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Linux 系统的备份恢复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必看】Linux 系统的备份恢复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tar 命令
副本(本機備份整個系統(tǒng),以后還原還是還原到本機)
注意根目錄下要有充足的可用空間用于備份。
cd / #tar.gz格式 tar cvpzf system_backup.tar.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system_backup.tar.gz --exclude=/mnt --exclude=/sys#tar.bz2格式 tar cvpjf system_backup.tar.bz2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system_backup.tar.bz2 --exclude=/mnt --exclude=/sys# 恢復系統(tǒng) cd / #上傳文件到根目錄下 tar xvpfz system_backup.tar.gz -C / 或 tar xvpfj system_backup.tar.bz2 -C /#創(chuàng)建備份時排除的目錄 mkdir proc mkdir lost+found mkdir mnt mkdir sys-
/proc 權(quán)限:文件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執(zhí)行 群組:讀取 執(zhí)行 其它:讀取 執(zhí)行
-
/lost+found 權(quán)限:文件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寫入 執(zhí)行 群組:讀取 執(zhí)行 其它:讀取 執(zhí)行
-
/mnt 權(quán)限:文件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寫入 執(zhí)行 群組:讀取 執(zhí)行 其它:讀取 執(zhí)行
-
/sys 權(quán)限:文件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寫入 執(zhí)行 群組:讀取 執(zhí)行 其它:讀取 執(zhí)行
恢復完成重啟以后,所以的事情都會和你備份的時候一模一樣。
鏡像(本機備份系統(tǒng),還原到新主機上)
1,檢查系統(tǒng)版本,在目標機上安裝一樣版本的系統(tǒng)(最簡安裝即可),分區(qū)格式,類型也一樣(我沒試過不一樣的情況,不知道能否成功) lsb_release -a uname -a df -Th free -h2,備份源系統(tǒng) # 因為目標機和源主機硬件配置不同,所以排除dev,tmp;再適當增加你要排除的文件,如:--exclude=/root/*.bz2 # 這里再mnt下有充足空間,所以保存到mnt下。 cd / tar cvpzf /mnt/system_backup.tar.gz / --exclude=/mnt/system_backup.tar.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mnt --exclude=/sys --exclude=/dev \ --exclude=/tmp --exclude=/media# 上傳到目標主機 scp /mnt/system_backup.tar.gz root@192.168.0.166:/mnt3,在目標機上用ISO、LiveCD等啟動,掛載磁盤(一般會自動掛載到/media文件夾) sudo -s cd /media/<對應的uuid號> # 備份重要配置文件/boot/gurb/gurb.cfg /etc/fstab 記錄里面的UUID,# 刪除重復文件 # 除了上面?zhèn)浞菹到y(tǒng)時排除的一些文件夾外,比如說dev mnt media sys這些文件夾,其他全部刪除。 rm -rf root home usr lib lib64 etc var bin sbin opt boot run selinux vmlinuz initrd.img# 還原備份 mount /dev/vda1 /mnt/1 # 這里注意千萬不要寫/目錄,會把現(xiàn)有的系統(tǒng)搞掛!!!應該是掛載的目錄 tar xvpfz system_backup.tar.gz -C /mnt/1 cd /mnt/1 #此時你可以看到根目錄的結(jié)構(gòu),但是編輯fstab文件發(fā)現(xiàn)是現(xiàn)有系統(tǒng)的fstab chroot ./ #執(zhí)行chroot后會以./目錄為根目錄,這時編輯的文件就是真正的目標源文件了。還原后修改/etc/fstab里的UUID為剛剛備份的文件里面的信息,注意分區(qū)格式也要對應。 修改/boot/gurb/gurb.cfg里的UUID為剛剛備份的文件里面的信息。 修改網(wǎng)卡、IP配置文件,以防無法分配IP。(如果是虛擬機記得添加網(wǎng)卡,配置中等性能的顯卡)如果有依賴于原有平臺的服務,如內(nèi)建NTP,Agent等監(jiān)控程序;關閉服務,關閉開機自啟; Ubuntu:在命令行輸入runleve可以查看當前運行級別,一般默認是2 查看/etc/rc2.d目錄中的S開頭的服務都是會開機自動運行的;里面是軟鏈接,想添加的話自己建一個鏈接文件就可以,S代表start,后面數(shù)字是啟動順序,刪除軟鏈接。同時刪除/etc/init.d/下對應的腳本。 vim /etc/init.d/rc.local Centos:用systemctl完成上述步驟后 exit #退出chroot cd ~ umount /mnt/1# 一切完成后就可以重啟了,不出意外就正常啟動系統(tǒng)了(啟動后原來安裝系統(tǒng)時設置的賬戶等全部消失;賬戶和源主機一致)。 若開機Grub提示“boot error 15 :Error 15 file not found” 解決方法:請檢查GRUB相關文件的內(nèi)核文件所在位置。通常與/boot分區(qū)有關。若開機Grub提示“dracut:dono't how to hand root=f078” 解決方法:將root=UUID改成root=/dev/sdaX這種格式。若開機系統(tǒng)提示/usr/libexec/gconf-sanity-check-2退出狀態(tài)256的解決 解決方法:chmod 777 /tmprsync命令
注意目標分區(qū)的格式最好是NTFS、FAT、EXT之類的格式,避免遇到大于4G的文件無法備份的問題。
#最好有其他分區(qū)或外接存儲設備,掛載好,df -lh看掛載點。 #備份 rsync -Pa / /media/usb/backup_20170410 --exclude=/media/* --exclude=/sys/* --exclude=/proc/* --exclude=/mnt/* --exclude=/tmp/*#恢復 rsync -Pa /media/usb/backup_20170410 /dd命令
dd命令屬于扇區(qū)克隆,目標分區(qū)要比備份分區(qū)要大,即使沒有使用的空間也會被原樣克隆下來,會比較慢。
#備份 df -h #查看系統(tǒng)所在分區(qū) dd if=/dev/sda1 of=/dev/sdb3 #備份sda1到sdb3中#恢復 dd if=/dev/sdb3 of=/dev/sda1 #恢復sdb3到sdb1中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必看】Linux 系统的备份恢复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实操】路由选择工具ACL
- 下一篇: 【福利】思科/华为/华三模拟器软件分享,