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而杂不会成为重点-丰收节贸易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多而雜不會成為重點-豐收節貿易會: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采編:“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多而雜就不會成為重點了。”謀定研究中國智庫: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研讀表明,真正能夠達到目的的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的農業,未來我們可能就不要全面發展了,抓著一個地方下足功夫也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精的更精
荷蘭的高效農業道路中國如何借鑒
之所以稱荷蘭為高效農業的代表,是因為荷蘭農業雖然投資大,成本高,但他們只種植附加值高的蔬果、花卉產品,價格高,產值高。再加上由于這些農產品大多在溫室中生長,溫濕度、二氧化碳、光照、水分等條件都由人為調控到最適宜的水平,在我國只能一年生長一季的蔬果在這里能長兩季,而且采收期長。
很多人看到了荷蘭設施農業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惜花重金購買設備,招攬人才,但最后都不得而終。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網友的論帖,一位畢業于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生,帶著一個關于智能溫室農業的項目到老家成都找投資,本來已經談好,后來投資方問他,什么時候能盈利,研究生說大概5到10年,之后投資方就再也沒了聯系。
但凡對荷蘭農業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它的先進之處,但完全按照荷蘭農業模式來,不論是投資方、企業還是農民,都“吃不消”。在荷蘭,政府補貼,廠家支持,產品價格高、產量高、品質好,不論是國內銷售還是出口,市場競爭力都極強。而在我國,脫離政府支持學習荷蘭設施農業,承擔的成本與風險都極大,與政府合作,雖然名義上可以拿到補貼,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拿不到。要想盡快賺回成本,就必須高定價,但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買賬”。而且漫長的資金回籠期,對投資方與農民的耐心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所以,對于我國來說,可以先將部分地區作為實驗基地,先進行小面積的設施農業管理。在產品品質上,與普通產品區隔開,做好定價。當市場開辟后,再將其作為示范基地,在此進行人才培養,逐漸引入中國。
荷蘭的農業,除了50%的畜牧業外,剩下的就是以花卉為主了,能達到全國農業的38%,作物類農產品僅有12%。但是荷蘭的農業在全世界來看,沒有哪個國家會小覷。它也一直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因為他們在一個領域把農業給做成了,第一個就是他們的溫室大棚技術,各國都在模仿,我國也不例外,但我國真正成功的卻沒有幾個。所以把精的做得更精,是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大的更大
美國的大農業道路中國如何借鑒
美國的機械化規模化農業,尤其是在農產品收獲時,光是在視頻上看到一輛輛大型收獲機將各種農作物從土中連根拔起,然后通過傳送帶運輸到另一輛車中清洗,再用機器進行簡單脫皮,最后進入工廠進行分揀包裝的過程,就讓人震撼,更不用說那些到美國農場親眼看到的人了。
不少人都覺得如果我們國家的農業能夠這樣工業化的發展,將會極大地提高勞動效率,解放出大量老齡農業人口,也讓更多想要從事其他工作的農民投身于其他行業。
但是,像美國那種大型農業機械在我國并不適用。首先,美國耕地集中,地廣人稀,而我國人多地少,地形多樣;其次,美國農村道路寬敞,大型農機能夠直接進入耕地,而我國農村道路狹窄;再次,美國農機在農閑時可幫助修剪公路周圍綠植,獲得收入,而我國農機農閑時就只能“閑著”。
這樣看來,美國的農業模式在我國好像完全行不通。并不是。我們國家之所以現在一直在鼓勵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就是看到了美國規模化農業帶來的價值。只是我們不能“大規模化、機械化”,而是“適度規模化、機械化”。既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又學到了美國先進農業模式。
美國的大農業做得很成功,他們的機械化程度足以達到世界的領先行列都沒有問題。我們都知道只有先擴大了農業土地的管理面積,能能實現農業大面積的機械化,在這一方面可能很少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做的有那么好了。自身的條件優越,地廣人稀算其一。
其二就是家庭農場這個模式的興起,讓美國的大農業發展的更加不可收拾,成為了出口產量第一的國家。所以把大做到最好,所擁有的能量也是不容忽視。例如我們如果能把大農業做好,農業的發展也就不用這么愁了。
優的更優
日本的精細化農業道路中國如何借鑒
日本由于農產品價格高、農民收入高,成為中國國內眾多農民羨慕的對象。而且日本國情與我國頗為相似,都屬于人多地少的國家,甚至日本自然條件比我國更差,但世界農業強國行列中卻有日本而沒有中國。因此,希望中國農業模式向日本學習的聲音不在少數。
果園種草,是中國向日本農業模式學習過程中最成功的一個案例,培養綠肥,保護果園生態,養肥了土地,減少了蟲害,降低了農藥的使用,保障了農產品的健康。除此以外,如小型農機的推廣、有機肥的使用、農產品的分揀與包裝等舉措,也是非常值得中國借鑒的。
但是在日本,由于土地為私有制,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所以兼業農戶的數量能夠占農戶總數的80%以上。這極大影響了日本農業效率的提升,導致日本農產品雖質高但量少。所以,現在日本農業也在轉變做適度規模化,提高農產品產量與效率,保障本國農產品安全,我國可向日本農業學習的有很多,前面小編也提及到了一部分。
日本農業精細化、精致化,僅包裝而言,農產品超市中有紙裝的、袋裝的、盒裝的,按個包裝的、按半個包裝的、按四分之一個包裝的。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日本農產品價格昂貴,消費者一個買不起,所以要買半個或者更小。其實不是,是因為農產品生產者在包裝時就考慮到了消費者的需求,這樣包裝能夠讓消費者更加方便,也保證了消費者在農產品新鮮時就吃完。在日本農產品還有很多創意包裝,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
日本的農業除了我們常說的精細化外,還有兩大特色,一是稻田畫,二是農產品包裝。先說稻田畫,日本可謂是稻田畫的發源地。起初是受到了麥田怪圈的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制作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題材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將雄姿,也有蒙娜麗莎、拿破侖,甚至還有哆啦A夢這樣的動漫形象。如今稻田畫已經是要做成“旅游業”了。
再說日本農產品的包裝。日本其他行業產品的包裝就很獨樹一幟,例如無印良品的那個化妝品產品,簡潔大方,很容易贏得年輕人的好感。我們回來再來看他們農產品的包裝。一般日本的農產品沒有散裝的,更別說是帶泥、帶枯枝的農產品了,即使是一棵大白菜也要用塑料紙密封包裝,也可以成箱包裝。例如水果的包裝都很規范,看過去就會讓人眼前一亮。所以把一個政策,甚至只是一個行為做到好的更好,就不難有人記不住你了。就想我們在樹立的品牌一樣,牌子都豎起來的,就不愁賣了。
所以總結來說,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多而雜就不會成為重點了,真正能夠達到目的的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的農業,未來我們可能就不要全面發展了,抓著一個地方下足功夫也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多而雜不會成為重點-豐收節貿易會: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多而杂不会成为重点-丰收节贸易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开放中国农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谋定
- 下一篇: 世界种业并购史 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