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化服务能力,中国联通如何借助云原生技术实现增长突围?
8 月 13 日,中國聯通發布《2020 年半年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8% 至 1503.97 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1383.35 億元,同比增長 4%,高于行業平均的 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10.9% 至 33.44 億元,扣非凈利潤 35.41 億元,同比增幅為 25.5%。
可以看到,隨著 2G 到 4G,乃至如今 5G 技術的普及以及中國聯通積極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深度推進產業合作。5G+ 垂直行業應用的培育和融合創新發展的加快,中國聯通在數字化轉型新時代迎來了更快速的增長。
而這背后,業務量的迅猛發展與數據量的不斷增長,持續挑戰運營商業務支撐系統的開發運維和服務能力。一直以來,作為國內三大運營商之一的中國聯通始終以新理念新模式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推動網絡資源優化演進升級,持續提升網絡競爭力。
此前,中國聯通采用的是傳統 IOE 架構。當面對大量集中的全國業務,系統的應用部署、硬件部署和網絡部署會面臨極大的挑戰,傳統的架構無法適應互聯網的突增和突減情況。中國聯通 BSS 核心系統隨著用戶規模增長,個性化業務復雜性日趨提升、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以 cBSS1.0 為核心的集中業務系統,在系統架構、支撐能力、業務運營等方面無法滿足一體化運營發展要求的問題日益突出,這些都體現在實際業務中:
-
難以滿足個性化業務模式和新業務場景需求,客戶與一線營業人員體感較差;
-
日常運營面臨的新問題數量、種類多,待優化提升的需求壓力大;
-
傳統系統架構制肘了開放性、擴展性、體驗性、穩定性均的提升,支撐能力與支撐模式無法滿足集團 IT 集中 一體化運營的業務需要;
-
外圍對接系統眾多:作為全國唯一的號卡資源管理方和服務提供方,號卡資源集中共享系統需要與包括 cBSS、商城網廳、省分 BSS、北六 ESS、總部 CRM、沃易購等在內的四十余種外圍系統對接;因為要向全國所有銷售系統提供號卡資源服務,對號卡資源集中共享系統提出了非常嚴苛的性能要求,進而也提出了更高規格的擴展性要求;
-
面向全渠道,號卡資源集中共享系統除了要向目前已存自有渠道(營業廳、電子渠道)、社會渠道提供高效 穩定的服務外,也要考慮未來面向互聯網渠道等新興渠道開放服務能力,這都對號卡資源集中共享系統的服務化、能力開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高性能挑戰,滿足全國要求的性能要求估算:面向未來的互聯網營銷模式以及物聯網等新業務領域可能帶來的更高要求,傳統架構存在無法橫向擴展、同步調用流程長的問題,引入分布式架構成為迫在眉睫的需求;
-
高可用挑戰,號卡資源作為中國聯通的核心資源的同時,號卡資源管理同樣是銷售流程的關鍵環節,號卡資 源管理系統直接關系到銷售業務是否可正常開展全國集中的號卡資源管理系統、直接關系到全國銷售業務是 否能正常開展,引入分布式架構的同時必須確保高可用。
而這一切具像且實際的業務需求,也對中國聯通的技術儲備與規劃有了更加嚴格、前瞻的要求。
承載全國核心業務系統
中國聯通從 2014 年開始對業務支撐系統的集中化改造,并將之稱為 cBSS 1.0,即集中的 (centralized) BSS,云化的 (cloud-based)BSS。中國聯通需要打造核心平臺承載所有新建的 IT 核心系統。這個平臺將是中國聯通的統一技術中臺,也是至關重要的 IT 底座。
采用現代化應用架構
微服務、容器和 DevOps 作為云原生的三駕馬車。微服務與容器相結合,在面對業務場景的流量變化,做到彈性地擴展,自動地擴縮容。中國聯通需要利用 DevOps 能夠實現持續集成、灰度發布,來極大提高整個運營和生產的效率。在整個 IT 系統的演進過程中,將容器、微服務和 DevOps 作為基本的原則和生產運營調度的基礎抓手,在所有的 IT 建設當中進行匹配。
大規模集群自動擴縮容
對應用進行解耦,進行微服務化的改造,并把這些服務放到容器上。通過服務和容器的一一對應,以及容器和服務的自動擴展,來實現傳統 IOE 技術所做不到的水平擴展,達到隨著網絡業務量的不斷變化來進行自動擴縮容。
數據沉淀,持續優化
中國聯通需要將系統運營數據沉淀,以求不斷優化經營和服務的策略,更好地改善服務業務量的變化與內部資源自動配置之間的關系,從而提質增效。
面對多維、多場景的技術要求與業務要求,中國聯通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可以支持快速部署服務,同時又保持敏捷、高效、安全和服務質量的現代化云平臺。
中國聯通與阿里云結合阿里云原生 PaaS、阿里飛天操作系統、阿里云原生數據庫以及中國聯通天宮平臺,共同研發運營商級專有云平臺“天宮云”,支撐中國聯通核心業務應用。合作過程中,阿里云從互聯網架構,業務中臺架構, 云原生技術等方面出發,基于阿里云業務中臺,互聯網技術上的最佳實踐,云原生完整技術產品的整體架構方案。阿 里云原生 PaaS 平臺為業務能力層和核心能力層及能力開放管理平臺提供包括:分布式服務框架、分布式消息服務、 分布式數據服務、分布式監控等云原生技術服務、管理業務能力、技術組件、云原生運維管理服務在內的基本技術支持。
全面云化的系統:基于“平臺 + 應用”的三層分布式架構模式,采取高內聚、低耦合、易擴展、服務化的設計原則, 由去中心化的服務框架為應用提供服務,由能力開放平臺提供能力集成和能力開放。
服務化設計:充分發揮平臺線性擴展能力和服務化設計優勢,縱向分多個中心、中心分多個模塊,橫向分層設計, 從而實現業務需求的靈活響應和快速支撐。
部署架構的優勢
-
共享平臺服務:平臺組件服務單獨部署,自身分布式設計,全局應用、服務共享使用;
-
分層分中心部署:應用、業務服務分層、分中心、分區部署,高度靈活、穩定、可擴展。
憑借著架構優勢與基于實際業務的產品設計,“天宮云”一舉解決了制肘中國聯通快速發展的業務問題:
-
徹底解決號碼資源在多省、多渠道、多系統共同管理問題,過去號碼狀態同步問題多,一號多賣現象嚴重,有效降低業務沖突;
-
解決銷售過程中由于傳統架構瓶頸造成的各類業務問題,開卡業務效率提升了 10 倍,單日選號訪問量提升了 3 倍, 需求響應時間縮短了 50%,上層業務效率顯著提升;
-
支撐業務快速創新,比如:支撐微信紅點業務推廣,由推廣前每天訪問量 1000 萬 +,到推廣一周后快速上升到 1.1 億 +,完全滿足業務部門銷售策略支持需求;
-
實現集中管控,資源合理分配,徹底解決數據分散、號碼利用率低問題。
結合強大的云智能技術、多樣的行業實踐以及龐大的生態伙伴,阿里云幫助企業通過上云快速推動自身業務的轉型與快速發展。隨著云計算的普及與云原生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決策者清晰地認識到**「云原生化將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要素,也是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短路徑」**。
因此,具有前瞻思維的互聯網企業從應用誕生之初就扎根于云端,謹慎穩重的通信、政府、金融、醫療等領域的企業與機構也逐漸將業務應用遷移上云,深度使用云原生技術與云原生架構。面對架構設計、開發方式到部署運維等不同業務場景,基于云原生架構的應用通常針對云的技術特性進行技術生命周期設計,最大限度利用云平臺的彈性、分布式、自助、按需等產品優勢。
想要了解更多云原生產品所能帶來的技術優勢,更多企業的實踐?點擊立即下載《阿里云云原生架構白皮書》:https://developer.aliyun.com/topic/cn-architecture-paper
“阿里巴巴云原生關注微服務、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術領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術趨勢、云原生大規模的落地實踐,做最懂云原生開發者的公眾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打造数字化服务能力,中国联通如何借助云原生技术实现增长突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爱奇艺在 Dubbo 生态下的微服务架构
- 下一篇: 为什么下一个十年的主战场在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