望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对外合作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农业农
- 下一篇: 天胶指数发布 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